日本公共外交與國家形象
國際媒介
作者:趙新利
近來,日本與俄羅斯、韓國、中國的領土爭端導致摩擦不斷,加之侵略行為的曆史包袱,日本在東北亞的國家形象較為負麵。二戰後,日本通過媒體對外傳播、經濟外交、動漫外交、援助外交等手段,不斷推進公共外交,在全球範圍尤其是亞洲之外的地區塑造了較為正麵的國家形象。從20世紀50年代起,日本經濟騰飛為其改善國家形象打下經濟和物質基礎,並不斷在國際上塑造富有、民主的形象。1964年,東京成功舉辦奧運會,成為亞洲首個舉辦奧運會的城市,向全世界塑造了戰後日本的國際新形象。不過,這種新形象正在與周邊國家新一輪的領土爭端中不斷被消解。
日本公共外交機構設置
日本外交活動的重要特征就是,中央省廳(中央政府各部委)均不同程度、不同側重地參與外交活動,如經濟產業省側重參與經濟外交,文部科學省側重參與文化外交,這些都可以認為是公共外交的一部分。而統籌負責開展公共外交的,則是日本外務省新聞發言人和新聞與公共外交局,內設公共外交戰略處、國內公共關係處、網絡公共關係處、評論與意見辦公室、新聞處、文化交流與海外公共關係處、國際文化合作處、人員交流處、國際新聞處。在日本駐華使館中,也設有“新聞文化中心”,其日文讀物閱覽、日本電影放映等均免費麵向中國民眾開放,負責在中國開展日本文化推廣活動。
日本的公共外交不僅是外交部門的工作,包括非政府組織(NGO)、非營利組織(NPO)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日本的公共外交一開始就呈現了由政府主導,民間機構實施而展開的特點,政府與民間相互配合,交叉進行,相得益彰,形成了日本公共外交的一大特色。
日本公共外交的主要形式
1.媒體的對外傳播
日本對外輿論宣傳的主要媒體機構是日本廣播協會(NHK)。1995年,NHK開始了麵向北美、歐洲的電視海外播出,1998年又麵向亞太地區播出NHK World TV,1999年10月開始24小時播出,2001年8月又擴展到之前一直無法收看的非洲南部地區,從而基本實現了全球覆蓋。2009年2月,NHK World TV全英文頻道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式開播,開始全天候地向海外播送“日本國產”的純英文節目。這一嶄新電視頻道的開播,給日本政府的國家公關帶來強大的武器;日本政府毫不掩飾其意圖——借這個平台,打造日本作為“亞洲發言人”的國際形象,向世界傳遞日本政府的聲音。①此外,在利用網絡新媒體開展對外傳播方麵,日本媒體也走在前列。
2.援助外交
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援助,在國際組織中加強國際貢獻力度,是日本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1962年,日本設立了海外技術合作事業團(OTCA),通過研修人員的接受、專家的派遣、技術合作中心的建立等方式,在醫療、農業和產品研發等領域與發展中國家進行合作。1965年,日本還建立了日本青年海外合作隊(JOCV),隊員作為誌願者被派往發展中國家,向當地的人們教授技術和技能。1974年,日本成立了國際合作事業團(JICA),對日本的對外援助和經濟技術合作進行了整合。作為執行機關,該“事業團”單就人才培養方麵,所接受的研修員從1968年的每年1萬人,到1984年的每年5萬人,再到2001年的每年20萬人。1991年,日本成了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援助國”。1992年,日本製定了“政府開發援助大綱”(即“ODA大綱”),規定了日本對外援助“關心人道”、“國際社會的相互依賴”、“環境保全”、“支援發展中國家的自主努力”和“避免用於軍事用途”等基本原則。②
3.動漫外交
日本漫畫有將近100年的曆史。日本一年的出版物大約60億冊,其中漫畫期刊和單行本就占到21億冊,在出版物中的比重超過30%。全日本擁有430多家動漫製作會社和不計其數的自由動漫製作人,目前全球播放的動畫節目約有60%是日本製作的,世界上有60多個國家播放日本動畫電視節目, 40多個國家上映其動畫電影,許多日本動漫形象已經成為各國觀眾耳熟能詳的明星人物。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十分重視動漫外交,他認為,改善日本的國家形象不能僅靠外交官,而應借助文化的力量,通過利用流行文化對其他國家的國民產生影響。從外交層麵推動“動漫外交”的標誌,則是2006年4月麻生太郎發表的《文化外交的新構想——尋求大家的力量》的演講,強調日本要大力開展動漫外交,通過推廣日本的漫畫出版物和動漫卡通片,贏得日本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的心。③
其後,日本政府在動漫外交方麵動作不斷。2008年3月19日,日本外務省大臣接見室內舉行了一個特殊的外交使節就任儀式。全球家喻戶曉的卡通形象“哆啦A夢”正式接受外務大臣高村正彥的任命,成為日本曆史上第一位“動漫文化大使”,承擔向全世界宣傳日本動漫文化和提升日本對外形象的重任。這是日本外務省采納的第二個動漫形象。在其2007年11月1日開始的海外安全宣傳活動中,曾起用鐵臂阿童木為“海外安全大使”。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