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報業的股權製度及治理結構
國際媒介
作者:周成華 文遠竹 曹蘇寧
最近,我們在英國做了報業股權製度的實地調查,下麵是調查中了解到的情況。
報業產權集中化趨勢明顯
英國政府機構不直接辦報,也不對報紙進行資助。英國傳統上政黨報紙非常弱小,自從40多年前工黨的機關報《每日先驅報》停刊以來,幾乎沒有一份嚴格意義上的政黨報紙。目前,英國共有10份全國性日報、10份全國性星期天報,另有1300多份地區性、地方性報紙。幾乎均屬於上市公司或私人企業所有,在市場經濟中按企業化運作。
和西方其他國家一樣,“二戰”以來英國報業產權集中化趨勢不斷加劇。目前,英國日報每天的總發行量是730萬份。超過80%的全國性報紙出自四大報業集團——新聞集團(News International)、三一鏡報(Trinity Mirror)、每日郵報和通用信托(Daily Mail&General Trust)、北殼(Northern&Shell)。超過70%的地區性和地方性報紙,由約翰斯頓新聞(Johnston Press)、三一鏡報、紐斯奎斯特(Newsquest)以及每日郵報和通用信托這4個最大的出版機構控製,他們合起來共擁有1200多份報紙。
多元化的股權製度
英國報業企業的股權製度和治理結構呈現多元化的特點:一方麵,股權結構和治理模式多元化,既有類似AB股的“雙重股權製度”,如《每日郵報》、《每日電訊報》;有家族控股模式,如《泰晤士報》;有公眾股權模式,如三一鏡報集團;也有“信托基金”所有製,如《衛報》;還有非上市的私人公司模式,如北殼集團及《每日快報》。另一方麵,由於收購並購等問題,既有在境外上市的,如《泰晤士報》、《太陽報》、《世界新聞報》屬於在紐約上市的默多克新聞集團,《每日電訊報》屬於在紐約上市的霍林格國際公司等;也有在英國本土上市的,如《每日鏡報》、《獨立報》、《金融時報》等報紙的母公司在倫敦上市。
(一)《每日郵報》、《每日電訊報》:“雙重股權製度”
《每日郵報》隸屬於每日郵報和通用信托聯合報業集團,目前日發行量183萬份左右,是英國廣告收入最多、效益最好的報紙。《每日郵報》自1896年創辦以來,100多年來一直控製在羅斯米爾家族手中,這與其特殊的“雙重股權製度”不無關係。《每日郵報》董事、總經理蓋伊·則特(Guy Zitter)向我們介紹說,報紙的股權分為投票股和非投票股兩種,隻有5%的股權是投票股,其他的95%都是非投票股,隻有非投票股才能在股票市場上流通。老板羅斯米爾第四持有75%的投票股,他有能力對任何經營管理的重大決策說是或不。他同時還持有40%的非投票股。這種股權結構保證了羅斯米爾家族對公司絕對的控製權,同時也給公司撐起一把保護傘,防止被收購。
《每日電訊報》隸屬於跨國報業集團——霍林格國際公司,目前日發行量54萬份,是英國很有影響力的大報。1992年,該報在美國紐約上市,霍林格公司持有報社68%的股份。英國電訊傳媒集團流媒體總監詹姆斯·威克斯(James Weeks)接受我們訪談時說,霍林格公司采用十分類似《每日郵報》“雙重股權製度”的“AB”股製。擁有投票權的B股是非流通股,牢牢控製在家族成員手中。
(二)《衛報》:“信托基金”所有製
上世紀30年代,《衛報》原主人JR斯科特為避免報紙被收購,確保辦報路線貫徹始終,創立了信托基金這一獨特的報紙所有製形式,他把《衛報》的所有權全部轉移給基金會。斯科特信托基金會的章程規定:《衛報》不再屬於任何家族或個人,不得把報紙賣給任何個人或財團,辦報盈餘必須全數投入報紙本身的經營與品質的提高,報紙必須堅持本來的政治立場。
信托基金會由10位理事負責管理,理事組成除了原斯科特家族一些成員以外,還包括《衛報》的主編及一些高層管理人員,他們不能從基金會獲取股份分紅。他們的責任是確保《衛報》能繼續存在下去,並確保其獨立路線不會改變。1992年,信托基金會進一步明確其宗旨,強調保護財政和編輯永遠的獨立性,明確了基金會的理事們無權出售《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