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體檢:品牌健康維護的必修課
新聞觀察
作者:王朋進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這裏所說的“品牌”指的是經由組織長期經營打造而成的某種聲譽或公眾的認知評價,或者通俗地說,就是組織的形象。
從危機傳播管理的角度看,品牌危機關乎組織的生死存亡。從危機的級別來說,品牌危機屬於重量級。品牌乃重器,容不得有閃失。因此,在危機傳播管理領域,品牌危機的防範就顯得極為重要。而品牌危機管理的首要任務是品牌體檢,品牌體檢是我們監測品牌健康狀況的科學手段。
從生存危機角度認識品牌體檢
品牌體檢是一個形象的說法,意思是說我們應該經常監測、評估品牌的健康狀況,一旦出現病症(風險隱患)可以迅速采取救治行動,以免形成品牌危機。因此,品牌體檢事關組織的存亡,其目的在於預防風險、及時發現問題,便於後續處置。
品牌問題的出現與企業間的競爭密切相關。據日本學者仁科貞文分析,20世紀80年代末,歐美發達國家開始重視品牌管理問題,那個時期發達國家經濟開始衰退,企業之間普遍存在著一種“沒有品牌就會滅亡”的危機感。品牌的價值被迅速發現和重視起來。“品牌”作為一種資產的觀念也逐漸盛行起來。①品牌管理的觀念也浮出水麵。
現在,定期體檢已經成為人們善待自己身體健康的通行做法,但對於組織而言,進行品牌體檢還是一個新的話題。一方麵,許多組織的品牌建設原本就缺乏係統性(有的甚至對品牌的理解還相當粗淺),因此不明白品牌體檢是品牌建設係統工程的重要環節;另一方麵,不少管理者對於品牌的價值認識欠缺,認為花錢花時間做品牌體檢不值得。也有人認為組織的品牌一旦建設起來就會很牢固,不會輕易倒掉,因此不必興師動眾做什麼體檢;更有人對於是否可以有比較科學的方法進行品牌體檢產生疑慮。
事實上,任何一個組織的品牌建設都是一項係統性很強、周期很長的工作。累積下來的投入是巨大的。因此,品牌一旦出現問題,也必將是大問題,其損失也必然是巨大的。就像英國學者萊斯利·德·徹納東尼所指出的,品牌主要依靠一個連續的過程而存在,在這個過程中,品牌能表達一係列有價值的、貫穿組織的協調活動,並以某種方式被顧客理解和吸收,以鞏固品牌的存在,並且通過組織對顧客反應的回應,提高品牌成功的可能性。②
“現代營銷學之父”科特勒說,營銷是一個組織的靈魂。營銷是組織的基本職能,一個組織做不好營銷工作也就失去了在市場上立足的基本條件。那麼,營銷的靈魂又是什麼呢?是口若懸河的演說技巧還是巧舌如簧的推銷技巧?都不是。營銷的靈魂是產生信任——這是一種心靈契合,也是一張長期的承諾。沃爾沃汽車的“安全”信賴,海爾家電的“售後服務”信賴,都是他們的品牌財富。
“古井貢”的品牌危機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享有“中國八大名酒”聲譽、有“酒中牡丹”之稱、曾經品牌一路飆升的“古井貢”,為何在一則不經意的酒精采購消息披露後遭遇品牌危機?究竟是因為年份酒“勾兌”的傳聞,還是因為塑化劑風波的突然襲擊?表麵看起來,好像是突發事件所致,但從品牌安全的角度來看,其實並不盡然。假如古井集團具有品牌體檢的製度和習慣,懂得品牌維護的方法和技術,它早就會發現問題,根本不用為所謂的“行業潛規則”買單。
從全麵價值管理角度理解品牌體檢
上個世紀80年代,拉普帕波特(Alfred Rappaport)、湯姆·科普蘭(Thomas E. Copeland)等人提出價值管理理念,以股東價值最大化為追求,重視組織的可持續發展,突出了組織的未來性和長期性,而不是短期的利潤。為此,組織必須逐步建立能為成員廣泛接受的“核心信念”,並且在內部工作與外部服務上,達到“共好”的組織目標。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