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就給大家講述了關於一碗湯麵的故事,那張舊桌子放在中央,對自己好像也是一種鼓勵,而且說不定哪天那三位客人會再來,依然用這張桌子來歡迎他們。
那張二號桌變成了“幸福的桌子”,在客人當中傳了開來。有許多學生好奇,為了看那張桌子,專程從很遠的地方跑來吃麵,大家都訂那張桌子。
又過了很多年,又到了十二月三十一日那天。
“北海亭”附近的商店主人,到了除夕這天打烊以後,都會帶著家眷聚集到“北海亭”來吃麵,一邊吃,一邊等著聽除夕夜的鍾聲,然後大家一起到神社去朝拜。這已是五六年來的習慣。
這天過了九點半,先是魚店夫婦端來一大盤生魚片,接著有人又陸陸續續地帶酒菜來,常常是聚集三四十人。人們都知道二號桌的由來,雖然嘴裏什麼都不講,但心裏卻想著那張“除夕的預約席”今年可能又要空空地迎接新年了。
有人吃麵,有人喝酒,有人忙進忙出準備菜肴,大家邊吃邊談論著有關海水浴的事和最近誰又添了孫子了等等,無所不談,大家在一起聊得像一家人。過了十點半,門突然被輕輕地拉開了。
所有的人都停止了談話,大家的視線一起轉向門口。
兩個青年穿著筆挺的西裝,手上拿著大衣走了進來。大家鬆了一口氣,慢慢又恢複了熱鬧的氣氛,老板娘正要用“抱歉,已經客滿了”來拒絕兩位青年時,一位穿和服的女人走了進來,站到兩個青年人的中間。
店裏所有的客人都屏住呼吸,聽那穿和服的女人慢慢地說:“麻煩……麻煩……湯麵……三人一份可以嗎?”
老板娘的臉色馬上就變了,她努力地想讓十幾年前那年輕的母親和兩個小孩的形象和眼前這三個人的畫麵重疊在一起。在廚房裏的老板看傻了,手指交互地指著兩個青年人:“你們……你們……”說不出話來。
其中一個青年望著不知所措的老板娘說:“我們母子三人,曾在十四年前的除夕夜叫了一份湯麵。受到那一碗湯麵的鼓勵,我們堅強地活了下去。”
“後來我們搬到滋賀縣的外婆家住,我今年已通過醫師的考核,在京都大學醫院的小兒科實習,明年四月將要來劄幌的綜合醫院服務。”
“我們先來拜訪這家醫院,順便去父親的墓前祭拜,和曾經想當麵店大老板未成、現在在京都銀行就職的弟弟商量,有一個最奢侈的計劃……就是今年除夕,母子三人要來拜訪劄幌的’北海亭‘,吃三人份的’北海亭‘湯麵。”
一邊聽一邊微微點頭的老板夫婦,眼眶裏溢滿了淚水。
坐在門口的菜店老板,把嘴裏含著的一口麵用力地一口吞了下去,然後站起來說:“喂、喂,老板,怎麼啦?準備了十年一直等待這一天來臨,那個除夕十點過後的預約席呢?趕快招待他們啊!快呀!”
老板娘終於恢複了神誌,拍了一下菜店老板的肩膀,說:“歡迎,請……喂!二號桌三碗湯麵。”
那個傻愣愣的老板擦了一下眼淚,應聲說:“是的,湯麵三碗!”
從現實的眼光來看,麵館老板所付出的並不多,但是,即使那隻是幾個麵團,和幾聲誠懇的帶有勉勵、祝福之意的“謝謝,新年快樂”,卻使正受殘酷現實逼迫陷入困境的生命重獲生機。這個故事給我們一個啟示:不要忽視自己對這個環境的影響力,也許你那些細微真誠的關懷,就會給這個世界帶來無限的光明。
因此,朋友,不要再吝嗇了,希望今後我們都能願意奉獻自己久藏的愛心,點亮它吧!即使那隻是一點點的亮光,對寒冷的冬夜而言,卻也是真真實實的溫暖和光明。
這個故事在日本發表時,感動了許多日本人,因此有了這麼一個說法:“看了這個故事的人,沒有一個不流淚的。”這個說法稍嫌誇大了些,但是看過這個故事的人的確有許多都為之感動落淚。然而他們流的不是感傷的淚,而是被那一份真誠的關愛,和那一片寬厚的心腸所感動的熱淚。
全文洋溢著濃濃的人情味和齊心協力、艱苦奮鬥的精神,傳達給我們關於生活的哲理:麵對現實、頑強拚搏、堅忍不拔、團結互助必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