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後的小蚊想了很久“這樣的一個人都可以這麼快樂,我為什麼卻整天煩悶不已呢?”
在自然界,人站在同一個地方,太陽是有起有落的。但在人的心中,隻要你願意,心中的太陽是永遠不會隕落的。心中的太陽不隕落,心中就會永遠充滿著陽光,永遠充滿著希望,永遠充滿著快樂。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麵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的心中如果陽光燦爛,就會照亮自己的前程。
1934年,紐約華爾街金融風暴席卷倫敦,到處是一片廢墟,景象荒涼、蕭條,讓人慘不忍睹。人們排著長龍在市政府前等待著可憐的麵包和牛奶。忽然,一個衣衫襤褸的青年離開隊列,徑直走進了席爾斯百貨公司。“先生,您不介意和我談三分鍾吧?”青年禮貌地說。總裁羅森華先是一驚,然後點點頭。三分鍾過去了,三十分鍾過去了,一個小時過去了……最後,羅森華握著年輕人的手說:“你的勇氣打動了我,如果你願意,我決定聘用你。”後來,這位青年成了席爾斯公司駐亞洲分公司的經理。
別在意隨處可見的陰影,有陰影正是因為有陽光。我們不要再去相信幸運,幸運隻是上帝流離的眼神,隻會留給寵兒們。可我們不是,我們隻是自己,當我們心中充滿陽光時,我們也會變得光芒萬丈、不可戰勝。
要知道,愁眉苦臉地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心中沒有花香的人,也勢必難以發現花朵的嬌媚;開朗樂觀地看生活,生活肯定陽光燦爛!因為誰都知道,陰影的背後一定是陽光。
人生不必太完美
艾迪是一位已經很成功的商人,他想要更大的擴展商業版圖,把生意做到太平洋的西邊去。就在前往西岸的考察途中,他和他的同事突遇災禍,被困在太平洋中,毫無希望地在大海中漂流了21天,最後才被獲救。
這一事件後,艾迪好像變了一個人,縮小了自己的貿易公司,開辦起了一家養老院,每天和老人在太陽底下喝咖啡、聊天,唱歌、下棋,笑聲不斷。
當有人問他為何這樣做時,他回答說:“我從那次海上遇難的事件中,學到了最重要一課,那就是:如果你有足夠的新鮮水可以喝,有足夠的食物可以吃,就絕不要再奢求任何事情。”
環顧四周,我們身邊的每個角落裏都躲藏著真實而美好的生活,隻要用心去體會,就能感受到快樂,一味的追趕並不代表就能擁有一切,擁有一切也不代表就一定會幸福。
也許,幸福的生活正在後麵奮力地追趕著我們,隻要站住不動,它自然會與我們會合,可是我們越跑越快,不肯停下腳步,實際上這是在拚命逃離幸福啊!
我們老是帶著要達到這個,要完成那個,要成為這個的欲望在過生活,因而,我們總是焦慮緊張、匆忙且無法安於當下。沒有錢的想要有錢,有了錢想要更多的錢;普通員工想升職漲薪,升職漲薪後就想自己當老板;租房住的還在為買每一平米而奮鬥,買到房子的卻在憧憬著海邊的別墅……我們都在想著存款裏的數字再多一點,業績的排名再靠前一點,職位再向上爬升一點……我們總是不滿現狀,總想變成什麼,總想擁有更多。
我們不甘落後與平庸,總在更新著理想,不斷更新的理想和來不及實現的現實間總有一段距離。距離讓我們恐慌,讓我們覺得落後,落後讓我們一刻也無法放鬆。我們的生活總在理想中的未來,並不在現在,所以,隻有奮力再奮力的奔跑、追趕。
我們很少想到自己已有的,卻常常看到自己沒有的,於是,沒有的就成了理想——我們的理想就是這樣被製造出來的。因為有理想,所以必須不斷追趕;因為有理想,所以對現在總是不滿;因為有理想,所以把現在過得很不理想,一直無法放鬆下來,直到在睡夢中還在不停地追趕。
其實,我們已經擁有不少了,但心卻不在已擁有的東西上,結果,越去想自己欠缺的,就越發沮喪,而越沮喪就越會去想所欠缺的——所以,我們才有那麼多不快樂;所以,在得到越多時變得越迷茫,讓追趕的路也變得沒有盡頭。
也許,我們沒有遇到一些事,沒有觸摸到生命的本質,如果有一天,當生命最真實的狀態展現在我們麵前時,可能會得到新的領悟。
楊瀾在她18年的電視生涯中,前15年一直在做加法。當她做了主持人,就問導演能否讓自己寫台詞;寫了台詞,就要求導演讓自己做一次編輯;做完編輯就問主任自己能否做一次製片人;做了製片人,就想能否同時負責幾個節目;負責了幾個節目,就想能否辦個頻道。她就這樣一直做著加法,“加”到後來創辦了陽光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