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楊瀾在香港創辦的陽光衛視,由於最初的策略、定位有偏差,遭遇到挫折。她經過冷靜的思考,豁然明白,自己的優勢可能隻有一、兩項,人生中也不可能什麼都能要。於是她在做完一係列的加法後,開始了人生的減法。
楊瀾說她需要一個平衡的生活,學會減法恰好能給她這種平衡。因為學會了減法,所以生活找到了平衡,更找到生活的幸福所在。
博比·瓊斯是唯一一個贏得大滿貫的高爾夫球員,包括美國公開賽、美國業餘賽、英國公開賽及英國業餘賽。他說:“直到學會調適自己的野心,我才真正開始贏球。”也就是,對每一杆球有合理的期望,力求表現得良好、穩定,而不是寄希望有一連串漂亮揮杆的成就。
博比·瓊斯的領悟得來不易,他必須與想要強迫自己超越自身能力的欲望苦戰。他在高爾夫球員生涯的早期總是力求揮杆完美。當他做不到時,他就會打斷球杆,破口大罵,甚至會離開球場,這種脾氣使得很多球員不願意和他一起打球。
不完美是人生的一部分,懂得了這一點,我們就會盡享人間的風光。所以,我們必須放棄完美,不苛求完美,因為我們不是完美無缺的,這是一個事實,我們越早接受這一事實,就能越早地向新目標邁進。
一位哲人在日記上寫到:如果再給我一次生命,我不會再追求事事完美。隻有確定了重點,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快樂。因為快樂的人不是把一切都做得盡善盡美的人。
美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心理學教授赫伯特·西蒙曾說:“‘最好’是‘好’的敵人。”他敘述著自己的事情:“我的祖母在我很小的時候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我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我為了糾正作業上的一個單詞而把作業本弄破了。最後隻好用一本新的作業本重寫,那整整花了我半天的時間,我為這件事苦惱得很,不知道哪裏出了錯。我的祖母就告訴了我下麵這個故事。
一個漁夫從海裏撈到了一顆珍珠,他非常喜歡。令人遺憾的是,珍珠上麵有一個小黑點。漁夫想,如果能把這個小黑點去掉的話,這顆珍珠將成為無價之寶。於是,他把珍珠去掉了一層,但是黑點仍在。再剝一層,黑點依然在。最後,黑點沒有了,但珍珠也不複存在。我們追求完美的代價往往就是將“大珍珠”也追求沒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個體,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正是因為有了不完美,人們才有了追求和奮鬥,不是嗎?因此,我們要知道,不必事事追求完美,有些完美即使辦得到,也不值得花費時間去做。我們需要確知何時應該追求完美,何時見好就收。
從容是一種態度,淡定是一種境界
社會原本就是一個大熔爐,不論你是身居高位還是平民百姓,不論你是年歲已長還是懵懂少年,不論你是謙謙紳士還是窈窕淑女,不論你從事哪種職業,都在其中摩擦著、熔煉著。在這個熔爐裏麵,給了我們太多的誘惑,又給了我們太多的挑戰,於是在這樣的熔爐裏麵,有的人開始迷失了最初的自己。
有人說得好:“在現代都市競爭的人性叢林,能夠修煉成從容淡定應該是一種福氣。”許多人都在困惑為什麼自己擁有的比從前更多,但卻找不到從前的快樂呢?答案在你的心上。如今人們的生活的確是越過越好,但人們的生活節奏似乎變得越來越快。每個人都是腳步匆匆,還帶著滿臉的疲倦。我們時常抱怨這樣的生活讓我們過得太累,其實,生活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你的心,你麵對生活的種種態度。可能你已經丟了最初那份淡定的心,所以你找不到從前的快樂。
一個人在生命的艱澀旅途中,何不偷空讓自己開心一下,盡情地去享受人生,說真的,要那麼長的命來做什麼,來受苦?生命中,很多快樂都隻有我們自己才能營造,隻要我們用淡定的心來營造,快樂便天天都會有的。淡定二字看似簡單,但它是一種境界。凡事能淡定從容,絕非易事。在現今複雜的社會,要做到淡定,你需要舍棄對金錢和權力的誘惑,淡然麵對得到和失去的,擁有對挫折和困難的堅持。淡定是一種高修養的生活態度,是修身養性的必經之路。泰戈爾曾說:“外在世界的運動無窮無盡,證明了其中沒有我們可以達到的目標,目標隻能在別處,即在精神的內在世界裏。”淡定的人有能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但他們卻不完全看重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