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讀寫指津

作者:金青偉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富有真理的書是萬能的鑰匙,什麼幸福的門用它都可以打開。”張誌公說:“回憶自己讀書學習經驗,得之於課堂上老師講的占多少,得之於課外閱讀占多少。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於課外閱讀。”課外閱讀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他們的人生打好底色,為其終生學習奠定堅實基礎。那麼,教師應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

一、抓住興趣,培養課外閱讀的熱情

興趣,是閱讀的內驅力。有了動力,學生就會擠出時間讀,有滋有味地讀,從讀中汲取營養。擁有興趣,學生就會感到讀書樂趣無窮。初中生正值青春年華,好奇心強,一旦對某種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孜孜以求,進而形成愛好,養成習慣。因此,教師要在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上下工夫。

課外閱讀是靠學生的愛好興趣維係的讀書活動。我們要讓課外閱讀吸引學生的眼球,引導學生有選擇地閱讀。

要在一定範圍內給予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權利。學生可以選擇讀或者不讀,精讀或者略讀,多讀或者少讀,部分讀或者全部讀。隻有學生自主選擇的閱讀材料,才是其興趣的集中體現,才能和其自身閱讀能力發展水平相一致,才有利於其體驗閱讀的快樂,形成獨到的見解。

2002年度安徒生獎獲得者錢伯斯認為:“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我們能否把自己作為讀者的熱情傳遞給孩子,是否讓孩子保持閱讀的激情。”選擇好課外讀物後,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豐富的活動來保持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

二、培養習慣,營造課外閱讀的氛圍

古語雲:“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我們必須努力營造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環境。以身作則——要學生愛書、讀書,家長和老師必須愛書。樹立典型——讓學生多讀名人傳記,多了解本校本班學生勤學的事跡,使學生遠有所學,近有所比。學會賞識——要注意發現學生在閱讀方麵的閃光點,目的隻有一個:讓學生養成終生愛書、讀書的好習慣。

美國蓋特維斯中學1978年作出一項特別規定:每周一、周五讀書25分鍾。在這段時間內,學校每個人都得讀書,“我們製訂這個計劃是想讓孩子們看看,閱讀是多麼重要的一點事情!”校長介紹,現在它已變成學校最受歡迎的活動,每個星期大家都在盼望這個時間的到來。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育藝術的本質不是在於傳授本領,而是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巧妙利用各種手段,催生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上進心和成功感,就能營造出濃鬱的課外讀書氛圍。

三、製訂計劃,樹立學生的目標意識

在學校形成良好讀書氛圍的基礎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接受能力、欣賞水平、個人愛好,輔導學生製訂閱讀計劃。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大綱要求以及學生時間、精力、愛好等因素,確定閱讀目標及大致的閱讀範圍,科學地、有計劃地選擇一批有質量的書作為推薦閱讀內容,使班級形成你追我趕,比一比誰讀的書多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