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教學在線
作者:陳學照
文言文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題,許多教師不願意教,大多數學生不願意學。曆史的變遷使很多文言文字變得晦澀難懂,而文言文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也並不廣泛,這些都使得學生對它難以產生興趣。
一、文言文教學中常出現的問題
1.如今中學生在對文言文的認識上存在誤區
“古文無用論”是學生普遍存在的錯誤認知。許多中學生認為,文言文知識在現代社會中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甚至有人認為學習文言文隻會讓別人看不起,被別人嘲笑跟不上時代,是個“古董”。
2.教師單純注重文言文的表象教學
文言文和現代文的差距較大,甚至在某些方麵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往往隻顧對字、詞、句的翻譯,或者一味單純地強調語言基礎,掌握文言基礎知識,比如說: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缺乏對古代文學作品潛藏魅力的開發與研究,所以學生學起來無趣,教師教起來為難。
3.教師教學意識淡薄
在應試教育的束縛下,單調的教學方式影響了文言文教學的實際效果。多年來,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多采用灌輸式或講析式的教學模式,甚至不少高校的中文係教師也是如此。教師單純以講、記、背、默、譯為線,強迫學生記憶、練習。這種強迫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產生了畏懼心理,導致文言文教學的難度加大。
二、改變文言文教學現狀的對策
1.消除障礙,激發興趣
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徹底改變教學中不正確、不合理的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文言文的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中,應以生動的課堂講析、豐富的文化知識來吸引學生,以文言文的魅力來感染學生,把他們帶到文學作品的優美境界中。
2.經常梳理,反複強化
文言文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初中生不學語法,在學習過程中就更不易理解古漢語知識了。因此,教師要經常梳理,反複強化文言文知識,這也是符合記憶規律的。
3.以今觀古,總結規律
學習文言文,要總結歸納語言運用規律。首先,要以今觀古;其次,文言文的學習,特別是語言規律的學習,要以意義為依托,在充分理解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規律。如,文言句式——倒裝句中的“狀語後置”,根據現在漢語的語法規律,狀語一般放在主語之後謂語之前修飾限製謂語,或放在句首,所以用現在的語法規律衡量古代的語言現象,就出現了“狀語後置”。再如,文言文中形容詞的活用,根據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律,形容詞不能帶賓語,於是為了翻譯的方便,就出現了“意動用法”“使動用法”等。比如,句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字就是意動用法,翻譯成“認為……美”;“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字就是使動用法,翻譯成“讓……活”。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此不再列舉。
4.化繁為簡,以簡馭繁
在學習文言文語言規律的時候,不要將教學設計得太複雜,那樣隻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降低其學習的興趣和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把複雜的變得簡單些,教會學生用簡單的方法記住比較繁難的內容。我在教學中就是努力這樣做,比如在講解定語後置句的時候,就將其簡化成“之式”“者式”“之……者式”,這樣的教學效果較好。
5.加強誦讀,感受領悟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非常有效的方法,學生通過熟讀成誦會增強對語言的感知力,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語言規律。
6.注重遷移,靈活運用
學習文言文的最終目的還在於學會遷移,靈活運用。因此,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這樣學生就能把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和文言文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運用到其他文言文的閱讀和賞析中去。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精讀與博覽結合,課內與課外溝通;精讀學規律,博覽增見識,課內打基礎,課外增實力”的教學原則。
總之,麵對當前文言文教學的困境,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古典文學,讓學生課內喜歡讀文言文,課外亦喜歡看文言文,並能從文言文中吸取營養,將學習到的章法技巧運用到寫作中去,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陳莊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