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躺下,並不是說失敗了就再也不爬起來了,而是指對待失敗的一種態度:分析曾經失敗的原因,然後再重新出發。
通往成功的道路崎嶇不平,跌倒了沒什麼,這是一種磨練,一種財富,一種思想成熟的前提!相信時間可以讓你淡忘一切,時間可以療傷,當然時間也是對成長的一種證明。我們可以在失敗的經曆中領悟成長,讓思想更加成熟。自己的傷,自己解決,自己的心情,自己整理,自己的疼痛,也要自己埋葬。
人要想很好地活在這個世界,就不能被生活所磨滅,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自我增值。這種升值,不僅僅是書本知識的增加,更是隨著生活積累自身的一種成長,一種從失敗處總結經驗的成長。
人總要不斷經曆一些讓你備感挫折的事情,這有在經曆之後,才能不斷地了解自己,認清自己。時間就是一種經曆,一種磨練,隻有在不斷磨練之後我們才能逐漸成熟……
跌倒了沒關係,重要的是要懂得對失敗進行總結,對自己有信心——要有跌倒了,爬起來繼續前進的勇氣……
是的,跌倒了,總結經驗爬起來繼續前行……
老板,錢對你來說真的就那麼重要嗎?講了三個多小時了一分錢都不降?
我們一生的工作軌跡大致為這樣:
在二三十歲時,我們生活壓力小,身體狀況較好,父母還不用去負擔,孩子幾乎都還沒到來。因此,此時的我們到外企當個小白領就已很光鮮,掙得不多但也夠花。但是,人終歸要結婚生子,慢慢老去。到了三四十歲,父母老了,要有人看護了,自己也需要還房貸了,生活需要過得體麵了,孩子也開始長大了,這時,掙多少錢似乎都不太夠花。
所以,在看待工作時,眼光一定要長遠一點,一時的誰高誰低並不能說明什麼。因此,看淡此時的工薪成為了一種成熟的標誌。
如果是第一份工作,你就不需要太過關注當時的薪水,更沒必要去攀比。有人計算,正常人大概需要工作35年。這就好比一場馬拉鬆比賽,與真正的馬拉鬆比賽不同的是,這次比賽沒有職業選手,而且每個人都隻有一次機會。然而,很多人甚至都堅持不到終點,大多數人最後走到了終點,而隻有少數人是跑過終點的。
因此,當你還年輕的時候,一味地去搶領先的位置並沒有多大意義。剛進社會時,如果進了500強企業,大概能拿到3000-6000元/月的工資,特別技術的人才可能有8000元/月。可問題是,5年以後你能拿多少呢?估計5000-10000元/月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因此,起點雖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越往後年輕人追趕的壓力就會越大。
職業生涯就像一場體育比賽,有初賽、複賽與決賽。
初賽時,我們都剛剛步入社會,大多實力一般,這時候努力一點、認真一點,很快你就能脫穎而出。於是,有人二十多歲做了經理,有人稍作遲疑之後也終於贏得了初賽,三十多歲當了經理。然後是複賽,能參加複賽的都是已贏得初賽的人。進入複賽的人,每個人都有些能耐,在聰明才智上也都不成問題。這個時候,你要再想勝出就不那麼容易了,單靠一點點努力和認真還不夠,還要有很強的堅忍精神,要懂得靠團隊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更要有長遠的眼光……
因此,從現在開始將眼光放遠一點,不要再局限於眼前的薪水有多少,企業有多大,隻要你努力,最後的贏家總會是你!
你飛翔得越高,在不能飛的人眼中就顯得越渺小
一個人思想的高度,基本上就決定了他未來生活的高度。
越是思想深邃的人,他的理論往往越能達到更高深更精辟的境界。然而,這些在一般人看來當然是不能理解的,因此,如果有人說你很渺小,很異想天開的時候,不要去管,站在低處的人是理解不了高處風景的優美的。
思想決定深度,真正深沉的人,他的思想也是深沉的。這種人如果探索的世界觀偏於積極,便能達到一種豁達的境界。但如果世界觀偏於消極,那整個人都會變得偏執,甚至憤世嫉俗起來。
這些,都是高知人群的高度和深度帶來的。這就像股市的一波行情,大的趨勢放在那:漲是要漲的,隻不過是什麼時候漲的問題。
同樣的世界,同樣的城市,但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各有不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之所以那麼大,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其自身的思想高度。你的視野有多廣,能看多遠,基本上就決定了你這一生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