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個社會大部分都是俗人,所以人也要活的俗一點。有人說我不俗,可在這個社會看來我似乎是刻意裝不俗,這樣我很鬱悶。然而,一個人的俗與不俗都由其思想的高度來決定,這是一種自然的流露和表達,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即使在外界看來很是幼稚可笑,那又怎樣?畢竟,你不能要求每一個人的思想都達到一個相當的高度。
因此,努力提升你思想的高度吧!這樣,你才能少走曲折之道,因為你看得更高更遠,所以才走得更高,更遠!
有些事情本身我們無法控製,因此隻好控製自己
職業前景會怎樣,每個人都沒有把握,我們隻能盡自己能力去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那麼,對於初入職場的我們來說,怎樣才能最好地規劃好自己的人生呢?
職業生涯首先要關注的是自己,即自己最想要什麼?對於很多人來說,唯一的想法可能隻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錯的薪水”。對於薪水的渴望每個人都會有,可是,飲鴆止渴終究對自己有害,我們不能因為口渴就拚命喝毒藥。
越是焦急,越是覺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這樣也就越饑不擇食,越想不清楚。然而,你終有一天會發覺不能再這樣下去,可當你終於鼓起勇氣尋找下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時,下一份工作的人卻看著你的簡曆皺眉。於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最終隻能哀歎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時。
大多數人都有生存壓力,但積極的人會從焦慮中得到動力,而消極的人則會因此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須在壓力下做出選擇,這就是世道,你不能改變身邊的環境,那就需要好好控製自己。
很多人說,自己之所以活在了水深火熱之中,就是為了生存,如果連生存都解決不了,怎樣談興趣與理想?然而,這些都隻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如果今天我們還是因為急於找到一份工作而不學著去思考,那麼,或許你將來還要繼續走這條迷茫之道,而且隻會變得越來越迷茫。
在我們的旅程中,每份工作都是中途的一輛長途汽車
有人說,80、90後是最愛跳槽的一族,其實不然。工作就是你選擇生活的一種發式,它就像一輛長途汽車,你可以選擇到站下車(比如合同到期、比如改製);也可以選擇中途跳車(辭職、跳槽);或許你坐的車正好,還能直達盡頭(磨合到底)。如果還沒到站,那就繼續坐著吧,看看沿途的風景,到站時有什麼想法再決定什麼行動。
很多人愛把工作比作麵包,因為它能維持我們的生活,是我們賴以生存之本。麵包在很多人看來很重要,就如同我們不吃米飯會餓死。但是,麵包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愛的食物,就美感和口感而言,許多食物都比麵包更具誘惑力。
其實,麵包好不好吃,誘不誘人,漂不漂亮全在於你內心對麵包的熱愛。工作這個麵包就是,你對這個麵包有多熱愛,這個麵包就會有多好吃。曾經有位哲人說:“人生本來就沒有意義,你賦予它什麼意義,它就是什麼意義。”工作也大抵如此,如果你心在天堂,身一定也在天堂。
曾看過這樣一段文字,它將工作這樣來形容:“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將心態回歸到零:把自己放空,抱著學習的態度,將每一次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要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得心不甘情不願,於公於私都沒有裨益。”
哲學上有人生三問:你是誰,你從哪裏來,你將要到哪裏去。在工作中,你是組織的一份子,同時你也是你自己;你為組織工作,更為自己工作;你要做一名優秀的員工,更本質的是要做一個優秀的人。一個優秀的人最基本的就是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這樣,即使你的工作並不是多麼美好,但毋庸置疑,你會將其打造成一份傑作。
工作是我們生命最重要的舞台,有工作的日子,我們要感恩、要珍惜。
如果現在這個時代能出全才,那便是應試教育的幸運和這個時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沒有,所以我們隻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給拿掉。時代需要的隻是人才。
現代企業管理者,大多想要找到一個全能型的人才,一旦出現了某個問題都可以向該全才請教。然而,全才真的存在嗎,什麼是全才呢?
所謂全才,是指各方麵全麵發展的人才,這是一種對各個領域都有所涉獵的、知識麵廣博的複合型人才。專才,是指在一定知識基礎平台上,在某一個專業領域內具有較多的專業知識,較熟練專業技能的人才。
所謂適應社會競爭在於順應社會的需要,因此,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才更具有競爭力。而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隻有具備一定水準的專業知識才更能適應社會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