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成功的路不止一條(4)(2 / 2)

愛因斯坦從自己的切身體驗出發,強調不能死記住一大堆東西,而是要能靈活地進行思考。

愛因斯坦認為,正確地進行思考,是追求機會至關重要的條件。

小時候的愛因斯坦一點也看不出來有什麼天分,到3歲的時候,還不會講話。6歲上學,在學校裏成績非常差,一上課就是被批評的對象,老師還說他永遠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出息。大家一致認為他是一個天生的笨蛋。

但,愛因斯坦在12歲的時候,就已經決定獻身於解決“那廣漠無垠的宇宙”之謎。15歲那一年,由於曆史、地理和語言等都沒有考及格,也因為他的無禮態度破壞了秩序和紀律,他被學校開除。

愛因斯坦非常重視思考和想象。他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他在16歲時,他喜歡做著白日夢,幻想著自己正騎在一束光上,做著太空旅行,然後思考:如果這時在出發地有一座鍾,從我坐的位置看,它的時間會怎樣流逝呢?

從此,他開始了他的科學遠征。他設計了大量理想實驗,提出了“光量子”等模型,為相對論和量子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如果他對那些非常有思想,有抱負,有追求的人,特別是年輕人,並不是抱有寬容理解的態度,而更多的是對他們進行批評指責,把他們全心全意,自認為非常好的計劃書,說得一無是處,對他們冷嘲熱諷,指手畫腳,那麼這樣的領導毫無疑問不可能是一個好的領路人。

窮則思變,改換環境有時候是很有必要的,就如同我們需要經常呼吸新鮮空氣一樣。

一個做了10年的護士卻發現買房子的錢都沒有,一個年輕人喜歡另一個城市的工作環境。你有一天突然被辭退了,在這個變化的生活、變化的世界裏,你的工作突然沒有了,於是你不得不離開你目前的崗位。你賺錢太少了,你要買房、買車,這個世界誘惑太多,可是兜裏沒錢。你需要轉換一種能帶來更多收入的職業,你有轉換職業的要求。當上班時感到疲憊、沉悶、憤怒、壓力太大、精力不足時,你需要另外一種更輕鬆的工作,你也需要一段時間散散心。你在原有的工作上很難再有發展,你需要有一個更富有挑戰性、更有發展前途的工作或職業。你有一個理想的工作,可是你喜歡的老板走了,工作發生了變化,理想的工作也變得一團糟。於是你想要一個新的老板,或是你願意追隨老板而去。你已人到中年,來自年輕同事的壓力與日俱增,來自家庭的壓力也形形色色,為了適應中年的變化你得改變環境。這一切都可以成為你改換環境的理由。

現在很少有人一生呆在同一個工作崗位上,越是發達城市的年輕人越是如此。據一些專家認為,我們的一生中應該從事3~6種職業,具體數字是否合理,我們暫且不管,但是這種主張改變自己的說法毫無疑問是值得重視的。

日本人愛吃番茄醬,而“可果美”與“森永”是占有番茄醬市場份額較高的兩家。“可果美”的銷售量是“森永”的兩倍以上,盡管“森永”多方推銷,仍然無法與之匹敵。

後來,“森永”的一位推銷員向公司建議,將番茄醬的瓶口開大一點,讓湯匙可以伸進去。

“森永”采用了這一招,銷售量果然很快就超過了“可果美”。瓶口太小,使用時必須用力搖晃才能倒出番茄醬,還會留下很多番茄醬在瓶子裏倒不出來。隻要把瓶口開大一點,這些問題就解決了,顧客當然會選“森永”了。

看來,有時確實十分簡單,隻要你把瓶口開大一點!

然而,能想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它需要者真正將顧客的需求放在心上,處處為顧客著想。

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著名製鞋大王費加拉莫的發家史也證明了這個道理。費加拉莫出身貧寒,16歲時流亡到美國。他在一家製鞋廠了幾個月以後,認定流水線上做出來的鞋子是不會使人穿著感到舒服的。於是,他辭了職,專門按腳的尺寸親手為顧客做鞋。他做鞋子,不僅要測量腳的長度,而且還要測量腳上不同部位的寬度。由於他做的鞋子特別合腳,世界上最有名、最有錢的人都紛紛找他訂做鞋子。他的生意日趨興旺,最終獲得了成功。

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有的人把淘金的目光死死地盯在對手身上,想通過對對手的傾軋、擠對來獲取利益;有的人則把發財的伎倆鎖定在偷工減料、假冒偽劣上。這些做法其實都是魯迅先生所說的“搗鬼術”,一時可能有效,然而必不能長久,從長遠來看,無異於自我戕害。唯有懂得為他人著想的人,才能把自己的生意做到消費者的心坎上。

故事裏往往蘊涵著做人的道理,無論是經商還是做人,千萬別忘了學一學“森永”的做法,把你的“瓶口”開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