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經營事業而言,最重要的首先是尋求創新人才,培育創新人才。
還在公司規模很小的時候,鬆下幸之助就常常對職工們說:“如果有人問‘你們那是做什麼的?’就請你們回答‘鬆下電器公司是培育創新人才的。我們公司生產電器產品,但出生產品之前,首先培育出人才。’”生產優質產品是公司的使命,為此必須培育出與之相適應的創新人才,有了創新人才自然就能生產出優質產品。鬆下幸之助在當時富於年輕人的誌氣,就用上麵那些話表達了這個意思。至於怎麼說都無關重要,但這種思想一直貫穿在的經營之中。
那麼,怎樣培育創新人才呢?恐怕這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但最為重要的乃是要具有基本的觀點,就是說,一定要明確“公司為什麼存在?怎樣從事經營?”這一問題,換言之,作為公司應該具有正確的創新經營觀念和使命觀。
如果公司的基本思想和方針是明確的,那麼,經營者和管理監督者就能夠據此施行強有力的領導,而且每個人也都能根據這一基本思想和方針的話,經營者或管理監督者對部下的領導就會缺乏一貫性,很可能被每時每刻的情勢變化或個人感情所左右,不易於培育創新人才。因此,如果經營者想得到人才,其先決條件就是應該具有堅定的使命觀和經營觀念。
其次,要經常地將經營觀念和使命觀灌輸、滲透給職工。假如經營觀念隻是寫在紙上的文章,那是一文不值的,它要成為每個人的血肉,才能發揮作用。因此,必須借助一切機會反反複複地把公司的經營觀念和使命觀灌輸給職工。
再者,這並不意味著經營者單純地講解觀念,而是在實際的日常工作中去說那些就該說的話,糾正那些應該糾正的事情。從個人的人情角度來說,不應過多地提醒別人、申斥別人,倘若有可能就應盡避免這類事。可是,公司是以對社會做貢獻為使命的公有物,在公司裏的工作也就是公事。公司不是私有物,公司的工作也不是私事。所以,從公的立場出發,對不能置之不理的,不能允許的事情,應該說的必須說,應該申斥的必須申斥,這不是根據個人的感情來做的,而是站在使命觀的高度上的提醒和申斥。由於這種嚴格的管理,被申斥的人開始覺悟並成長了。不用說,假如不申斥的話,對部下來說是滿意的,對經營者、對上級來說也是安逸的。然而,我們一定要銘記,這種苟且偷安的方法是決不會培育出創新人才的。
與此同時,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敢於大膽地分派工作,並讓擔任了工作的人能夠在自己的責任和權限範圍之內自主地進行工作。所謂培育創新人才,歸根結底就是要培育出懂經營的人,培育出能夠用經營意識去從事任何一項細小工作的人。為了培育出這樣的創新人才,不能什麼事都左一道命令,右一道命令,那樣隻會培育出一些惟命是從的人來。由於敢於大膽地分派工作,所以,擔任了工作的人就會下功夫開動腦筋想辦法,充分發揮出自己所具備的能力,而且也就相應地成長起來了。鬆下電器公司的事業部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將這些做法形成了製度化,按照這種製度去培育人才是有很多優點的。事業部並不隻是一種經營體,其中的每項工作都具有這種思想,並將這一思想灌輸到一切工作之中去。
當然,雖然應該在廣泛的範圍之內分派工作,但必須牢牢地把握住基本方針。否則,分派工作後,各行其事,整體就會變成一盤散沙。說到底,就是要基於一定的方針給予權限。因此,公司的基本思想和經營觀念在這裏仍然是極其重要的。可以說,隻有個人根據經營觀念去從事自主性的工作,才能培養出人才。
所謂培育創新人才,並不是說隻培育出能於工作、技術精湛的人來就可以了。這一點也需要特別加以注意。本領和技能的確很重要,公司不能沒有這方麵的創新人才,這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理想的是,這些人作為一個人也好,作為一個社會人也好,同樣都應該是個優秀的創新人才。盡管能夠出色地完成工作,但作為社會人如果有缺陷的話,仍然不是令人滿意的當今時代的產業者。
六、沒有不冒險的創新
做大公司必須冒險,因為做生意就是一場冒險遊戲!“先探門路再走”。這是讚賞那些做事謹慎的人所說的話。而在公司管理中,公司老板不可常常畏首畏尾,不敢大膽嚐試新的方法,這對公司老板魅力會大打折扣的。公司老板應有冒險家的膽識,在冒險中創造成績,增加自身的魅力,使公司獲得更大的效益。
有些人認為,當下定決心做或不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先仔細調查。然而,往往愈仔細就愈當心,以致最後結論是——不要冒險。有人以為,像這種事先探路,仔細考慮的態度,會大大地影響決心。如此一來,就永遠別想有所成就了。即使是在事前經過詳細調查,但仍無法完全做到防範危險的可能,因此,在做一件事情時,倒不如具有向冒險挑戰的精神與決心,反而更能克服困難。
的確,“當心”就不足以成事。冒險需要有勇氣與資本(這裏所謂的資本,即指公司老板的援助,或部屬的協助),不能單憑感覺或運氣,去克服冒險。但也不能著實的經過計算之後再行事,否則,就不能稱之為冒險。若能從不確定的情報中,靠著某一種靈感去冒險,才能有成功的機會,但有時也會招致很大的失敗。
身為公司老板,當麵臨這種冒險時,同時會成為公司老板及部屬嚴厲批評的目標。然而,眼看著大好機會,因畏懼冒險,白白地給其他公司占了便宜,更是得不償失。
常言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此可見,多數人都有“不做不錯”的觀念傾向。因而,如何鼓勵他們多做,則與公司之作風,或公司老板之性格,有很密切的關係。
當部屬發生錯誤時,多數公司老板就在其考績上扣分,每錯一次即扣一分,而且往往隻扣不加,然後再以此錯誤之多寡,來評定部屬之能力。像這種隻會扣分的公司老板,很顯然,必會阻礙部屬向上的欲望,養成不做不錯,一味保守防衛等要不得的態度。
身為一個公司老板,一定要有這種胸襟:當部屬偶有小錯時,盡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當他完成輝煌的成果時,務必多加讚賞與鼓勵。切莫過於苛責部屬,將扣分原則改成加分原則吧!
七、挖出創意的根子
凡是做大的公司都是點子公司,都是創新公司,這是由於老板鼓勵員工開發創意的結果。實際上,如果員工都能成為創意的“根子”,這個公司就有希望了,就有可能做大!開發創意性思考的另一個問題便是:大部分人通常怯於發表自己的新觀念。對這些人,除非先鼓勵他們培養自信心,否則很難讓他們的創造能力完全發揮出來。要讓員工對自己有信心,最好的方法便是對他們表示信心。有些人在這一方麵很需要特別幫助,美國卡耐基訓練中的溝通和人際關係課程,可以幫助這方麵的發展。
老板可以協助員工克服發揮創意的障礙,其中之一便是“順應環境”的習慣。他們不想有與眾不同的思想,正如他們不想在衣著、言談、舉止方麵與別人不同。我們要讓這些人多多接觸一些新思想。事實上,許多發明往往是一些有勇氣破除舊習或反抗傳統的人(團體)所做出來的。
要鼓勵員工培養創意性思考,老板應隨時注意傾聽他們所表達的新觀念。無論這些觀念如何荒唐可笑,也不可急遽下結論:“這行不通!”要審慎地與當事人做進一步討論,看看是否能發現該觀點的好處來。在你評估意見的時候,要先稱讚員工提出意見的積極態度。若有需要批評的地方,也應采用肯定的態度。例如:最好不要說:“那太花錢了。”最好是說:“珍,你有沒有先算一下費用?”如此一來,珍自然會發現到費用的問題。說不定還能想出更好的方案。要記住,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所提出的看法,當然有時會不符合實際。但千萬別因此而對其表示輕視,這樣會永遠扼殺了此人的創意。
發展創意性思考的另一障礙,是許多人一旦決定做事的方法,便不願輕易改變。這些人對不同的意見往往固執地封起雙眼和耳朵。戴爾·卡耐基曾說過:“時時敞開你的心靈準備接受改變。要歡迎它,取悅它,要一再檢驗你自己原有的意見和看法。”這是所有老板應該遵循的原則,也應該鼓勵員工這麼做,如此才能開發出所有人的創造性來。千萬不要說:“我們一向是這麼做。”這會扼殺了許多新的好主意。
比較複雜的障礙是:由於許多人對問題的認知程度常有不同,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情況也有不同的看法。心理學家對這一類認知問題有相當深入的分析。人們會有意忽視那些幹擾他們或混淆他們原有想法的事物。除非他們把這些外來的影響驅除掉,並認清自己一向所持的認知態度,他們才有可能改變以後的認知態度。
假如老板能營造起接受新觀念的氣氛,鼓勵員工讀書或參加研討會,讓他們參與其它富有創意性的活動——都可鼓勵員工發揮創造潛能。這些努力有朝一日必有收獲,員工的創意性貢獻必可使公司成長。更重要的,這些貢獻新觀念的人也會一同成長,並更具活力,更有成就感。
創意的好處當然很多。根據美國參加“卡內基公司老板公司老板訓練班”的學員報告,不計其數的意見每年為許多公司節省了成千上萬的金錢和時間。尤其是各種創新的意見,使他們得以經由各種方法和係統,而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標。
八、最難得的是“金點子”
“金點子”是什麼?就是能夠打敗對手、做大公司的最具殺傷力的思維突破點!
創新是公司老板創造能力的重要表現形式,新的創造能刺激公司員工的工作幹勁。既然創新戰略有這麼重要地位,它的特點有哪些呢?首先要適應環境、資源、組織,其次要實用。適用,公司老板了解並掌握了以上這些特點,對自己開展工作增加魅力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這種需要可能業已存在,但所采取的解決方法未能令人滿意,例如過去的交通運輸工具,在速度、舒適及安全等方麵,不能適應將來這些方麵的需要。另外,也有許多需要是過去所沒有的,例如防治汙染、節省能源消耗等等。所以可以說,將來眾多組織的存在價值,就在於能對這些未來需要有所貢獻。
創新並非指一種新學說、新知識或新發明,而是指一係列的實際行動對於其相關的外部環境(如市場)產生某種影響作用。過去曾有許多偉大的發現或發明,在世界上出現並存在了一段漫長的時間,但因缺乏資源及行動的支持,對於現實世界並未產生任何改變作用,它們都不算創新。
它屬於社會或心理程序,而非技術程序。一種新的事物或行為能否被人們接受,並非純粹取決於技術因素甚至經濟因素。由於人們接受新的事物,需要改變其觀念、知識和行為模式,因此新事物每每遭受拒絕,這是屬於社會及心理作用的範圍,因此要獲得成功的創新,往往要針對這方麵因素著手。
隨著科技的進步,市場的迅速擴大,近年來的創新所需要的往往是各方麵知識和技術的結合,必須使用昂貴的設備,尤其是創新的推廣費用數額龐大。諸如此類的條件,幾乎都不是單個的“創業家”、“發明家”所能具備和擁有的。於是這方麵的創新活動,很自然地落在組織身上;這樣的組織擁有各方麵的人才、設備和資金,其創新能力遠非個別“創業家”、“發明家”所能比擬。
請在你的抽屜裏多鎖上一些“金點子”,這比“死腦子”更管用!案例
1.拒絕“大樹”,獨立不倚
對企業家而言,創新是一種信心和膽略,創新是一種絕不隨波逐流的經營意識和超前思維。
1992年秋末的一天,法國梅蘭日蘭電器集團中國總代理和隨同人員一起來到溫州柳市低壓電器市場考察。
梅蘭日蘭總代理的柳市之行的用意很明確,梅蘭日蘭需要和國際大集團爭奪中國市場,他們需要在中國國內尋找合作“夥伴”,說得更確切一點,他們要尋找一批具有一定競爭能力的子公司。總代理一行來到了浙江正泰集團公司,見到了董事長南存輝和其弟南存飛。
總代理寒喧了幾句便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他不需要拐彎抹角,不要說一個“正泰”公司,就是整個柳市低壓電器行業的總和與梅蘭日蘭的規模相比較也相差甚遠。
成為集團的分公司有什麼優惠條件?南存輝慢條斯理地問。總代理的回答很直接明確:“技術、資金、梅蘭日蘭國際品牌。”南氏兄弟相視一笑。這三項正是“正泰”眼下急需的東西,是企業發展的三大要素。特別是梅蘭日蘭的國際品牌,令不少低壓電器的同行們垂涎。“謝謝,我們不要合作。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更願意創中國的品牌。”
南氏兄弟的態度令總代理深感意外。來柳市考察之前,他們對“正泰”公司,對柳市低壓電器市場早已了如指掌。柳市低壓電器因假冒偽劣曾幾次受到國內市場的拒絕與抵製。盡管“正泰”公司的產品質量很不錯,他們正在努力通過ISO9000質量體係國際標準認證,然而現在他們正受柳市假冒偽劣低壓電器的困擾。他們不得不花費巨資借用國內其他知名廠家的品牌,銷售自己的產品,而且這種“借船出海”賠了夫人又折兵的銷售手法還得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繼續下去。梅蘭日蘭正是看到了“正泰”公司的這種困境才找上門來。然而南氏兄弟的態度卻十分堅決。
隨總代理同行的原國內一家國有企業的領導發了話:“對你們的人格和信念我十分敬佩,但市場經濟是殘酷無情的。說實在我何嚐不想創國人的品牌呢?我何嚐不想以國有企業的身份和外國人競爭呢?小兄弟,難呀,有很多的事情並不是你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
是的,要創中國低壓電器品牌,要振興民族工業,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也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有人去開拓去奮鬥。
在一次國家級質量高級論證會上南存輝說出了自己的感想:“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競爭,讓國外大集團占領國內一部分市場也正是基於這個道理。隻有打開國門引進外部的競爭才能促進內部的競爭。競爭的關鍵是質量。競爭的法則是優勝劣汰。優勝劣汰的過程也正是壯大的過程。”會後,機電部一位領導興奮地抓住南存輝的手說:“看你這樣年輕,目光這樣遠大,創中國低壓電器品牌的重擔就落在你們的肩上了。”
事後,梅蘭日蘭中國總代理深表憂慮地說,在中國真正的競爭對手並不是德國的西門子,也不是美國通用電器,而是像南存輝這樣一批土生土長的企業家。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最大成功就在於造就了這樣一批很有競爭力的鄉鎮企業,造就了像南存輝這樣的敢於創新的民營企業家。
2.走創新路,吃智慧飯
創新不僅需要用力氣下功夫,更需要動腦子想點子。
海王集團創始人張思民策劃了“擁有一片故土”創意,在三思熟慮後,他登機北上,找到國家旅遊局的領導,向他們竭力推薦“擁有一片故土”創意的宏大構想:世界各地海外華僑8000多萬,他們對祖國有著難以割舍的情和愛,我們何不多一種載體給他們,讓他們時刻感受到與祖國同在?
沒想到一拍即合,原來旅遊局領導也正在考慮做一係列大型的旅遊項目。
1992年12月2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
“擁有一片故土”工程組委會成立儀式正在舉行。張思民坐在國家七個部委領導人中間,對這個工程方案侃侃而談。
在全國(含台、港、澳)選擇36個景點,建立“中華民族故土園”。每個故土園占地10畝,折約960萬平方英寸,像征祖國960萬平方公裏。
海王集團出資購買土地,製作證書,向海內外發售。為海外炎黃子孫懷戀故土,寄托鄉情提供一種方式。
獲得證書者則擁有全國各處故土園各1平方英寸土地共計36平方英寸土地的使用權;將個人姓名永久鐫刻於北京主園內花崗石牆麵上;將個人姓名資料存人“擁有一片故土”工程電腦庫中;免費參觀各處“故土園”;可以繼承、轉讓“故土證書”。
此項活動工程浩繁、投資數額多、風險大。
消息一經披露,眾說紛紜,讚賞聲,反對聲皆有之,更有人譏笑嘲諷它是“一個新時代的天方夜譚”。
可張思民毅然拍板,拿出數千萬元作工程啟動金。他宣布證書的銷售收入除用於故土建設外,盈餘部分將設立海王故土基金,用於褒獎那些在教科文衛體及社會公益方麵有突出貢獻者。海王不收取任何商業利潤。據估算,這將是幾十個億!然而海王卻以它超界限的方式加入了合作。
翌年2月26日,“擁有一片故土”大型旅遊工程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旅遊局局長劉毅向世界宣布工程正式啟動實施。
1993年4月26日,“中華民族故土園”北京主園在北京昌平縣奠基,李瑞環親自為主園揭幕剪彩。海外知名人士靳羽西熱淚盈眶,台灣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外孫方伯豪也捐上10畝,一位菲律賓華僑代表海外8000萬華夏兒女熱情領受了這份來自中國的禮物,與此同時這一創舉引起了熱烈而巨大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