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於股市

封麵

作者:劉磊 編輯 卜昌炯

中國股市流傳著各種暴富故事,loser們總是被自動屏蔽。他們卻是股市裏的大多數,失敗襲來時有決絕者不惜自戕。

在2015年的散戶大廳裏,你依然可以聽到人們在閑聊時提到一個叫楊百萬的人。“炒股大王”楊百萬本名楊懷定,曾是1990年代中國股市的風雲人物。1989年,這位前上海鐵合金廠倉庫管理員,通過“倒賣”國債,短短一年間在證券市場賺了一百萬。

在這個牛氣衝天的時刻,另一個上海男人康柏華的名字似乎顯得不合時宜。他是1949年以後媒體報道的第一位因炒股自殺的股民。在虧損了6449.55元之後,康柏華“整日悶悶不樂,時常歎氣”。1992年5月12日,這個41歲的公司職員在家中自縊身亡。他無從知曉,不到半個月後,他在4月份買入的延中股票股價暴漲。

在康柏華自縊70年前的民國,上海一位名叫席上珍的報館秘書,也在因委托報館經理炒股虧了5000元後,用一根電線自縊身亡,一時成為媒體報道、街頭巷議的對象。

更多的是一些散落在都市報版麵角落裏的自殺者們。南京的一個保潔員清晨到地下停車庫打掃垃圾,抬頭看見一個穿花衣服的老太太,身子“夠”在水管上。他還以為老太太在“鍛煉拉頸椎”,問了一句,怎麼還不下來啊?對方毫無反應。嚇出一身冷汗的保潔員叫來了保安,保安報了警。

這位老太太姓張,幾年前聽一個老同事說他有內幕消息,“以為能夠就此輕鬆賺到大錢”,給老同事投了幾十萬,讓他代炒股。但最終“雞飛蛋打”,老同事非但沒回饋任何承諾的收益,連本金也不還了。甚至她都不確定這些錢是否入了股市。老太太在起訴對方一直無果後,某個深夜悄悄起床,在桌上留下了一封遺書,走向了小區的地下室。

河南安陽病退工人劉洪飛扮演的正是與“老同事”相似的角色。2012年初,這位昔日同事和親友眼中的“股神”,因集資詐騙罪被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死刑。劉洪飛的確“曾賺過一些錢”,而且他會提前向人們支付炒股“紅利”。在人們的信任和“紅利”驅使下,他集資8000多萬元用於炒股,最終虧損近4000萬元。

這位“股神”經常看黃曆,算卦,研究某日是否是“黃道吉日”或“不宜投資”。然而,2006年前後的牛市裏,他卻賠了一筆。在大賠的時候,他跑到千佛寺呆了十多天,以占卜求神,獲“破解之道”。

“股神”是一個其實並不存在的光環,人們卻信以為真。有個老人在收到“紅利”後,把包括他兒子、女兒在內的15個家族成員都叫來一起“發財”。整個家族因此損失了一百多萬。

在股市,跳樓似乎是最為常見的自殺方式。1992年熱播電視劇《大時代》的開場,鄭少秋扮演的丁蟹在炒股失敗之後帶著4個兒子跳樓。在TVB的一次調查中,這一幕是許多觀眾記憶中的“經典場麵”。

一位好事的網友甚至寫了一篇文章分析為何股民自殺多選擇跳樓。他羅列的理由中有這樣兩個:由於股民對“跳水”、“暴跌”的強烈印象,在選擇自殺時,也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從高處往下落,以求一落到底,徹底解脫;與其他更為安靜的辭世方式相比,跳樓自殺是一種情緒宣泄的“最無助、最懦弱、最公開”的表現形式。

看似幸福的家庭有時卻脆弱無比。南京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在賠了千萬元之後,殺了自己的妻兒,然後從一幢大廈的21樓一躍而下。他原本有一個讓朋友們豔羨的富足美滿的家庭—這個家庭曾是一個勵誌故事,他和妻子在大學時談戀愛,“最苦的時候,兩人沒錢了,就隻打食堂的飯,再盛一些免費的菜湯就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