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方勵:任性著,自由著(2 / 3)

“文革”終於結束。站在疲憊不堪的人堆裏,方勵堅信:“今後我經曆的任何事都不會比當年更糟,所以我不會畏懼任何東西了。”失去的時間亟需彌補。他考大學,選讀地球物理專業,漸漸知道宏大的宇宙如何形成,微小的原子又是怎樣裂變。知道得越多,他就想走得更遠—反正沒什麼好怕的了。

核工業部研究所的“鐵飯碗”沒能留住方勵。1987年,他揣著全副身家—6000美元,去了美國。接著,他讀MBA,拿綠卡,結婚,開公司,探索他最喜歡的海洋和地質。繁忙、富裕而快樂的生活,在1998年迎來了轉折點。—那一年,陳凱歌的妹妹陳凱燕把一位苦於沒錢拍片的年輕人帶到了他麵前。

這一次,45歲的方勵照舊“無知者無畏”地往前跨了一步。他並不知道自己麵前是一條欲罷不能的漫漫長路。直到現在,說起自己第一次合作的這位導演,他的語氣依然混合著遺憾和感慨。

“你說王超把我給坑了也行,給了我機會也對。如果不認識他,我可能2000年還沒開始做電影呢。”

在小城安陽,圍繞著一個棄嬰,下崗工人、坐台小姐和黑道老大之間發生了種種愛恨糾葛,隨即又隱沒在各自悲慘的宿命中。王超講述的中國故事是如此真實、殘酷,與方勵耳熟能詳的政治宣傳大相徑庭。著迷的後者迅速拍板,拿出幾十萬來投資拍攝電影《安陽嬰兒》。開機半個月後,朋友來問:你那電影拿到拍攝許可了嗎?

方勵蒙了。他想不通,“出去拍照片也不需要許可啊,買個膠卷不就拍了嘛。電影不就是膠片長一點嗎?”他連中國還有個電影局都不知道。是明白劇本根本不能過審的王超,蒙了自己的投資人。

這個曆經了上山下鄉和“文革”,曾獨自留學、創業的商人兼科學家突然發現,自己在麵對中國電影時是何等天真。《安陽嬰兒》當然沒能在國內公映。方勵投資的120萬“有來無回”。但他就此上了癮—從電影局一走出來,他便決定,要正正經經做製片人。

誰讓我這麼愛你,我自認倒黴

不多久,張藝謀的武俠大片《英雄》收獲2.5億票房,宣示著國產片爆發的吸金能力。此後數年,大導演、投資人蜂擁而來,都試圖以名導演+視覺奇觀的古裝商業片創造票房新高。現實主義題材在一夜之間被打入了“邊緣”。

與此同時,方勵卻投資了王超講述小鎮礦難的電影《日日夜夜》,並接觸了處女作就被禁的婁燁。

2005年,近九成的國產片投資都在500萬以下。方勵看了婁燁講述1980年代北京大學生生活的劇本,一咬牙為文藝片《頤和園》投入了1000多萬。結果初剪一來,他就傻了:拍得跟備案的劇本完全不同,根本不能過審,可刪改關鍵段落敘事又不成立。方勵跟導演聊過,也吵過,最後還是對著這個小他10歲的年輕人歎了口氣:“誰讓我這麼愛你,我自認倒黴。”他選擇成全導演剪輯版。

《頤和園》後,方勵並沒怎麼懊悔。“片子本身是不錯的”,他決定再接再厲,接著投資青春題材現實主義電影,有意無意地找補著自己被謊言淹沒的青春。

很快,年輕敏感的女導演李玉進入了他的視野。前者的《紅顏》的主角是1980年代小城青年女性,沒有明星和大場麵,雖拿到“龍標”,卻在當年《無極》等大片的掩映下默默無聞。方勵又賠進去幾百萬,卻興致勃勃地繼續給李玉投資、做編劇。

在他們合作的下一部電影中,由範冰冰和佟大為飾演的“北漂”勞工夫婦遭受過了一次次的侮辱、磋磨,終於走向了決裂。片中,一位捏腳妹在酒醉中慘笑著感歎:北京這麼大,咋就容不下一個小小小小的我呢?

2007年年底,這部名為《蘋果》的電影終於公映,然後,萬眾矚目地被禁。經過無數次刪改“酷刑”的方勵悲憤交加。花費數千萬,經曆8年來輾轉各地的奔忙,他在別人眼中還是“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