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方勵:任性著,自由著(3 / 3)

此時,國產片已跨入全麵商業化的新紀元,“大片”們正在以恢弘的古裝武打場麵、時尚的都市愛情喜劇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票房紀錄和億萬富翁。而賠了一次又一次的方勵,卻依然想著砸錢給年輕導演們,拍小人物的悲涼故事。旁人目其為“理想主義倒黴蛋”。他則一邊表示“賺錢就是用來賠的”,一邊在妻子的激烈反對下把私房錢全拿出來繼續支持這“奢華的愛好”。“工作20多年,一分積蓄都沒有了,全在電影裏麵,全‘造’了。”

“越難我越做。不是神經強大嘛,神經強大就更應該幹,這山越難爬,才越得有人爬。如果特別容易,可能我也不做了,這麼簡單還需要我幹嗎?”

爬不動了怎麼辦?他並不去想。也許,是不敢去想。

心疼的不是錢

一過禁止拍片的處罰期,方勵和李玉就憋著一口氣拍出了青春片《觀音山》。

這次方勵好好過了一把癮。他與李玉商量著,加入了以自己年輕時親身體驗為原型的扒火車戲。“片子裏是一群失落的少年看不到未來,但他們扒火車時是浪漫的,飄逸的:站在車頂讓風打在臉上,聽鳴笛在山間共鳴振蕩,衝進隧道看著那個亮點遠去,又衝出隧道感受陽光撲麵而來……那就是電影的魅力。”

有了豐富的經驗,監製和導演默契地避開了各種“敏感點”。電影中,家庭破碎的年輕人和孤獨衰老的女房東相依為命;電影之外,方勵與自己最後的期望互相打氣。萬幸,《觀音山》於2011年公映並創下國產文藝片票房紀錄,女主角範冰冰和導演李玉都在東京電影節獲獎。影評人的溢美之詞雪片般飛來。連老搭檔李玉也不敢相信,方勵的投資終於回了一次本,還有的賺。

而方勵自己卻沒留多少時間“慶功”。通過“厚著臉皮”邀請韓寒為《觀音山》寫主題曲歌詞,他已結識了下一位合作導演。

他為後者的處女作《後會無期》提供的,除了資金,還有寶貴的經驗。—原本主角們是要一路走到西藏,方勵則敏銳地建議改為“向西行進”。而在設計爆炸場麵時,方勵提醒不能出現炸藥,“最多煤氣罐”。

也曾像電影主角一般“說走就走”的方勵,如此解釋自己的謹慎:“拍電影是為了讓觀眾能看到。心疼的可能不是錢,是電影本身。要是本來可能在大銀幕跟大家見麵卻沒成,那就更心疼。”

適逢電影市場爆發期,《後會無期》6億多的票房成績令人咋舌。人們都在猜測,方勵這次是賺幾個億了?後者倒很坦然:“就兩千萬,又可以賠幾個電影了,哈哈哈!”

這個“億萬富翁”現在每個月的生活費是2000元,“沒時間在乎吃穿用度”。李玉的新片《萬物生長》正值緊要關頭,而另一位青年導演李睿珺的兒童片《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也要勞他策劃公映。就在受訪的前一天,方勵“出了個大洋相”。—工作到半夜,曾做得一手好菜的他想蒸點香腸充饑,卻半途睡著了。“突然聞到一股濃煙,壞了,水都蒸幹了!把蓋一揭,火就起來了,”他笑得很得意,手舞足蹈地演示著救火的驚險:“不會形成大的火災,因為我比較有經驗!”

一雙兒女都已長大成人。他不知道他們看沒看過父親做的電影。最近他處理好了自己的信托遺產,給孩子“留一點錢,他們35歲才能動”,剩下的都打算捐掉。他不指望孩子跟自己一樣也去做科學家,或投資拍個片。

“都走柏油大馬路有什麼意思?田間小徑、山頭懸崖都該去。人生不該重複。”

“你看,為什麼做電影不容易疲憊?就是因為每個片的題材、故事、時空都不一樣。所以隻要做電影,永遠有新的事物,新的麵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