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習近平和安倍晉三會麵半小時後離開會議室。報道稱由於曆史宿怨、領土爭端和區域競爭,中日關係近幾年一直很冷淡。
一些關係改善的現象在2014年11月安倍到北京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悄然發生,此前日本媒體一直對“習安會”能否達成表示擔憂,最終習近平和安倍會晤,當時中國媒體發布的是一條500多字的通稿,中國的社交網站上流傳的則是兩人麵色凝重、沒有笑容的合影。此外,安倍著涼打噴嚏的畫麵被做成了動圖,流傳甚廣。
此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安倍晉三提到“兩國能站在戰略互惠關係的原點,為改變兩國關係邁出一大步,為避免偶發衝突建立溝通渠道及海上聯絡機製。”他還提到了自己對習近平的看法,“強烈感受到習近平為13億中國人生活的責任感”。
安倍政治坐標上偏右,這在過去往往被中國政府認為難以信任,1960年代中日的短暫的關係緩和局麵就被他的外祖父岸信介打破,安倍家也是世家門閥,但從來沒有一個家族成員被譽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和福田康夫、鳩山由紀夫完全不同。
不過和他曾經的幾位經驗不足的民主黨前任相比,他已經是一個可以溝通的熟練政治家。尤其是2006年,安倍第一次擔任首相之後迅速訪華,讓中日關係大幅度緩和。
此後的溫家寶在2007年訪問了日本,在日本一顯了自己的棒球身手,“35號投手”在日本名聲大噪,當時融冰、暖春之類的詞彙吹遍了兩國媒體。
脆弱的親華先鋒
在溫家寶訪日打棒球的2007年夏天,《哆啦A夢:大雄的恐龍2006》引進中國。
這是第一部在中國正式全國公映的日本動畫電影,也是2005年兩國關係惡化以來第一次引進的日本電影,這部電影在2007年的票房表現不錯。
但2008和2009年,《哆啦A夢》的票房卻逐年下滑。
這和中國電視台執行的廣電總局保護國產動畫政策有關,在2008年,當時的廣電總局發布了一係列文件,其中包括:
“動畫頻道、少兒頻道、青少頻道、兒童頻道和其它以未成年人為主要對象的頻道要繼續擴大國產動畫片的播出規模。”
“自2008年5月1日起,全國各級電視台所有頻道不得播出的境外動畫片、介紹境外動畫片的資訊節目以及展示境外動畫片的欄目的時段,由原來的17:00-20:00延長至17:00-21:00。中外合拍動畫片在這一時段播出,需報廣電總局批準。”
沒有電視版的鋪墊,哆啦A夢的年輕觀眾很難增加,在影院裏,孩子們往往會選擇他們更熟悉的動畫人物,比如喜羊羊,以及後來走紅的熊大、熊二和光頭強。
在哆啦A夢還被中國內地的觀眾們叫做“機器貓”的時候,它的每次引進基本都在中日兩國關係較好的時期。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連環畫時的1987年就是這樣的節點。當時的各省電視台各顯神通,許多在翻譯製作日本的動畫片和兒童劇,《恐龍特急克塞號》也是那個時代引進中國的。
許多1980年代出生的人都在那一段時間內看了很多的日本、美國動畫片,盡管有的動畫片的引進並不算合法。他們的父母一代也對日本文化抱有好感,1980年代進入中國的日本電影和電視劇算是給中國觀眾開了眼界。
1995年甚至2000年出生的年輕人,則大多趕上了廣電總局的策略,接觸到了大量的國產動畫。
央視1991年引進機器貓動畫片(機器貓叫阿蒙、大雄叫康夫、胖虎叫大熊的版本),也是這樣的一個時間點。在1990年,當時的日本首相海部俊樹在西方七國首腦會議上宣布將恢複對華政府貸款,此前一年,日本加入了對中國的經濟製裁計劃。1991年海部俊樹訪華,成為這兩年來第一個訪華的西方國家政府首腦,海部也從此成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除了哆啦A夢,一些其他的動畫人物也曾經見證過兩國關係的變遷,比如1980年代引進央視的動畫片《阿童木》、兩次被遼寧引進翻譯的《聰明的一休》,一休哥2008年曾經被央視再度引進,那是中日關係上一個緩和期的尾巴。
到2010年,《哆啦A夢:大雄的人魚大海戰》的引進暫停,當時的解釋是發行方的協調發生了問題而推遲,後來該片就再也沒有上映。
當時中日關係的形勢不好,2010年5月,一家日本汽車公司在廣東的工廠發生了罷工事件,此後的幾個月,此類事件時有發生,到9月,發生了日本巡邏船和中國漁船在釣魚島附近的撞船事件。
2012年9月,日本宣布了對釣魚島的“國有化策略”,此後中日兩國有將近兩年的時間沒有舉行部長級會談,和兩國首腦的會談相比,這種會談的暫停意味著各種合作的停步。
也是在2012年9月15日,西安發生了針對日係車的打砸事件,泥瓦工蔡洋用U形鎖重傷了日係車車主李建利的顱骨,蔡洋的鄰居親友說,他平時愛玩射擊類遊戲,還愛看一些近幾年拍的抗戰劇。
2012年9月北京的哆啦A夢展也一度取消,直到後幾年才低調出現在幾個商業中心,沒有大張旗鼓地宣傳。
在百度百科的“哆啦A夢劇場版”詞條當中,編輯者特地強調,從來沒有一個人或者動物在這一係列的電影中流血或者死掉,隻有怪獸和壞人被打敗。
冰期的交流
在兩國關係緊張的時候,雙方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溝通渠道,比如和日本左派政黨之間的交流、青少年、婦女、職工等各種民間訪問團的交流。
在若幹民間交流途徑當中,有些溝通非常有趣,2013年,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職工對外交流中心邀請一批研究中日關係的著名專家和學者,與正在中國訪問的日本勞工運動研究會代表團舉行了一次題為“如何維係中日關係、開展民間友好活動”的座談會。
一種解決方案是大家交換彼此的電視劇,在這個座談會上,央視外事處業務主管邱鵬鳴表示,明年可能引進堺雅人主演的日本超人氣電視劇《半澤直樹》,正在同TBS就播放權問題進行談判。另一個在這一座談會上流傳出來的說法是,日本的TBS也曾經播出過日本字幕的《甄嬛傳》,據說收視率非常不錯。
也是在這幾年,日本逐漸降低了中國人赴日旅遊的門檻,同時中國人也像1970年代的小夫、大雄和哆啦A夢一樣,有走出國門看看的衝動。
2008年12月馮小剛的《非誠勿擾》上映後,北海道成為許多中國人出遊的熱門目的地。
2010年7月,日本政府放寬對中國個人遊客的簽證發放條件,不再隻把簽證發放給富裕階層。日本還加強了針對中國遊客的導遊導購以及銀聯卡支付等服務,加上日本遊的不斷降價打折。這使得過去的幾年裏“高層不來往,民間常走動”的局麵一直維係著。
盡管藍胖子從來都不是一個樂於和政治掛鉤的動畫人物,一些批評在2014年的秋天可謂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