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銀行或信用社借款是籌集經營資金的重要渠道。不過,私人經營從一開始就向銀行借款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有某種特殊的理由或關係。銀行能否向您的家庭貸款,主要看您的家庭是否具備還款的能力,您的家庭還款能力強,取得銀行貸款的機會就大,還款能力弱,機會就小。在沒有開始經營之前,銀行不知道您的家庭還款能力有多大,除了那些有非常可靠的經營方案,讓銀行相信必定能取得成功,才會給予資金支持之外,家庭私人經營者是很難在起步之前就能得到銀行支持的。當然,開始生產經營之後,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營規模,經營效果好壞也露出一點眉目,這時候,因為資金困難,可以向銀行申請貸款。在我國,信貸資金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固定資產投資貸款,用於建廠房、購設備,貸款時間比較長,一年兩年都可以;一類是流動資金貸款,用於生產周轉使用,貸款時間比較短,幾天、幾個月不等,主要用於資金臨時周轉。
向銀行或信用社借款要履行一定的手續,具體要辦哪些手續,各地銀行有不同的規定,在您的家庭向銀行要求貸款的時候,可以先到所在地銀行谘詢一下。
總的來說,在我國家庭私人經營者從銀行得到資金支持的可能性比較小,但不是沒有可能,做到以下兩點能夠提高經營過程中取得銀行資金支持的可能性。第一,要與銀行建立長期穩固的聯係,設法讓銀行了解您的家庭,信任您的家庭。例如,您的家庭在銀行開戶,經常有大筆資金通過銀行帳戶進行結算,有資金盈餘則存入該銀行。通過業務活動,銀行對您的家庭經營規模、經營效益和經營能力都有了了解,並且相互之間建立起一些感情上的聯係,這樣取得資金支持的可能性就提高了。第二,用可靠的業務合同作為保證。在家庭的經營過程中,可能要跟客戶簽訂合同,在簽訂合同之前,家庭並沒有足夠的資金組織生產,需要臨時籌措資金。實際上,一份可靠的合同書就是籌集資金的工具。所謂可靠,就是指合同雙方都保證能夠履行合同。譬如,您的家庭是供貨方隻要有資金支持,一定能夠按質按量按時供貨,需方則保證按時支付貨款。具備這種條件,銀行是可能考慮給予資金支持的。現在,采取這種方式籌資的人不少,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合同對方最好是國營大企業,他們的支付能力比較可靠,一旦有全國性經濟不景氣,也不至於無力向您支付幾萬、十幾萬元貨款。
利用民間信貸也不失為一種籌資渠道。近十年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民間信貸關係逐步發展起來,所謂民間信貸就是一種存在於國家銀行和信用社之外的分散的小規模的借貸關係。民間借貸利率普遍高於銀行利率,在有些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月利率高達3%。不過利率的高低也因人而定,信譽高又有些私交關係的,利率可以低一些,1.5%或2%都有可能,如果信譽狀況不好,又沒有私交關係,利息再高也難以借到。
民間信貸利率高,出於如下原因。第一,風險大,民間信貸是不受國家法律保護的經濟活動,借款人不歸還貸款,貸款人也不能訴諸法律;第二,民間信貸是在國家銀行、信用社不能滿足社會資金需求的情況下產生的,資金的供求關係提高了資金利率;第三,民間信貸除支付利息之外,沒有額外的利息作成本支出,換句話說,從銀行借款需支付的利息外成本在民間信貸關係中,被計入利息成本之中,所以提高了利率。
民間信貸利率這麼高,通過這一渠道籌集資金必須注意資金的使用方向。在實踐中,人們多利用民間信貸資金於短期周轉。譬如,要購進一批貨,由於資金臨時周轉不開,需要借用十天半個月的,否則就會錯過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借用這種資金。
在從事家庭私人經營過程中,誰都會碰到資金周轉困難需要借錢的問題,經營規模大,需要量多,經營規模小,需要量也就少些,所以有效利用民間信貸很重要。借用民間信貸資金也必須做到守信用,說好什麼時候還,就什麼時候還,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您可別以為民間信貸沒有法律保障,可以拖欠,最後不了了之。一旦您的家庭這麼幹,雖然貸款人對您的家庭無可奈何,但是,您的家庭今後就別想再通過民間信貸渠道籌集資金,甚至連其他籌資渠道也一起關上。因為,您的家庭不守信用的壞名聲會廣為傳布,最後連自己的親戚朋友都會向您關上大門。等於自己把所有的路堵上,您的家庭想通過私人經營、發家致富的夢想就會化為泡影。
除此之外,家庭還可以參加金融互助會,並從那裏獲得資助。同時充分利用客戶的預付款或賒款,也是一種籌集資金的手段。預付款方式限於某些私人經營的供貨方使用,即做期貨買賣生意,雙方簽訂合同時,需方先向您的家庭支付一筆預付款。相反,賒帳方式僅供需方使用,就是購買一筆產品之後不用全部付款,等若幹時間或產品售出之後再付清貨款。成功地利用以上方式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您的家庭所生產的產品是市場的緊俏貨,客戶是不會為隨時隨地都能買到的商品支付預付款的;相反采用賒帳方式的商品則是市場不走俏的商品,供方才會推出產品向您的家庭提供優惠;第二,您的家庭必須有很好的商業信譽,沒有在客戶心目中樹立起信譽的家庭私人經營者,是難以利用這種籌資手段的。
供你選擇的開店類型及分析
1、餐飲店
衣食住行為人類生存之必須,而尤以食為首選,這就決定了餐飲業獲利性較強。不過對餐飲業者來說,每天從早上的采購進貨開始,直到營業及最後的結帳打烊,每天的工作時間一般都會在12小時以上,而且還沒有假日的休息,這其中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我們幫助就業者具體分析一下開餐飲店所必須的條件:
(1)價位
由於外出就餐人口的逐漸增加,為餐飲業創造了很好的外在環境,再加上開餐飲店占用的資金不多,庫存量不大,毛利率一般超過60%,於是吸引了不少就業者從事這一行業。
目前以大中城市餐飲業的價格趨勢來看,可分為中低價位與高價位。以中價位為例,像以吃飽吃好為標準的半自助餐飲或自助餐飲,開設這種餐廳座位數要夠,因為客人快速吃完及吃完就走的機會不大。通常要100平方米左右,資金約在10萬元以上,廚師2至3人,服務員3至5人,也可用一些兼職服務員以降低人事成本。
高價位餐廳,幾百元以上的宴席也大有人吃,但這種餐廳的資本大約要以幾十萬元計算,像北京市一些比較豪華的西餐廳、中餐廳,投資在各種硬軟件上的費用就達30萬元~50萬元,每個月的房租高達數萬元,再加上人事管理費用,實不適合下崗人員開設。
那麼,什麼樣的餐飲業適合下崗人員開辦呢?根據成功者的經驗,中檔位的中餐廳,還有一些標榜個人風格的個性化餐廳,適合在商業區或小巷中生存。30到40平方米的空間,因為老板自己投入工作,所以大概隻需2個~3個專職或兼職服務員,1個~2個廚師也就可以營業了。這種小餐廳提供的中餐無非是家常小吃,客人流動的比率不很高,經營者必須在餐飲的品種上下功夫,使菜肴具有特色,獲得較大的生存空間。學校附近適合開小吃店、中餐廳。商業區內就必須針對上班族的需要,實行全天候的服務,如清晨的早點、中午的盒飯及套餐、晚上的中餐。隻要在菜肴上經常變化,不斷調劑就餐者的胃口就可以增加營業額。
(2)地點選擇
無論從事何類業種,地點都決定著客流量,控製著你的利潤。當你確定了自己營業的種類、項目、營業層次的對象後,就要再進行市場調查,對當地人口、居民的生活形態、消費行為、交通、客源及有無競爭者做深入的了解。因為未經詳細的分析就草率開店,是相當危險的,最好是早、午、晚都到附近去走走看看。一般大眾化的店開在人潮多的地方,而較高級的店則要注意隱密性,最好不要開在太熱鬧的地方。
餐飲業是一種目的性(飽腹)和必要性(社會交往)的消費,有別於其他零售業。因此,不一定要在人潮洶湧之處開店,基本上應在一流的地段選擇二流或三流的地點,這樣能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獲利水平。
地點確定之後,店麵的裝潢部分也是關鍵的一環,未來餐廳走向生活化,不再隻是個營業場所,而屬於生活的一部分,應是一個有別於工作場所、住家的空間。
如果你因資金所限,隻能在地處偏僻的巷內經營,就要在其外觀上多花心思,便可收定點傳播之效。無論是招牌設計或是周邊景觀的運用,都可以發揮傳播的功能,達到在眾多的商家中顯示自己的目的。
如有一家“鬆林餐廳”,坐落在北京柳蔭街附近的一條小巷內,附近根本沒有大的商業圈可言,有的隻是居民區,但又不失為一片清靜之地。店主注意到了這一點,便在廣告上作起文章,在幾個行人路口上分別豎起了廣告指示牌,上寫李白的詩《將進酒》中的二句: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下邊是一個箭頭指示。讓人一看就知道此店一定環境優雅不俗,此地雖然寂靜,但往來的均為賢者,而且有美酒可飲何樂而不為。結果小店的生意十分紅火。
(3)資金、人員與成本核算。
開餐廳的資金多寡,與餐廳的大小、地理位置及門麵裝潢有很大關係,也依城市的規模而略有不同。一般來說,40平方米左右的餐廳在中等城市其全年約需資金3萬元~5萬元左右,其中的80%用在房租、廚房設備、裝潢、桌椅等硬件上,而這些硬件的耗損率及折舊率,也是創業者在計算資金及成本時必須注意到的。
餐廳著重的是後廚與前廳的相互配合,店主的作用十分大,可以說是餐廳的靈魂,他必須要有能力控製餐廳內外的情況,指導本店的特性及經營方針,維持內部人員的團結及與客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最重要的是要有數字觀念,對進貨、房租、每天的營業額、顧客的消費額及毛利的高低有所了解。
而廚師,除了在衛生及烹飪技巧上不斷精益求精之外,也應該有高度的成本意識,仔細拿捏每樣菜的份量,對原料的成本進行有效的控製。
做生意原本就是將本求利,以賺取合理的利潤,隻有這樣才能使一項事業永續經營。根據餐飲業的慣例,65%的毛利對餐廳來說是合理的,也是可以為消費者所接受的。65%的毛利中扣除掉人員工資、房租、水電等費用,必須有10%的淨利才能維係餐廳的經營。而為了長遠的打算,經營者應該要固定毛利及淨利,才不至於產生危險。
不言而喻,利潤產生於你製定的價格之中。價格的製定,首先必須估算成本,房租和人員工資是餐飲業重要的支出項目。房租成本為每月租金、稅金和其他雜費,包括貨款利息在內的總和,通常這項開銷控製在總支出的10%為宜。而人員工資最好控製在25%以下。一般而言,食物成本約占40%,營業費用(水電)占3%~5%。另外還要打聽附近區域同等級餐廳的售價及擬定的毛利比率。你的價格過高就會失去客戶,價格過低則無法維持餐廳的生存。
如果你的店每年租金(包括稅金、雜費等)為3.6萬元,那麼每月的租金為3000元,人員工資(廚師1名每月1000元,服務員3名每人每月600元)2800元,水電費700元,這樣你的成本就可以計算了:
3000+2800+700=6500元
這就是說你每月至少要投入6500元,這還不包括每日的進貨費用,而且許多房屋出租者都會要求你一次性付清一年的租金,我們這種計算隻不過是為了讓你明了一些罷了。
那麼,你每月營業額是多少才能保證有利潤可賺呢?根據餐飲業65%的毛利計算,每月營業額不得少於11000元,你才有10%左右淨利。我們接下來把11000元分解為30天,每天的營業額則是330元左右。330元的營業額對於擁有8張桌的餐廳來講,每張桌的指標是40元,實現這一目標並不是很難的。
通過上述分解、分析,你會對自己的年收入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每月650元左右的純利,年收入絕不會少於7800元。至於投資回報率,小型餐廳如果一年能回收資金就算好的,至於中、大型餐廳,3至5年能回收便算不錯了。
如果你開店之後生意一直不理想的話,千萬不要怨天尤人,整天愁眉苦臉,而是要耐下性子守住陣地,環顧左鄰右舍綜合創出奇招。首先要重新將目標顧客定位。是主要服務於大眾消費者,還是麵對特殊顧客群?如若是特殊顧客群,是固定的寫字樓裏的白領上班族,還是流動性極強的來此購物觀光的高消費階層?不同的店鋪在經營中定位不一,業績便必有重大差別體現。
其次是經營風格定位。在對目標顧客進行定位之後,往往會產生接下來的問題,那便是大家都有相同的目標顧客群,我憑借什麼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流以支撐我的經營繁榮?此時就要考慮經營特色與風格。是以質量、服務取勝?還是以環境、價格取勝?是以品種獨特吸引顧客,還是以滿足所有顧客不同需要的綜合性來爭取客源?對此重視不一,經營結果也就大相差異。
第三是想方設法籠絡回頭客。國外一項調查表明,在一家普通店鋪客源構成中,偶然來此購物的僅占20%,回頭客約占80%。而另外一份調查顯示,每個顧客的購買行為所導致的其他人或群體的消費模仿平均竟高達250人。由上述兩項數字不難看出,抓住回頭客對企業的發展經營是何等重要。如果留住回頭客,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物美價廉,優質服務,讓顧客真正地與你達成溝通默契,情感融合,任何欺詐、暴利,不為顧客所想的經營行為最多隻能存在一時的根源就在於此。如我們在成功者的經驗之四中提到的那位女士。
第四是時常反思店店何不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常常琢磨自己的店與其他店的差距根源,便能找出自己的不足,從而予以改正,便能更多地爭取回頭客以提高自己的經營績效。
最後要告訴就業者的是,在開業之初一定要辦妥營業執照,稅務執照,有關從業人員的健康證明及其他各種必須的手續。另外要備妥消防設施以防患於未然。
2、酒吧
隨著都市化程度的提高,酒吧已不是人們心目中的奢侈品形象了,已逐步成為大眾化消費場所。而以往那種寬敞華麗、索價昂貴的酒吧也似乎漸失魅力,取而代之的是講求個性與專業的小型酒吧。
那種標榜浪漫情調的傳統酒吧已無法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注重酒吧的文化氛圍,因此若能兼顧興趣及專長,15平方米~30平方米的酒吧,不失為值得投入的行業。
30左右平方米的店雖小,卻不能全靠個人喜好經營,專業知識和技巧仍是有意創業者不能疏忽的問題。
下麵我們具體分析一下酒吧的投資與回收及經營要點
(1)地理位置
雖然酒吧已不屬於高消費了,但文化氛圍很重要,所以地理位置是十分關鍵的。如北京三裏屯大約是在1995年出現第一家酒吧,字號叫“雲盛”。這家店主的頭腦比較活,地處使館區,他琢磨著服務對象應該是那些在北京生活工作的“老外”,於是他把酒吧的裝飾和環境布置得挺洋氣,洋歸洋,但他突出酒吧特點,桌椅樸實無華,沒有西餐大菜,品酒、喝咖啡、聽音樂、聊天,花錢不多,能夠享受到一種酒吧氣氛。沒想到他的這種酒吧“定位”一下兒幹出“彩兒”來了,小店開張就透著火,來的不光是“老外”,還有不少“老內”。“一招兒鮮,吃遍天。”“雲盛”的一花獨放,很快引起其他商戶的刮目相看。沒出兩個月,就有了第二家、第三家酒吧,到1997年底,這條街上的商家鋪戶幾乎都變“戲”了;花店不開了,改酒吧;汽配不搞了,幹酒吧。呼啦啦,一下子冒出20多家酒吧,酒吧一條街就此揚名京城。目前,現在這條街的酒吧已有26家,而且想到這兒辦酒吧的主兒有上百人,天天有人找上門來,但這條街已沒有再開酒吧的地界了。酒吧一條街的火爆已延伸到其他地段,目前,三裏屯地區開辦的酒吧達到了56家,有意思的是開一家火一家,照這種趨勢,到1998年年底能達到近百家。
我們不妨分析一下這裏酒吧火爆的原因:
首先,這裏的地理位置適合開酒吧。這一地區共有外國駐華大使館70個,還有兩個比較大的外交公寓,“塔園”和三裏屯外交公寓,每個公寓有高層樓5到10座,常駐的外國人有數千。此外,周圍還有不少賓館、飯店和寫字樓。外國人一般都喜歡吃飯後到酒吧坐一坐,聊聊天,聽聽音樂。酒吧一條街恰好給他們提供了這種消閑的去處。
其次,北京的買賣地一向有紮堆兒的傳統,開門臉做生意,單擺浮擱想火很不容易。一紮堆兒,大家夥都“綁”到一塊,形成一種氛圍,生意往往好做。這家客滿,就到另一家,總能找到坐的地方,不會掃興而去。
第三,酒吧這種形式已逐漸被北京人所接受。過去人們一提酒吧,很自然地聯想到西方社會的“燈紅酒綠”,認為它是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人們對酒吧有了新的認識,酒吧是一種低消費的社交場所,而且目前流行於京城的酒吧已脫離了國外酒吧的“原汁原味”,多多少少進行了一下“改良”,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一方麵,酒吧的消費比較低,花幾塊錢來瓶啤酒,就可以在酒吧坐一晚上;另一方麵,在酒吧可以聽到優美的音樂,感受到一種社交氣氛。目前京城酒吧的發展比較健康,在酒吧見不到“三陪小姐”和其他帶有色情內容的低級庸俗的服務。人們到酒吧感受到的是一種溫而不火,寧靜舒心的文化氣氛。當然,有些酒吧體現出的異國情調,對年輕人也有一種吸引力。
我們反過來說,酒吧一條街,設在三裏屯能火,設在南城或北城就未必了。這就是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成本與利潤分析
無論是何種類型的酒吧,其共同的特征都是創業資金不多。一般來講,一間15平方米~30平方米的店麵,連同租金、各項設備及裝潢,成本大約在3萬元~5萬元之間(這裏麵包括高質量的音響設備)。不過租金因各地而異,故開店資金略有不同。開店之初,由於客源尚不穩定,約需3千元~5千元周轉資金,待一切走入正軌之後,有1千元~2千元周轉金即可。
店麵小且成本低的迷你型酒吧固然讓不少小額投資人頗為心動,但經營這種店仍有相當的風險,而利潤多少及成本回收的速度如何,投入者必須事先仔細評估。
不可否認,鑒於酒吧屬被動式經營,計算利潤必須以座次及每日賣出的杯數為基礎,先算出直接成本,再扣除人事與雜費等間接成本,才是淨賺的部分。
一杯啤酒或咖啡的毛利可高達七成。按30平方米的店麵計算,扣除6平方米左右的吧台,至少能容納15個座位,因此每天若能賣出45杯以上的飲料,即使在淡季也能維持三成左右的淨利。
看似有利可圖,這是許多人熱衷開酒吧的主要原因,但開業失敗的業者卻認為問題是無法確實掌握來店客人數量。
對於初開店者而言,最大的風險在於你能否在半年之內將房租收回。如果在頭半年將淨利維持在2成~3成的話,所有的成本可在一年左右的時間收回。
當然,我們說酒吧並不是在什麼地點、什麼人都可以開的。地點的選擇我們前麵說過,而從業人員一定要有幾分文化,否則你就不可能營造出酒吧那種浪漫溫馨、雅而不俗的氣氛來,其次是酒吧多在夜晚時分經營,所以音響聲音不能過大,否則附近居民以“環保法”告你個擾民,你就無法在此地經營了。另外,最為關鍵的一條是要合法經營,不能為了賺錢或是為了滿足一些別有企圖的客人的要求而搞“三陪”。合法經營是下崗就業人員在從事任何職業時都必須遵守的。
3、寵物店
寵物店的經營雖然隻有幾年的曆史,但是在高收入的社會階層裏,是一門相當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興行業。
其實這個現象不難理解。當人們的收入、消費水平提高之後,過去那種隻能吃穿的收支局限已大為改觀。更多的人開始關注起心理愉悅、身心健康這方麵的享受需求。寵物無疑是一種品位較高雅、情趣盎然的消費品,因而受到大家的日益青睞。可以預見,因為消費模仿和趕潮的緣故,今後會更加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