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的佛家修煉功夫
瑜伽自然健身術
瑜伽呼吸控製法人類之能生存,是因宇宙間充滿著一種生命素,人類吸收此種生命素才得以生存。此種生命素瑜伽稱之為普拿拉(Prana)。普拿拉——一氣充滿於宇宙,而人類經由空氣、食物、水土、日光中可吸入此種生命素,人之生存、活動、思考,都在使用著此生命素。若能利用瑜伽呼吸控製法,就可以充分的吸取此種生命的能源——普拿拉(氣),也就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和旺盛的生命力。所謂瑜伽呼吸控製法,也就是調息法。使用隨意肌做意識上的控製,簡單說就是控製吸氣、止息、吐氣之時間長短的方法。運用呼吸控製法,就能在體內貯藏大量的普拿拉,不僅可以增強體魄,如果持之以恒的練習此呼吸法,同時也能達到控製身心、淨化心靈之功效。因此,瑜伽呼吸控製法可說是調身、調心、調息的最好功法,尤其是在冥想靜坐前行此功法,對靜坐有極大的助益,並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瑜伽呼吸控製法的種類繁多,不及一一細載,茲將其中重要的兩種方法——風箱式呼吸控製法、左右交替呼吸控製法——分別解說如下:
風箱式呼吸控製法(1)盤坐或金鋼坐,開始先緩慢的吸氣及吐氣幾回(皆用鼻子吸氣、吐氣)。(2)接著很快地吸一口氣,再用力壓縮腹部快速吐出(吸氣時間比吐氣長)。(3)吸氣、吐氣急促的反覆強行做二十回,腹部隨著吸吐有規律的鼓起、縮進(沒有止息)。(4)意識在鼻尖或眉心,當急促呼吸最後一回完畢後,深深地吸一口氣,止息時間盡量長,把氣停留在體內,然後由鼻緩緩吐出,並休息兩分鍾。本呼吸法以二十回為一周期,初學者不必太勉強,可自十回開始逐漸增加次數。
假如在練習此法時感覺不適或目眩,必須立即停止。高血壓患者和心髒有毛病的人不可練習此法。風箱式呼吸控製法能治肺病、喘息,強化腸胃,開發身體中的潛能,並提升靈性。
左右交替呼吸控製法盤坐或金鋼坐,雙眼閉著。用右手拇指按住右鼻孔,中指、食指內曲。(1)先由左鼻孔慢慢吸氣。(2)繼而用右手無名指按住左鼻孔,閉氣20秒。(3)放開右手拇指,用右鼻孔慢慢吐氣。(4)再用右鼻孔緩緩吸氣。(5)之後,右拇指按住右鼻孔,左右鼻孔皆閉氣20秒。(6)放開無名指,從左邊吐氣,再回到(1)以同樣的方法從左鼻孔吸氣。呼吸之比例為1:4:2,也就是說吸氣5秒、止息20秒、吐氣10秒。在行呼吸法時心中可反覆吟誦聖音(嗆……下一節會介紹),而且當你吸氣時,要感覺整個宇宙之能量(元氣)深深地被吸人體內,而吐氣時,則要意識到自己體內的濁氣隨著吐氣完全呼出,以此達到強化內髒之功效,並充分吸收氧氣。初學者不可心急,次數和時間可慢慢增加,藉著每天不斷的練習,能使意誌、精神集中,容光煥發,心平氣和,以達寧靜致遠之境地。從以上之呼吸控製法中,不難發現到“止息”所需的時間都比較長。所謂“止息”,也就是將氣息吸滿肺部後,不立即吐出而暫時閉氣(保息),當我們用心注意於一件事時都會摒住氣息,摒息時可提高身體的內在力、統一力和集中力,全身力量集聚於丹田,就容易保持身體的均衡。
聖音“AUM”~“崦”世界各地均以聖音“AUM”(啊歐姆)作為瑜伽的代名詞。此種一AUM一為宇宙根元的音符,也就是萬音之源、萬音之母,所以稱為聖音。做瑜伽一定要以此聖音有聲、無聲地唱出,作為精神統一的練習。此三種音符在心理上、生理上有下列的意義與效果:·“A”(啊):為開口音。可促使手和上豐身的力量放鬆、仰身、發散體溫、鹼化血液等效力。·“U”(歐):用O型口發音。可促追彎身、手部有力、防止體溫散發血液酸性化等。·“M”(姆):是開口音。可把肩部放下水平,然使腹部有力,而把血液中性化。此音可統一身心,喚起內在力。因此,把上述三種聲音連續混合變成一個“崦”,聲音反覆練習,不但可使自律神經平衡,對身心安定也有顯著的效果。
瑜伽體位法“瑜伽”源起於五千年前的印度,一些苦修者為了適應高熱的氣溫以及饑荒的煎熬,避居森林修練身心:他們無意中發現各種動物患病時卻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愈,因此他們學習模仿各種動物的姿勢,將此種緊張及鬆弛的方法運用到人體時,竟然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瑜伽中許多姿勢如:眼鏡蛇式、貓式、魚式、駱駝式、犬式、蝗蟲式、獅子式、孔雀式、龜式、蝙蝠式、鶴式……等均以動物名稱來命名。這些獨特姿勢及修正姿勢稱之為瑜伽體位法(Asana)。瑜伽體位法給予頭腦、筋肉、內髒、神經、內分泌腺以適度的刺激,使健康者益臻健康、身體偏歪或異常者歸於正常。瑜伽的動作並不是單純的拉拉筋骨或依樣畫葫蘆,而是在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配合著呼吸,集中意識發揮潛在能力的想像,就是將頭、身、心三者同時加以訓練。修練瑜伽體位法之三秘訣:(1)統一心一一統一精神:意識集中於特定點。(2)統一身一一調整姿勢:全身重心力量在丹田。(3)調和息一一調和呼吸:呼吸以腹式呼吸,自然深而長。科技愈文明、愈進步,人類肢體的活動則隨之減少,骨骼結構與器官機能因此變差,尤其是上班族的職業傷害,日漸增加。身體的活動如內髒、血管、荷爾蒙、皮膚等皆靠脊椎內的自律神經來支配,如果長期固定同一姿勢,甚或姿勢不正,即影響脊椎,造成脊椎神經失調而立即引發諸多毛病來。例如:脖子、肩膀僵硬酸痛、頭痛、視力減退、腰酸背痛、腸胃病、骨刺、坐骨神經痛、神經衰弱、失眠、內分泌失調、便秘及其他精神官能疾病。藉著瑜伽體位法之修練,則可刺激自律神經,同時關係體液循環、消化、代謝、生殖等維持生命的基本機能者,也能藉體位法之修練給予反射的調整。瑜伽修練時應注意的事項包括:(1)做瑜伽前後一小時禁止進食。(2)飯後二三小時內避免練習瑜伽。(3)大病或手術後,絕對禁止練習瑜伽。女性月經期間亦不適合做劇烈的運動。(4)做瑜伽前必須先做各種舒展筋骨之熱身運動。(5)做瑜伽時心情要放鬆,並保持心情愉快。(6)注意動作要完全與呼吸配合。(7)做瑜伽時精神要專注,意識集中於丹田或其他想要醫治之處。(8)每個人身體的狀況互異,不必操之過急或過份勉強,這樣反而可能造成運動傷害。(9)做動作時不宜講話或大聲笑。(10)每一種瑜伽姿勢需重複做3~6遍,做完後要做大休息式。
瑜伽調息法——大休息式
修練瑜伽的意義是要使身心平衡,故而一動必要一靜:做完動態體位法,必須大休息調息,才能達到淨化心靈的效果。大休息式的做法如下:仰臥,雙腿分開30公分,雙手很自然的放在身體兩側,手掌心朝上:頭、肩、手、腳全身放鬆,眼睛閉著、嘴唇輕合、臉部肌肉放鬆,並麵帶微笑。先做3次的深呼吸後,再回複自然呼吸。此時試想自己的身體輕飄飄的似一片雲,冉冉淩空而起,愈飄愈高,愈飛愈遠:飛過樹林、飛過山嶺、飛越大海。像海鷗般遨遊天際間,隻見萬頃碧濤:樹叢、花草、山川河流,皆從你的視野中飛馳而過。此時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浩浩乎如憑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瑜伽大休息式,它的效果遠超過睡眠,因為睡眠還會作夢,即證明腦神經並沒有完全休息。做大休息式,大腦不易胡思亂想,但尚保留一些知覺,大腦皮質層因而獲得放鬆與休息。因此大休息10分鍾,就相當後2小時之睡眠時間。瑜伽大休息式能使身體獲得休息機會,除了能消除肌肉之緊張疲勞外,更能使心境感覺寧靜而安祥,對高血壓患者更具有效果。又有俯臥式大休息,與瑜伽大休息式要領相同,亦有同樣的功效。
熱身運動——拜日式
拜日式不但可伸展四肢筋骨、肌肉,並可做為修練其他瑜伽體位法之前的熱身運動。
[功效]
穩定身心、鬆弛筋骨、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預防各種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疾病,以及各種慢性疾病。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及改變體質,並增強心、肺功肯巨。
[動作分解]第一式吐氣,雙腳並攏直立,大拇趾著力,合掌於胸前。腹部收縮,提肛,臀部夾緊,肩膀放鬆,頭要正,凝神氣定,肘與肩平,雙目專注指尖。第二式吸氣,雙手大拇指勾住,向前推出與肩平行,眼睛看指尖。雙手往上舉,頭隨著往上看,腹部向前推出,雙腿膝蓋打直,上身慢慢往後彎。意識集中在丹田,小心後彎,不可猛力。初學者需慢慢增加彎度,不能勉強。第三式吐氣,眼睛看著前方,胸背挺直向前彎,臀部向後翹,雙腿直立,雙手隨著前彎緩緩放下,貼在雙腳兩側,直到腹部、胸部貼住大腿,頭部下垂、額頭觸膝:雙膝不能彎曲。第四式吸氣,右腳向後伸出,右膝蓋著地,右腳尖觸地。左腿彎曲,腳底著地,雙手自然垂放在腰兩臀部往上推,胸部往下壓,使背部成直線。注意不可將雙腳或雙手前後移動。第五式止息(閉氣),接著左腿向後伸直,與右腿交攏,腳尖觸地,雙手撐住全身,平衡懸空,全部重心在腰部,頭平放,臂部勿翹起或落下,整個身體成一直線,眼睛注視地板。
第六式吐氣,雙膝著地跪下,雙手撐地。前胸平貼地麵於兩手之間,下巴貼地麵,腹部懸空,臂部不要翹太高,肘不可貼地。
第七式吸氣,接著身體向前,腹部貼地,頭向上抬起,胸部也慢慢抬起。眼睛向上看,手肘伸直,雙腿要交攏,腳背貼地,全身放鬆。
第八式吐氣,臂部慢慢舉起,四肢平貼地麵,全身成三角形(倒V字形),頭部下垂,兩腳著地,臂部往上推,胸部往下壓,使背部成直線。注意不可將雙腳或雙手前後移動。
第九式吸氣,右腳縮回原處,與第四式相似,腳底平貼地麵,左腳尖觸地,膝蓋跪下,腰向上提,頭胸部向上提,眼睛往後看。第十式吐氣,左腳縮回,彎腰,雙手貼地,雙腳並攏與地麵垂直,額頭盡量接近雙膝,小腹與胸緊貼大腿,與第三式相似。第十一式吸氣,雙手大拇指勾住,眼睛看著指尖,雙手伸直,慢慢提起向後彎。上半身全向後彎,眼看天,大腿、膝蓋伸直。第十二式吐氣,腰椎胸背挺直還原,雙手合十在頭頂並慢慢放下置於胸前,然後慢慢垂下置後腰部兩側。
1金剛坐法
[功效]消除風濕關節痛及坐骨神經痛。用餐後坐金剛坐法,可幫助消化及消除飽脹感。
[動作分解]跪姿,臀部坐於腳後跟上,兩膝蓋間隔約~個拳頭寬,兩隻腳的大拇趾略微相觸。背部挺直、胸部挺出、縮小腹並向前推出,頭擺正,肩部放鬆,兩手自然擺在膝蓋上。剛開始練習時可能覺得腳會麻、會痛,但是隻要每天持續的練習,先由坐兩分鍾開始,慢慢增長時間,腳之酸痛情況也就能改善了。
2大拜式
[功效]調心、調息、精神集中,可幫助靜坐。強化腹肌,消除腹部脂肪。調節月經不順。
[動作分解]跪下,臀部坐在腳跟上(金剛坐)。吸氣,雙手從兩旁舉起合掌,伸直並貼住兩耳。停息8秒。吐氣,身體慢慢向前彎曲,使胸部緊貼大腿,額頭觸地麵(注意臀部不可離開腳跟)。停息5~8秒,然後放鬆,吸氣慢慢還原。
重複做3~6遍。
3瑜伽身印
[功效]調心、調息、集中精神、統一身心,幫助靜坐。促進腺體正常分泌。
[動作分解]雙盤蓮花坐姿,雙手置於背後,左手握住右手手腕,吸氣,挺胸。慢慢吐氣,身體向前彎,直到額頭接觸到地麵。止息8秒,然後吸氣起身。練習8次,亦可以金剛坐姿練習。
4眼鏡蛇式
[功效]強化腸胃、心髒、肺活量,消除背部贅肉;調整自律神經。治療駝背、便秘、腰背酸痛。
[動作分解]
姿勢一俯臥後地,全身放鬆調息;下顎縮緊,額頭觸地,雙手緊貼胸旁、手掌心貼地,雙腿並攏,腳背貼地。吸氣,將下顎抬高,像後腦將貼上背部似的往後仰。再稍吸氣把上身慢慢抬起來(感覺是把脊椎骨一節、一節向後彎曲)。用背肌的力量使喉部、上身盡量往後仰,手臂盡量放鬆。完成姿勢,肚臍、下腹貼地,眼睛睜大凝視一點,意識集中在肚臍或腰椎,自然呼吸10秒後慢慢還原放鬆姿勢。重複3~6遍。
姿勢二
兩臂伸直,頭朝後仰,眼睛注視天花板,下腹貼地板,自然呼吸10秒,再慢慢還原放鬆,俯臥後地。眼睛注視天花板時,眼球同時左、右旋轉,可改善視力,並強化眼睛。
5轉肩姿勢
[功效]促進頭、頸、肩部之血液循環,消除頸肩、手臂、手腕之酸痛僵硬。
[動作分解]金剛坐,雙手反掌交握於背後。吸氣,背部挺直,手臂盡量向下伸直(手掌心朝下)同時擴胸、下巴向上仰。吐氣,胸背伸直慢慢向前彎,雙手逐漸舉高。陸續使額頭、頭頂著地,同時臀部漸漸離開腳,與小腿成垂直的高度。自然呼吸,頭頂在地板上,前後轉動、再左右轉動,達到按摩頭部的功效(此時腳尖可踮起)。吸氣,以腹部力量還原,臀部坐於腳跟上。雙手放鬆,疊於額頭下休息20秒後再回到金剛坐姿。
6犁鋤式(鋤頭式)
[功效]強化腹肌,使下垂的內髒回複正常。柔軟脊椎,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進活力。解除腰痛、便秘、頸肩僵硬。促進甲狀腺荷爾蒙分泌功能,可返老還童。
[動作分解]仰臥,下顎內縮,雙手伸直,置於身體兩側,掌心貼地。兩腳並攏,阿奇裏斯腱伸直。吐氣,把雙腳抬高45度角後暫停在空中,意識集中在腹部,支持到腹肌會顫抖為止。再次呼吸,吐氣後把雙腳抬高與地麵成直角,調整呼吸。深呼吸再用力吐氣,同時兩手掌用力撐地,引起反射作用,慢慢將腰部彈起,腳與地麵平行。兩腳腳趾觸地,盡量向後延伸,下顎緊貼胸部,意識集中在腳跟。保持此姿勢自然呼吸30秒。還原時頸後仰,頭部、後頸、兩肩都不離開地麵。依序還原。心髒病、高血壓者不宜練習此式。
6.1鋤頭變化式
(1)[動作分解]先做鋤頭式基本式,雙膝彎曲,兩手放在彎膝後麵,雙手稍出力,像要把雙膝挾住頭部似地,使膝部盡量貼近地板,後頸緊貼地麵。做深長的呼吸。雙手放回原位,自然呼吸。
6.2鋤頭變化式(2)
[功效]促進腦下垂體、甲狀腺的平衡分泌,消除耳鳴或重聽。柔軟脊椎,強化各內髒機能。
[動作分解]先做鋤頭式基本式,兩腿盡量慢慢張開,腳趾著地,阿奇裏斯腱伸直,膝蓋打直。兩手過肩抓住兩腳大拇趾,腹式呼吸30秒,意識放在腳尖。還原,再仰臥大休息。
7肩立式
[功效]刺激甲狀腺、促進荷爾蒙分泌,保持青春永駐、活力充沛。調和神經係統,對頭痛、不眠症、神經症具療效。治喉嚨痛、便秘、內髒下垂、消除靜脈瘤。預防腦血管老化、中風、腦血栓。強化頸椎、使頭部、頸部、肩部血行良好。
[動作分解]仰臥,阿奇裏斯腱伸直,下顎內縮。掌心向下放在身體兩側。吐氣,抬高雙腳與使地麵成垂直。深呼吸再吐氣,把腰部抬起,雙腳與地麵平行。用雙手支撐腰部,彎曲膝蓋:自然呼吸,意識放在頸部,下顎緊貼胸部。肩部用力撐住身體,同時雙肘用力把腰向前推,下顎緊貼胸部,伸直雙腳,使胸部、腰、腳成一直線與地麵垂直。自然呼吸30秒,再按順序還原。
7.1肩立變化式(1)
肩立式,左、右兩腿交換起落。
7.2肩立變化式(2)肩立式,靠腹肌力量,把雙手貼放在大腿上。
7.3肩立變化式(3)
肩立式,雙足盤腿成蓮花姿式(又稱蓮花肩立式)。
8魚式
8.1半魚式
[功效]擴展胸腔,促進深呼吸,加強肺葉尖端氣體之交換,並增強肺部功能。
[動作分解]
仰臥,手掌心貼地,吸氣同時兩肘用力撐高胸部,頭部順勢盡可能後仰,頭頂著地。下巴向上仰起,雙手合掌後胸前,自然呼吸10~20秒。還原時藉兩肘力量緩慢把背部、全身盡量放鬆於地麵上休息。腰腹部無力者(或初學者)先不用舉腳;雙腳舉起35,可強化腹部內髒。
8.2金剛坐魚式
[功效]刺激脊椎神經,治療腳部風濕,治療便秘,改變酸性體質。
[動作分解]金剛跪坐。一麵吸氣,一麵將身體後仰,先用右手肘著地支撐身體。左手肘也隨著著地,支撐身體。胸部盡量撐高後仰,頭部盡量後仰著地。雙手合掌,保持此姿勢自然呼吸(或深呼吸)10次。還原時,膝蓋先分開,把腰背、全身平貼於地板上做3次深呼吸後,再把雙腳伸直做大休息式。
8.3蓮花坐魚式
[功效]消除頸部、肩部之酸痛、僵硬。矯正背椎,強化呼吸器官。刺激腦下垂體、可得返老還童之效果。調整婦女骨盤腔內之生理器官,促進性荷爾蒙的分泌。
[動作分解]
蓮花坐姿雙足盤腿,背脊挺直,雙手置於膝上,調息。吐氣,以右肘支撐,身體向後仰。左肘也隨著著地,胸部盡量撐高,頭部著地,並使背骨彎到極限。雙手抓住兩個腳母趾,兩肘尺量貼地。保持此姿勢,自然呼吸10~20秒,再鬆開雙手讓上身平貼於地麵,後再鬆開雙足大休息。
9扭轉(後顧式)
[功效]扭轉脊椎,刺激肝、脾、腎、腸。治頭痛、肩背酸痛。[動作分解]兩腿向前伸直坐在地板上。先彎曲右膝,將右腳放在左膝外側。左臂(腋窩)緊靠右膝,左手抓住右腳。右手放在背後。深呼吸,然後慢慢吐氣,上身向右扭轉,左肘推壓右膝部以助上身扭轉,同時右肩盡量往後拉,頭頸也盡量向後扭轉。眼睛注視後方,兩肩與地麵平行,意識隨著扭轉從尾骨逐漸向上移動到頭頸。扭身到達極限後,維持呼吸數秒後一瞬間放鬆回複原姿勢。再以相同方法換邊做,左、右交換做3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