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留下的治療方法(3 / 3)

治療夜尿症——飲用1克的食鹽泡的鹽水,即有治療的效果。

治療頭痛——在番茶裏加入少量的食鹽,待冷至微溫時,利用橡皮管以鹽番茶洗淨鼻內,如此即能止痛。

治療嘔吐——將鹽炒熱後用布袋包起來,置於胃部使其溫暖,或是將一小湯匙的食鹽溶入200CC的溫水中,每次飲用少量也有效果。

治療痔瘡——將一小湯匙的食鹽投入200CC的水中攪拌,待其溶解後,在早晨空腹時飲用,若能每天不間斷地實行,將能使大便的排泄通暢、痔也能早日治療。

治療胃痙攣——飲用大量的鹽水,讓胃中的東西全部吐出來,而後絕食一天,從第二天開始攝取米湯即可。

治療心口疼痛——將芝麻鹽投入番茶中飲用即有治療效果。

治療胃弛緩——將鹽炒熱後,趁熱裝入布袋裏,置於胃部使其溫暖即有治療效果,能使血液循環通暢,消化機能活躍。

油劑秘法

將油劑和其他東西一起混合服用的方法有24種。(1)米飯。(2)米湯。(3)果汁。(4)養樂多。(5)牛乳。(6)肉。(7)大麥粥。(8)湯。(9)蔬菜。(10)粥。(11)燕麥粥。(12)砂糖液。(13)大麥與肉的混合物。(14)芝麻粉。(15)酒。(16)舐劑。(17)固體食物。(18)按摩藥。(19)浣腸劑。(20)尿道洗淨劑。(21)漱口藥水。(22)點耳藥。(23)打噴嚏劑。(24)點眼藥。都可與油劑一起食用,此外,能夠單獨使用油劑的情形也有64種之多。

使用油劑療法時要特別注意,必須先對使用者的體質及病情有充分的了解。

油劑的使用份量有三種基本方法,為了使其消化須費時全日的份量即為油劑療法的“基本量”;使其消化須費時半天的份量,即為油劑療法的“中間量”;使其消化須費時1/4的份量是“少量”。如果正確地服用基本量,有鎮靜疾病的效能,並有使新陳代謝作用得到平衡,恢複體力等作用;但對於那些空腹的人、腹部異常的人、被毒蛇咬傷的人、有便秘、丹毒、精神錯亂、排尿困難等情形的人,也必須服用基本量。服用中間量是作為一種緩和劑來使用,因為它不太會消耗體力,且可充分發揮油劑的效能,還具有淨血的功能。染患疥瘡、腫瘍、騷癢、泌尿器官異常的人、食欲不振、及大便過軟的人,必須服用中間量才可以。如果偶而少量的服用油劑,可作為一種營養劑來使用,能使精力和體力充沛;長時間服用對身體亦沒有損害。老人、幼兒、體質虛弱、胃腸較弱者、發熱、痢疾、咳嗽等染患這些病症的人、及沒有體力的人以食用少量為宜。孕婦、渴望增進體力的人、瘦骨嶙峋的人、手腳遲鈍的人、有寄生蟲者、便秘者、為痔而苦惱者,常食用芝麻油即有治療效果。但是消化力較弱的人、孕婦、為胃腸病而苦的人,常會惡心的人、常會暈倒的人、對食物有嫌惡感的人,對油劑有嫌惡感的人、酒精中毒的患者,這些人就應禁止使用油劑。如果對這種人使用油劑療法,可能會引起非常可怕的副作用,這是很危險的。

在佛家醫書和古印度醫學上,將油劑分為動物性油劑和植物性油劑二種。在佛典中記載著植物性油劑的原料有下述13種:

(1)溝馬·普裏亞拉(漆樹)。(2)阿鼻修伽(花生類的一種)。(3)比比他伽(製吒伽)。(4)馬多伽(甘草)。(5)阿班亞(訶梨勒)。(6)耶蘭達(東麻)。(7)撒魯夏巴(芥子)。(8)庫遜巴(紅花)。(9)畢魯巴。(10)母拉卡(蘿卜)。(11)阿他西(阿麻)。(12)卡蘭伽(五葉藤)。(13)西古魯(山葵)等等。動物性油劑的原料是魚類、四足的獸類、鳥類,此外還有養樂多、牛乳、乳酪、肉、脂肪。在這上述這些油劑中最出色的就是芝麻油。在前述的各種油劑當中,有種種用法及規定,要將這些油劑療法全部應用於現代醫學上是很困難的,但在這些油劑當中和我們關係最為密切的就是芝麻油,在現代醫學上也被人們廣泛地利用著。

下麵介紹一下以芝麻和芝麻油為中心的佛家油劑學療法:

無痛分娩——在分娩時食用芝麻,具有鎮痛的效果,這是因為芝麻中所含有的鈉和鈣質,能使血液、肌肉、神經等組織離子化,當身體接受強力刺激時即能發揮鎮靜作用,並能防止興奮、麻痹等痛覺;換言之,常食用芝麻能使體內形成立時的鎮痛作用,當外界突然傳達刺激給身體時就會發揮一種抑製刺激強度的作用,可使痛感稍微緩和,但它並不是一種麻醉性鎮靜劑,其特色是能使妊婦順利生產,所以說芝麻也是一種自然的無痛分娩藥。

治療支氣管氣喘——芝麻油對於治療支氣管炎和支氣管氣喘有特效,被人們認為它與麻黃素、胺基酸具有同樣的效果,所以多攝取由芝麻油所烹飪的食品可治療支氣管氣喘及支氣管炎,並能強化體質,預防染患感冒。

治療便秘——采黑芝麻磨碎,摻進適量的大麥粉和蜂蜜後攪勻,蒸熟後食用即有治療效果。強化視力——以普通方法調理芝麻,時常食用可強化視力。

治療夜盲症——番茶煎汁後,滴進1、2滴芝麻油後飲用即有治療效果。

治療火傷——將芝麻搗爛後塗於患部,即能止痛,並能提早痊愈。

治療中耳炎——一次將一滴芝麻油滴入耳穴內,一天2、3次即有效果。

治療臉腺炎——出膿後抹上2、3滴芝麻油,即能早日治愈。

治療乳汁不足——生產後乳汁不足時,食用多量的芝麻油即有效果。

治療少白頭——常食用芝麻油能防止年輕人白頭發的出現與生長。

治療擦傷或挫傷——將芝麻油塗抹於擦傷或挫傷部位即有療效。

治療眼睛疲勞——以5~10克的芝麻為一天的份量,用600CC的水煎煮至剩下半量,一天分三次服用即有治療效果。

治療結膜炎——以一滴芝麻油點眼即有治療效果。

發汗秘法

在佛家醫學內科治療的病症裏,最常見的病症是風病,其病常伴隨著發熱和腹痛等症狀,在治療上是比較容易的,以現代語言來說就是著涼或感冒,但感冒常會引發風濕症、及肺結核等呼吸器官的毛病,佛家對於這種疾病采用多種治療法,其中之一就是發汗療法。曾有一位僧侶患了風濕病僧醫用鹽藥以發汗療法為其治療毫無效果,於是就挖掘了一個和他身高一樣長的洞穴,在洞穴中放了一些熱灰,熱灰上覆蓋以砂士,再以樹葉鋪於砂土上,讓這位病僧睡於其上,施行大發汗療法,終於治療了他的病症。現代也常常采用與此種發汗療法相似的原理,讓人們進入充滿熱氣的房間中來大量流汗,這種三溫暖洗浴法相當於釋迦的發汗療法。利用洞穴來作為蒸氣洗浴的遺跡也常被人們發現,在溫泉密布的地區常可見到許多可蒸浴的天然洞穴。蒸氣發汗療法能促進新陳代謝,消除疲勞,更可以減肥。日本的別府和鹿兒島一帶都是以熱砂而聞名,人們可以穿著貼身的內衣,將砂土覆蓋於身上,隻露出一個頭部來進行發汗療法。隻要把這些熱砂挖掘開,就會有熱水湧現,如果將這些熱砂覆蓋在身上進行發汗療法,可以治療肥胖症、風濕痛、神經痛、胃腸病、痔疾等等病症。

在佛家醫學中,除了前述所說的掘地穴,將熱灰倒進洞穴中,其上覆蓋以砂土及樹葉,再讓病人躺臥其上的發汗療法以外,亦有炕火法等13種療法,在這些療法中也有現代醫學中可以運用到的地方,在流傳至今的佛家醫書上,對發汗療法有如下介紹。在實行發汗之前,可先使用油劑療法,如此即可不用擔心大小便的不順暢。人們一麵準備進行發汗療法,同時也要考慮患者的體質,而適當的利用各種有效的發汗劑,以提高治療的效果,要配合患者的身體狀況而進行強力發汗法,中性發汗法,弱力發汗法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患者在進行發汗療法當中,應該注意的是——患者的兩眼要以幹淨的布、或大麥的攪拌粉、蓮葉等來保護,在心髒部分要用較冰冷的首飾或冷盤子、沾水的蓮葉置於其上,等到患者已經止痛或患部已經柔軟了,全身也出過汗時就要中止發汗法,這時患者的嘔吐感、身體的疲倦、口渴、灼熱感、沒有聲音、四肢無力的情形都會消失。常飲酒的人、孕婦、痢疾的人、糖尿病患者、黃疸、痔疾、失神、疲勞、痛風、缺乏體力的人等,都不宜進行發汗療法。

被稱為炕火法的13種發汗法

顏麵麻痹、感冒、耳痛、呼吸困難、便秘、利尿困難、神經痛、風濕痛、手腳沉重感、聲啞、肺結核、打嗝、氣喘、全身的麻痹、身體痙攣、身上有腫脹物、胃病等等病症的患者,可用發汗療法來治療,現在就將古印度的13種發汗法介紹如下:

(1)溫敷法

將芝麻、小豆、米、酪(是指牛酪油。將牛乳煮沸之後放置一夜,做成凝乳,再加進水強力攪勻,於是在凝乳表麵上會凝結成一層分離後的脂肪或奶油,此即為乳酪)、芝麻油、龐阿薩(用牛乳煮成的飯)、軻利薩拉(米與芝麻、綠豆混合煮成的飯),再加上肉所做成的飯,或者用以上所述的材料,加上牛或馬、豬的糞便、大麥、砂、鐵粉等全部一起裝入袋中,這就是用來做溫敷的材料。將芝麻、小豆等發汗劑搓成團狀,用布包起來,在患者的患部上進行溫敷使其發汗。

(2)溫床發汗法

患者全身塗上油,在床上撒上豆類的渣滓或殼。用絞肉和三辛(胡椒、薑等)糖蜜、乳酪混合煮成的東西為“窪那”;用牛乳煮成的飯稱為“龐阿薩”;用米及芝麻、綠豆混合做成的飯稱為“軻利薩拉”;用這三樣東西做成溫濕布敷在身上,蓋上絹布或毛巾被,患者躺臥於以蓖麻葉做成的床上,進行發汗,稱之為“溫床發汗法。”

(3)蒸氣管發汗法

以具有發汗作用的藥物根或水果的葉子,動物或鳥的碎肉、頭、腳,加上其他溫性的東西,混進適量的酸、鹽、油,同時也將動物的尿液或牛乳倒進缸中使之封閉,加以熱度使缸內的東西沸騰,然後在患者的身上塗上有藥效的油劑,以蘆筍的莖或竹筒製成如象鼻般的管子,以此管子接上缸子,讓患者身上接受由管子排出來的蒸氣,使患者出汗。這種方法,稱為“蒸氣管發汗法”。

(4)塗藥發汗法

將藥物根部煮沸,在適當的溫度時,將其倒入缸中,調入有效的油劑,塗於患者的身上,再蓋上布使患者發汗的方法,稱為“塗藥發汗法。”

(5)浸浴發汗法

將煮沸藥物所榨出來的汁液,混合入牛乳、油、乳酪、肉汁等倒入浴池中,使患者入內發汗,這種方法稱之為浸浴發汗法。

(6)土坑發汗法

要進行此種發汗法,必須先選擇場所,在黑色肥沃的土地上,靠近河川或水池地方的南側或西側,做水浴方便的在平坦岸邊,且麵向東方或北方的小屋,其

麵積大約七八平米,是由黏土製成的圓形小屋,可在周圍的牆壁上開很多通風口;小屋的內部除了入口以外,都是由寬40~50公分的黏土所製成的土炕,在小屋的中央部分做一個周圍圍約2公尺,高度大約是大人身高的圓筒形,在圓筒形上麵鑒了許多洞穴,在裏麵放進炭火,及許多楊槐、沙羅雙樹等木柴點燃,等這些柴火完全燃燒後,小屋的溫度就很適合於使患者發汗。此時醫生會讓患者的身上塗上油,穿上衣服,並且告訴患者下述事項:“你進去後在土炕上躺下來,身體側臥,開始進行發汗,隻要意識仍很清楚,呼吸也不感覺困難,就不要離開土炕,如果過早地離開土坑,會因發汗而失去知覺,將會無法走到出口,而喪失生命。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大量出汗,體內已經清除幹淨,身體也很輕鬆,沒有堅硬、麻痹、疼痛、鈍重等感覺有這種自信時,你可從土炕上站起來,慢慢走出小屋,出了小屋之後,為了保護眼睛,絕不可慌慌張張的立刻接觸冷水,必須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等熱氣和疲倦感消失後,再以適當溫度的水噴撒身上,而後再吃飯。”這就是土坑發汗法。

(7)岩石發汗法

在要讓患者橫臥的岩石上燃燒木頭,使其加熱,將此炭火清除後,用溫水將岩石洗幹淨,再用絹布或羊毛毯包起來,患者身上塗上油,身體包裹著棉布、毛皮、絹布,橫臥於岩石上以發汗的方法。

(8)炭溝發汗法

在適當的土地上放置床,在床下掘一個溝,在溝裏投入很多燃燒過且不會冒煙的炭火,使患者橫臥於床上發汗的方法。

(9)小屋發汗法。

做一個不高也不寬,圓型沒有窗戶的沽貼(小屋),以虎耳草等有芳香且有溫暖性的東西封閉起來,醫師在小屋中用衣服、毛皮、絹布、毛毯、毛巾等鋪在床上,放很多燃燒碳火的火盆團繞在床的四周,讓全身塗油的患者橫躺在床上,使其發汗的方法。

(10)平地發汗法

和阿修馬伽那發汗法同樣的方法,阿修馬伽那發汗法是在岩石上進行發汗,平地發汗法則是以平坦的地麵代替岩石。

(11)大缸發汗法

在缸中製滿藥草的煎汁,把缸埋入土中1/2或1/3,其上置放一個重量不會太重的床或長椅子,在缸中放入灼熱的鐵球或石頭,患者全身塗油,並接受全身按摩之後,躺在床上或椅上以發汗的方法。

(12)洞穴發汗法

在風不會很強的適當土地上,掘一個和床一般大小的洞穴,深度約為床高度的二倍,洞穴中放進很多象、馬、牛、駱駝等的糞便使其燃燒,洞穴上麵放置床,患者全身塗油穿上衣服,橫臥於床上發汗的方法。

(13)獸糞發汗法

將動物的糞便幹燥後,堆積成床的大小燃燒之,待完全燃燒而不冒煙之後,在上麵放置一張床,患者全身塗油,穿上衣服,在床上橫臥,使患者發汗的方法。

香療秘法

隻要將香藥塗在身上就有十種功效

釋迦對熱病的治療是采用“香療法”,所謂香療法是利用具有特異香味和味道且具有藥效的自然產物作為香藥來進行治療的方法,這種香療法自古以來即被人們所采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人們使用。古埃及王國在殺了動物之後,為了要除去其身上的惡臭而焚燃香料,並將之作為一種儀式而被人們所重視(在現代也有人焚香以進行一種儀式)。在舉行焚香儀式中,僧侶們把具有香氣的東西磨成粉末塗在身上以消除體臭,而後在熱水中浸浴,進行使身體輕鬆的浸浴法;不久以後,不隻是僧侶們這樣做,普通老百姓也將具有藥效的香木拿來做成香藥塗於身上。有了這些體驗,人們才知道在身體發熱時塗上香藥,能使熱度下降,同時也可將塗上香藥視為是一種化妝,於是這種方法更加被人們廣泛地應用。

佛家醫學,認為人們將香藥塗在身上,有以下的好處:(1)能充實生活。(2)使身體清淨。(3)可清涼身體。(4)可延長生命。(5)會使容貌出色。(6)使精神飽滿。(7)增進身體健康。(8)增進魅力及廣結人緣。(9)可提高感受力。(10)可提高氣質。

佛家所說的香藥種類有菖蒲、苜蓿、雄黃、白及、枸杞根、桂皮、沉香、零婆香、鬱金、葦香、累豆蔻、藿香、叱、安息香、馬芹、牛黃、麝香、合昏、芳窮、鬆脂、香附子、梅檀、丁子、婆律膏、竹黃、某鬆、茅根香、艾子、龍華須、白膠、青木等32種香藥。佛門中有這樣一種認識:為了消除自己所遭遇的不幸,可以將這類藥剁碎切細,磨成粉末,倒入浴水中做浸浴,使身體清淨之後再祈願即可。在香水浴中的藥材之一——菖蒲,至今仍被人們視其為一種高效藥草,常有人用其製成藥湯以治療疾病。在這些香藥群中和我們關係較為密切的是白檀、桂皮、沉香、安息香、麝香等。白檀的主要成份是白檀油和樹脂,自古以來一直被利用為治療淋病的藥物;白檀木裏所抽出的白檀油,在被發現含有盤尼西林之前,就已經被視為性病的治療藥。在佛教醫學裏,白檀木是一種治療痛苦的藥用香木,現在則被利用來作為一種香料,因為白檀具有獨特的芳香,所以也可利用它製成裝飾用的家具和佛像的雕刻材料及扇子的材料。關於白檀曾有這樣的傳說:有位很漂亮的此丘尼想要走進菩提樹林,潛心靜修,一個青年愛慕她的美麗,想誘使她中業修行,便告訴她說:“我家裏有一張洗淨汙穢,漂亮的大床,上麵鋪著一層新的床單,床是用檀香木製成的,這種檀香木很名貴,請你在這個床上睡覺吧。這是青年想要說服尼僧的一段話,由此可見,在無論佛家還是俗家眼中檀木都被視為一種高貴的香木,受到人們所珍愛。

桂皮具有發汗、解熱、鎮痛、健胃、清腸等作用,搓揉桂皮會聞到一種特有的香味,桂皮可用來作為浸浴用的藥材,將桂皮煎汁作為洗淨身體的藥水,可以治療皮膚病。在佛家醫學裏,常主張以桂皮進行香療法,利用桂皮作為發汗、解熱、鎮痛的一種主藥。

在日本佛寺的藥物記錄裏,曾有將桂心(去除桂皮後上等的軟木質)和各種藥物調和使用,來配給施藥院的文字。在中藥中,桂皮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調和用劑。

桂皮有健胃、發汗、鎮痛、解熱的作用。取桂皮10克為一天的份量,用400CC的水煎煮至剩下半量,一天分成2~3次飲用即有療效。沉香可作為一種健胃、鎮痛、鎮靜劑來服用,也可用來治療神經性嘔吐、腹痛,一天取2~4克的份量煎服即有療效。

黑燒秘法

黑燒法是自古就傳下來保存動物或植物的方法之一,將動物或植物蒸過後再烤黑即成。所謂的黑燒製藥方法,是從佛教醫學裏的焙燒製劑法為出發點而研習得來的。焙燒製法是將搗碎的藥草或拍擊過的藥草,用菩提樹的葉子或蓖麻葉包起來,再用強子捆牢,而後以厚約3~5公分的黏土包裹起來,丟進以牛糞(幹燥的)為材料燃燒的火焰裏焙燒,待黏土變成紅磚色,將之取出,敲碎幹燥凝固的黏土。將用葉子包裹的藥劑取出,可以在其中調入蜂蜜再服用。保存此藥很方便,因其不會腐敗或發黴、蟲蛀;此外,它的體積也不大,攜帶起來很方便。也可以將昆蟲或其他動物藥黑燒成粉末,這樣飲用時較不會感到惡心,可輕鬆的飲用,此乃黑燒法的特色,此法自古以來即在民間被廣泛地應用。

黑燒法的物質中含有不溶於水的鹽基性物質,此種物質遇熱變化成各種有機物、鈣鹽、鎂鹽、鐵、矽酸等,人們認為這些東西具有藥效。

二種黑燒法在日常條件下可以以施行的黑燒法有二種,一種是野外黑燒法,一種是室內黑燒法。

野外黑燒法

黑燒用的壺是由黏土製成的,在城市中的家庭常認為此種壺很難買到,通常都是利用廢棄而不要的土罐子,當然使用黏土製的將更具有效果,隻要是可封蓋的密封容器都可以用,在一個容器中隻能放置一種黑燒用的材料。在這個容器中塞滿黑燒用的材料之後蓋上蓋子,為了預防加熱後,容器內的黑燒物質會膨脹而使蓋子脫落,可用銅線或鐵絲把它牢牢地綁住,再以黏土黏合封蓋的四周裂縫空隙處,等土罐完全密封之後,放在日光下曝曬,直到泥土完全幹燥為止。

在地麵上掘一個洞穴,在洞底放入支鍋用的三腳架,在三腳架下麵放入已經燃著的炭火,其上放置一個壺,壺周圍的空隙可以稻殼或鋸屑將之填滿,而後慢慢的蒸燒;最初會冒出白色的煙霧,漸漸的變成青煙,這是已經快要燒成的最後階段,因黑燒的材料不同,所以燒灼的時間也不一致,一般來說,黑燒的平均時間大約3~4小時,動物的黑燒則須費時5~6小時。

上述是外行人也可在野外所做的正統黑燒法,更簡單的黑燒法則是利用瓦斯或電爐所做的燒法。

帶柄鍋的黑燒法

此種黑燒法很簡單,使用帶柄的鍋(已用舊的鍋,用過後即可丟棄。)黑燒的材料以植物為主,如茄子的蒂頭等。

將鍋放置於瓦斯爐上,開火加熱後,將黑燒的材料放進鍋中,最後將一個大湯碗覆蓋鍋上,加熱悶熱使霧冒出,為了使鍋中黑燒的材料能夠均勻的燒灼,而且不使材料被烤焦,所以要經常去移動鍋底。

用溫火悶燒約30至60分鍾,直到不再冒煙才熄火,熄火先不要急著掀開鍋蓋,要等鍋冷卻後才可掀鍋蓋取出材料。如果未經充分冷卻即掀蓋,材料會立即燃燒成灰燼,這一點必須特別注意。

進行黑燒法時,必須注意不使煙霧充塞整個屋子,此外衣服在黑燒進行時會吸收異臭,要加以預防,否則此種異臭一經吸收即不易除掉,此點也必須加以注意。

簡單易行的黑燒療法

現在就來介紹在家庭中也能製做的黑燒藥劑及易於施行的黑燒療法。治療乳腺炎——將梔子的果實黑燒後,拌入上等的芝麻油攪勻,塗抹於患部即能發揮治療效果。幹燥的芋頭葉柄黑燒後,與醋一起攪勻,塗抹於患部亦有效果。

治療乳汁不足——將絲瓜的果實黑燒,一天的份量是黑燒後的粉末,4~8克,和酒一起飲用即有效果。

治療肺結核——在患肺結核症初期,將鰻魚黑燒,蒜頭炒過後磨成粉末,加入少許,一次服用的份量大約是15克,有效。

治療痢疾——薑黑燒成粉末,一次的份量大約8克,和米湯一起飲用即有治療效果。

因飲酒過量而引起痢疾時,可將絲瓜連皮一起黑燒,一次服用的份量大約5克,在空腹時服用即有治療效果。

治療腎髒病——因腎髒炎而使身體浮腫時,要鯉魚與冬瓜分別黑燒,其粉末取同時混合,一次服用的份量大約2克,有效。

治療腹痛——去掉絲瓜的皮和柿子,隻采用纖維部分黑燒並磨成粉末,一次服用的份量大約一茶匙,一天服用數次,配合白開水服用即有效,能夠止痛;另外將此種粉末少量撒入含少量酒的白開水中飲用,也有治療效果。

治療胃膨脹——鰱魚頭和牡蠣殼分別黑燒後磨成粉末,混合攪勻,一天服用三次,一次服用的份量為4克,在吃飯時服用即有治療效果。

治療齒齦炎——將茄子的蒂頭黑燒,把粉末塗抹於患部,即能早日痊愈。將蓮花的葉子黑燒後磨成粉末,塗抹於牙齦處也有治療效果。治療牙痛——因蛀牙而引起嚴重疼痛時,可將絲瓜的果實黑燒,將其粉末填入蛀牙的洞穴即能止痛。

治療齒槽膿漏——將藜葉和海帶黑燒,將其粉末塗抹於牙齦上,連續幾天使用此種治療法,即能早日治療該病。

治療口內炎——將馬尾藻的莖葉黑燒,磨成粉末,以粉末塗抹於患部即有療效。

將茄子蒂頭黑燒後磨成粉末,塗抹於患部也有治療效果。

治療鵝口瘡——是嬰兒一種口腔中的疾病,舌頭上會長出白色斑點而腫脹,同時會流口水,可將海帶黑燒後磨成很細的粉末,塗抹於患部即能治療。

治療扁桃腺炎——將柚子的種子黑燒後磨成粉末,一天服用約6克即有治療效果。將李子的果實黑燒,以粉末撒在喉頭亦有治療效果。治療暈眩——以幹燥的山楂子果黑燒之,一天服用三次粉末,每次服用份量約為2克,即有治療效果。

治療吐血——將幹柿黑燒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2克,與水一起服用即有治療效果。

治療切傷——將杉樹黑燒成粉末,塗抹其粉末於患部即能治療。將整棵小麥黑燒,用芝麻油攪勻,塗抹於患部即有治療效果。此外將稻草黑燒,與芝麻油一起攪勻,塗抹於患部亦可。

治療外傷出血——將柚子的種子黑燒,其粉末塗於患部即能止血,也能促使早日痊愈。

治療火傷——將桑葉黑燒後的粉末與芝麻油一起攪勻,塗抹於患部即有治療效果。

將梧桐樹的枝幹黑燒,以其粉末塗抹患部即有治療效果。

將浮萍全草黑燒,塗抹其粉末於患部亦有治療效果。

治療白癬——蕪菁的根黑燒後,將其粉末與上等芝麻油一起攪勻,塗抹於患部即能治療。

也可將貫眾的葉或莖黑燒,將其粉末與芝麻油攪勻,塗抹於患部亦有治療效果。

苦棟的果實黑燒後,將其粉末與芝麻油一起攪勻,塗於患部亦有治療效果。

治療潰爛——將芭蕉葉黑燒後,磨成細碎粉末,撒在患部即有治療效果。

治療濕疹——將絲瓜黑燒後的粉末,與芝麻油攪勻,塗於患部即有療效。

治療胎毒(小兒濕疹)——將藜的花和果實黑燒後的粉末,與上等芝麻油一起攪勻,塗於患部即有治療效果。

治療風濕——將絲瓜葉黑燒後的粉末與醋一起攪勻,塗於患部即有療效。治療手足疼痛——手或足疼痛時,將魷魚黑燒,與酒一起飲用即有治療效果(份量必須適宜)。

治療腫脹——將山蒜的球根黑燒後,與芝麻油攪勻,塗抹於患部即有治療效果。

將梔子的果實幹燥後黑燒並磨成粉末,一天量內服約1~2克,即能消除患部的腫熱及發炎。

治療禿頭——可將梧桐子黑燒磨成粉末,與芝麻油一起攪勻,塗抹於患部,每天塗抹2、3次即有治療效果。

治療脫毛症——將車前草的葉子黑燒,與芝麻油攪勻,塗於患部即有治療效果。

治療月經不順——將柚子的果實黑燒,磨成粉末,一天的份量大約6克,與酒一起飲用即有治療效用。

治療凍傷——將黃烏瓜的果實黑燒,與芝麻油攪勻,塗抹於患部即有治療效果。

治療淋病——將蓮藕葉黑燒,服用其粉末的份量一次大約為2克,每天服用三次即可治療。將鐵樹的葉子黑燒,服用其粉末的份量是每次一茶匙,一天服用三次即有治療效果。

治療脫肛——將木賊的莖黑燒,與芝麻油一起攪勻,塗於布上,墊在脫肛部分,即可治療。

治療跌打損傷——竹皮黑燒後的粉末,與小麥粉一起攪勻,塗抹於患部即有治療效果。治療鼠瘡(在額頭部分的淋巴腺腫)——將絲瓜黑燒後磨成粉末,一次服用的份量約為3克,與開水一起服用即有效果。

治療魚刺哽在喉嚨——魚骨頭硬在喉嚨時,可將全株鳳仙花混合同量的青鬆葉黑燒,一次服用的份量約為2克,每餐服用,即有治療效果;或者可將此粉末與酒一起飲用,也具有治療效果。

治療擦挫傷——將普通蝸牛帶殼黑燒,用飯粒與此粉末攪勻塗於患部即能止痛、消腫,並能早日痊愈。

治療厚繭——當為了長厚繭而苦惱時,可取一個辣椒黑燒,將此粉末與飯粒攪勻,塗抹於患部即有治療效果。

治療痔瘡——將茄子切塊黑燒,將其粉末與芝麻油一起攪勻,塗於脫脂棉花上,墊於肛門處,在每天就寢前做此治療有療效。治療痔瘺——黑燒全株蕺菜,將其粉末與上等芝麻油一起攪勻,塗於脫脂棉上,墊於患部即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