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企業快速做大的五大前提(1 / 2)

小企業快速做大的五大前提

創業學苑

作者:肖牆

不論是來自“渠道圈錢”還是“上市圈錢”的誘惑,或者基於其它目的,想通過加盟連鎖的模式把企業做大的中小企業老板為數不少,特別是資本的關注和一再降低的上市門檻,也給了很多企業借力資本市場迅速擴張的希望。而此前,一旦連鎖企業遭遇現金流瓶頸,第一想到的就是向加盟商“圈錢”——發展更多的新加盟商,以收取加盟費——由於加盟步伐過快,後續支持跟不上,加盟店虧損,最終進入惡性“圈錢”的循環。也許因為從理想到現實的距離太過遙遠,充滿誘惑的市場卻使得許多人無法逾越,許多中小企業都想做大,也付諸行動卻不能實現目標,而一些企業做大了卻不能持久,甚至在即將“上市”前就死去了。其實,企業“上市”的意義本身並不在於“上市”,而在於它真正做大了。那麼,一個產品內銷的中小企業要做大,應該具備何種條件呢?筆者研究認為,它應該是一個“可複製的模式”,而這模式又應當具備以下五大要素:

項目的可複製性

任何一家企業的誕生總是以一個或多個產品(或服務)為項目進行經營的,企業能否做大,項目的選擇是很重要的,項目的可複製性是發展加盟商的前提和基礎。

因此,用於發展加盟連鎖的項目就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如一個產品它的技術是否成熟和領先?用於推向市場的品牌是否具備一定的影響力?產品或服務是否具有相對龐大的消費群體?加盟所需的資金投入是否讓許多人都能承受?加盟商的利潤空間是否高於同行?產品供應鏈是否有足夠的保障?加盟商的經營風險能否降到低於同行?產品銷售是否不受區域差,別的限製或廠家能夠解決這種差異?在不向加盟商“圈錢”的前提下,廠家的資金是否能滿足網絡擴張的需求?一個項目如果同時具備這九個條件,招商政策的推出就將受到加盟商的歡迎,那麼它就是可複製的項目。此外,哪怕在一些傳統行業,它的某些條件要求可能更低一些,但對行業資源的整合與創新又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果是一個傳統行業,就應該回避傳統做法。

單店的可複製性

福州有一家折扣服裝連鎖經營企業,經營兩年多時間也沒起色,該企業在福州繁華路段設置了一間近千平方米的形象店,店內從男裝到女裝、從童裝到老年裝一應俱全,因而人們不敢懷疑該企業的資金實力。但就因為這是一個不可複製的單店模式,所以加盟者難以響應。試想一下,要開得起近千平方米服裝店的加盟者能有幾人?再者,就算總部不要求加盟者也開同樣規模的大店,把麵積縮小到30平方米或更小一點,那麼店內啥服裝都上架銷售時,某一年齡段的顧客可選擇的產品還有多少?此外,該企業雖然同意加盟商開店時可以隻賣男裝或隻賣女裝,但加盟商無法感受到那種門店的模樣和經營狀況,單店樣板也就無從談起了。

福州的另一家經營折扣服裝的小企業,他們隻選擇經營中年女性的服裝,他們的形象店從50幾平方米到近百平方米之間,形象店給人極為專業的印象,中年女性覺得到那家店可以買到不少滿意的服裝,生意很是火爆。同時,加盟商前期考察時也很容易看懂形象店的陳列,看到形象店生意的紅火,很容易聯想到自己將要開的店就和形象店一樣,因而這家企業的形象店是可複製的,該企業在筆者指導下,半年時間就從原先的六間門店擴張到百餘家加盟店,一躍成為福建折扣服裝行業的老大。

區域的可複製性

“區域的可複製性”是一個屢屢被企業所忽略的問題,所謂“區域的可複製性”是指連鎖經營企業打造出的成熟市場樣板,即形成某個網絡密集的地區,這個市場足以讓企業品牌產生強大的影響力。許多中小企業急於擴張,通過各種媒體發布海量的招商信息,派出龐大的招商團隊四處奔波,加盟者來之不拒。盡管如此,招商人員反饋回來的還是太多的壞消息,幾番折騰也難見效果,這種現象在連鎖經營企業中是極為常見的。

福州不少從事內銷市場的服裝企業,全國各地四處招加盟商和代理商,號稱“全國連鎖”的這些廠家,產品市場占有率大都業績平平,且銷售業績波動性與庫存壓力都很大。筆者走訪幾家服裝廠發現,所謂的“全國連鎖”隻是在全國多個省份有省級或市級代理商,廠家按不同級別給代理商供貨價,代理商下麵的加盟商或經銷商有多少與做得好壞就不關廠家的事了。更致命的是,廠家產品所到的省份,代理商下麵的加盟商或經銷商屈指可數,並沒有形成密集的營銷網絡,也就沒有一個可供複製的區域市場。這樣的網絡布局無法使產品在市場有足夠的滲透力,對廠家來說無疑是市場資源的浪費,想借此進行下一步的擴張也成為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