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牛肉麵 萬千管理經
創業學苑
作者:堤岸
我跟朋友在路邊一個不起眼的小店裏吃麵,客人不多,我們就和小老板聊起來。
談及現在的生意,老板感慨頗多,他曾經輝煌過,在蘭州拉麵最紅火的時候在鬧市口開了家拉麵館,日進鬥金,後來卻不做了。朋友心存疑慮地問他為什麼。
“現在的人賊呢!”老板說,“我當時雇了個會做拉麵的師傅,但在工資上總也談不攏。”
“開始,為了調動他的積極性我們是按銷售量分成的,一碗麵給他5毛的提成,經過一段時間,他發現客人越多他的收入也越多,他就在每碗裏放超量的牛肉來吸引回頭客。”
“一碗麵才四塊,本來就靠薄利多銷,他每碗多放幾片牛肉我還賺哪門子錢啊!”
“後來看看這樣不行,錢全被他賺去了!就換了種分配方式,給他每月發固定工資,工資給高點也無所謂,這樣他不至於多加牛肉了吧,因為客多客少和他的收入沒關係。,’
“但你猜怎麼著?”老板有點激動了,“他在每碗裏都少放許多牛肉,把客人都趕走了。
“這是為什麼?”現在輪到我們激動了。
“牛肉的分量少,顧客就不滿意,回頭客就少,生意肯定就清淡,大師傅才不管你賺不賺錢呢,他拿固定的工錢巴不得你天天沒客人才清閑呢!”
一個很好的項目因為管理不善而黯然退出市場,盡管被管理者隻有一個。當我們把這個案例告訴給其他的朋友並討論的時候,他們先是拍案叫絕,繼而沉思,時而悲憤,時而慷慨陳詞。
下麵是我們對這個問題的激辯:
1.首先我們考慮將小老板用的兩種方案進行折中,即:底薪加提成的方法,提成根據每碗的利潤分配。這樣既可以防止他少放牛肉,又能防止他瘋狂地多放牛肉。
2.但第一條是有條件的。每碗的利潤界定後怎麼分配?一碗麵的利潤是瞞不過大師傅的,如果不能讓雙方的利益在某個點達到平衡,一切又會回複原樣。而要達到所說的那種平衡涉及到一個複雜的相關函數問題,說不定還要用到博弈論。
3.把麵館承包給大師傅,老板拿了提成後回家養花弄鳥去。提出這個方案後大家都有過短暫的臉紅,再否定!
4.然後我們談到了企業文化、正義、道德、人性,並一致認為,管理學博大精深,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非得經過百般磨煉方能修得正果,再先進的管理理論也有不適用的時候。
就這個小小牛肉麵的故事,卻反映出了一個小企業管理中的種種問題。
首先就是關於大師傅激勵的問題。可以設計一個激勵機製,就是在定額約束下的銷量或利潤累積獎勵。先根據每碗麵的顧客可接受的分量製定一個材料定額,大師傅的工資還是按照銷售量提成,但是前提是月度的材料消耗不得偏離定額太多,例如允許波動幅度為20%,否則隻有基本工資。或者給每碗麵規定需要添加的牛肉克數,一批牛肉的總量是固定的,拉麵的賣出量是可以計算的。多少碗麵放多少斤牛肉限定了,如果再要多加或者少加牛肉,工資就對不起了。還是底薪加提成工資,但老板自己心裏得算清楚一碗麵的成本是多少?利潤是多少?如果牛肉放多了,客戶多了,以牛肉最大量為定量,以麵條量為變量,控製一下放麵條的多少使自己還有利潤可賺,這個就得有一個取值的過程了!雖然現在都講公司效益與員工利益進行掛鉤,股權分配是個好法子,但對於一個小店,搞什麼股權激勵就有點不切實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