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舊石太話鐵路(2 / 2)

“唉,”父親長歎一聲,“小子,怪隻怪你命不好,跑的是石太這條倒黴鬼鐵路線……”

父親說得沒錯。舊石太鐵路線是條在太行山裏依山勢而建的鐵路,線路不但彎道多、橋梁多、隧道多,而且還坡道大,這使我們“開火車”的常常值乘工作超時,我們叫“超勞”。總之,跑一趟太原北至陽泉或陽泉至太原北,少則五六個小時,多則七八個小時也是家常便飯。

1982年以後,石太線被改造為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雙線鐵路,從此國產韶山型、蘇聯8G、國產和諧1、2型電力機車開始運行起來。電力機車不用司爐了,反倒拉的貨物量從1000來噸逐漸增加至四五千噸,而且速度也大大提高了。

2005年6月11日,石太鐵路客運專線正式開工建設。

鬥轉星移。2007年,早已成為太原鐵路(分)局文學創作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的我,聽說石家莊到太原要建一條全線采用雙線、全封閉、全立交設計,使用電力牽引,目標時速為250公裏的新客運專線——按此估算,從石家莊到太原也就個把小時,從陽泉至太原更不到40來分鍾——頓時,內心騷動起來:得去寫寫這條新石太客運專線,也好撫慰一下當年我在舊石太鐵路上“受傷的心靈”!打定主意後,我用電話告知省作家協會張平主席,他在電話裏說:“想寫石太客專報告文學,好事呀!你跟文學院的銳鋒院長熟,讓他以省作協的名義給你出個采訪介紹信,你去寫吧。”

張銳鋒院長是我文學創作的恩師、兄長,沒過幾日就將一封致“石太客運專線建設指揮部”的介紹信交給我。信的大致內容是,為了記錄和展示山西鐵路建設的輝煌曆程,我會會員某某某,前往你處進行采訪寫作,望支持、配合為盼。隔日,我信心滿滿地拿著介紹信前往“指揮部”。幸好,當時指揮部的常務副指揮長是我鐵路分局的原副局長,嶽副指揮長看了介紹信後,非常高興地道:“好事嗬,就應該好好寫寫咱們山西這條新石太線的建設過程……”但他沉思了一下又說,“這事還得通過省裏×××機關批準才行。”翌日,嶽副指揮長帶著我去省裏×××機關,機關工作人員看了介紹信後說,他們還得通過上級的×××機關同意後,才能給我答複。他們讓我回去等電話通知。

等電話的那些日子裏,我已經開始著手查閱新舊石太鐵路的曆史與開工建設的背景資料。可歎的是,省裏那×××機關準許我采訪石太客運專線的電話遲遲沒有打來……

事後,我寬慰自個兒:不能怪怨省裏的有關部門,不能怪嶽副指揮長,怪就怪自個兒沒有像省作協諸如韓石山、張石山、趙瑜和張銳鋒等作家、老師有名氣。假如“新石太鐵路”這個選題由他們來進行采訪、寫作的話,省裏×××機關的上級×××機關肯定會“一路綠燈”,進而也就一部《新石太鐵路是這樣建成的》報告文學早已呈現在三晉父老麵前了……

2009年4月1日零時整,新石太鐵路客運專線正式開通運營,並且一次開通運營就達到了時速250公裏的速度目標。從此,太原到北京運行時間2小時59分,到石家莊59分鍾,真正實現太原到北京的“一日還”的夢想。

現今,每當我乘坐著D字頭動車組往返於北京西至太原的石太客運專線上時,回想起來,無論是作為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還是身為太原鐵路局的一名文學創作員,還有我一生為之驕傲的“鐵二代”身份,總之,我會無愧地說:我用我的青春年華親曆過舊石太鐵路“跌死苦”的昨天,也用我不惑之年的激情心係過新石太客運專線建設的那些歲月,盡管我沒有為新石太客運專線建設過程撰寫下一筆與一畫……

今天,我兒子以“鐵三代”的身份,日夜奔忙在位於太原鳴李的、專為太(原)中(衛)銀(川)線編組貨物列車的檢車場工作,偶爾他回到家中與我談論起從他們檢車場舉目可眺的大(同)西(安)客運專線和新太原火車南站建設的進度、規模和宏偉的外形……猛然間,我的思緒就從鐵路這個“焦點”,轉換到太原市市民的“廣角”,於是幻化出下一個10年的景觀:山西省會太原市的百姓,從繁華的柳巷銅鑼灣地鐵站下去,乘地鐵經迎澤街站、並州路站、大營盤站、長風街站,直達位於北營的新太原火車南站,無銜接地進站上車,再登上一列列銀龍般的動車組列車,統統不出三四個小時,就可以北覽大同新古城,西遊大唐華清池,北逛京城大柵欄,東去青島品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