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權商品推銷員常常會說:“本公司隻想在這個地區找一位經銷商,迄今為止,我們已經有6位感興趣的客戶。要是您想抓住這次機會的話,我建議您今天就簽合同,我會盡全力利用我的影響幫您拿到這片銷售區代理權。”

當你推銷汽車時,你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顧客本來急於擁有一輛新車,但不知為什麼又猶豫不決。這時你可以說:“我們的庫裏隻剩下一輛這種顏色和款式的車子,要是您想要的話,我可以替您準備好,今天下午就可以取貨。隻是,如果您選擇等一等的話,我擔心這輛車會很快被人買走,我們今天上午就已經賣出了兩輛這樣的車。當然,我們還有另外一個辦法,那就是我給別的推銷員打電話,讓他們替您選一輛,但那樣可能需要等上一個星期,而且,我也不敢保證您就能得到您真正喜歡的車。”然後你再停頓一會接著說:“為什麼您不肯幫自己一個忙,說一聲‘是’呢?我會通知服務部今天下午就準備好您的車。”

飛機票代售員同樣會對乘客說,要是他不趕快行動的話,很可能就買不上了,因為機票快要預訂一空了。這一招用在商人身上似乎更為有效,他們的日程總是排得密不透風,在各國之間飛來飛去,就像有些人從一個城鎮開車去另一個城鎮一樣屬於家常便飯。例如某人打電話要求訂一張去x市的機票,對方回答說:“先生,我們隻剩下兩個空位了。要是您想要的話,我建議您馬上就訂下來。”雖然這個人不一定非得去那麼早,但他擔心錯過航班,因為他必須在那天下午趕到,所以他確認了他的預訂。

無論在什麼時候,隻要產品數量有限,就可能製造出緊迫感來。

在假定對方已經決定買的基礎上提問,一切顯得多麼簡單!

假定提問說服法

有經驗的推銷員常問什麼樣的問題呢?他們常常問的是“你需要多少”、“你喜歡這種式樣還是那種式樣”、“喜歡這種顏色還是別的顏色”等等,他們問的問題都假定對方已經決定購買了,這一假定就是包含在問句中的暗示,對這種暗示客戶很難覺察到它不是自己的選擇。

豐田培訓過一批服務員,他們走近用戶時總是問:“我給您裝滿x牌汽油,還是裝滿y牌汽油?”這裏假設了兩件事:首先是用戶需要的是油箱的最大容量的汽油;其次,用戶需要的是兩種品牌中的一種,而這兩種品牌不僅質優而且價高。無論用戶選擇其中的哪一種,都將接受這兩個假定。

有一位高明的汽車推銷員在向客戶推銷汽車時就經常使用這種方法。憑多年的推銷經驗他知道,客戶要做出這項決策並不容易,特別是老年客戶。如果他這樣說:“××先生,隻需付157500元,這輛車就歸您了。您看怎麼佯?”客戶並不能輕鬆地作出決策,他也許需要時間考慮考慮,但是這位推銷員通過和客戶進行下麵的一段對話,賣出汽車就順理成章了:

“您喜歡兩個門的還是四個門的?”

“哦,我喜歡四個門的。”

“您喜歡這幾種顏色中的哪一種呢?”

“我喜歡紅色的。”

“您要帶調幅式還是調頻式的收音機?”

“還是調幅的好。”

“您要車底部塗防鏽層嗎?”

“當然。”

“要染色的玻璃嗎?”

“那倒不一定。”

“汽車胎要白圈嗎?”

“不,謝謝。”

“我們可以在10月1日,最晚8日交貨。”

“10月1日最好。”

在提出了這些對客戶並不難做的小決策後,這位推銷員遞過來訂單,輕輕地說:“好吧,××先生,請在這兒簽字,現在您的車可以投入生產了。”

在這裏,推銷員所問的一切問題都假定了對方已經決定買了,隻是尚未定下來買什麼樣的。

在保險行業中,這種方法也同樣適用:

“我們登記您妻子做受益人嗎?”

“是的。”

“您喜歡一年交一次保險手續費,還是半年一次,或一季度一次?”

“半年一次。”

“您想免繳附加保險費嗎?”

“不。”

“您想免繳意外死亡保險費嗎?”

“不。”

“好吧,請在這裏簽字。”

你瞧,在假定對方已經決定買的基礎上提問,一切顯得多麼簡單!無論你從消費者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中獲得多少收益,你都應該以消費者為導向。

如何推銷客戶不感興趣的產品

約翰遜原本是一個黑皮膚,毫無名氣的推銷員,他靠借來的470美元創建化妝品公司,15年後成為一個擁有8000萬美元資產的大公司老板。

當時,經人介紹,約翰遜進入富勒公司做推銷員。

富勒公司是一家化妝品製造公司,以製造黑人專用化妝品為主要業務,是當時美國一家最大的企業。約翰遜被派往黑人聚居的地區推銷產品。

因為黑人對化妝品不感興趣,因此再動人的宣傳也沒有用,必須拿出活生生的事實他們才會信服。要讓黑人婦女喜歡化妝品,首先要讓她們體驗到化妝前後的差別,刺激起她們想要修飾自己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