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15分鍾後,一位女秘書走了進來,遞給喬·吉拉德一打玫瑰花。“這不是給我的,”喬·吉拉德說,“今天不是我生日。”他把花送給了那位婦女。“祝您福壽無疆!尊敬的夫人。”
顯然,她很受感動,眼眶都濕潤了。“已經很久沒有人給我送花了。”她告訴喬·吉拉德。
閑談中,她對喬·吉拉德講起她想買的福特車。“那個推銷員真是差勁!我猜想他一定是因為看到我開著一輛舊車,就以為我買不起新車。我正在看車的時候,那個推銷員卻突然說他要出去收一筆欠款,叫我等他回來。所以,我就上你這兒來了。”
你一定猜得到她最終並沒有去買福特,而是從喬·吉拉德這裏買了一輛雪弗萊,並且寫了一張全額支票。這些事例是不是給了你一些啟發呢?當你讓客戶感到他很受重視的時候,他們甚至願意放棄原來的選擇,轉而購買你的產品。賣方都渴望有個好賣點,買方都渴望有個好買點。能否出現好賣點和好買點,關鍵是銷售人員能否在供求雙方找到共同點。雙方內在需要的共同點越多,銷售量也就會越大。挖掘共同點推銷法
有一家效益相當好的大公司,決定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高薪招聘銷售人員。廣告一打出來,報名者雲集。
麵對眾多應聘者,大公司招聘工作的負責人說:“相馬不如賽馬。為了能選拔出高素質的銷售人員,我們出一道實踐性的試題:就是想辦法把木梳盡量多地賣給和尚。”
絕大多數應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憤怒:出家人剃發為僧,要木梳何用?豈不是神經錯亂,拿人開涮?沒過一會兒,應聘者便接連拂袖而去,幾乎散盡。最後隻剩下三個應聘者:小a、小b和小c。
大公司招聘工作的負責人對剩下的這三個應聘者交代:“以10日為限,屆時請各位將銷售成果報給我。”
10日期到。
負責人問小a:“賣出多少?”
答:“一把。”“怎麼賣的?”小a講述了曆盡的幸苦,以及受到眾和尚的責罵和追打的委屈。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著太陽,一邊使勁撓著又髒又厚的頭皮。小a靈機一動,趕忙遞上了木梳,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於是買下一把木梳。
負責人又問小b:“賣出多少?”答:“10把。”“怎麼賣的?”小b說他去了一座名山名寺,由於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發都被吹亂了。小b找到了寺院的住持說:“蓬頭垢麵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發。”住持采納了小b的建議。那座山共有10座廟,於是買下10把木梳。
負責人又問小c:“賣出多少?”
答:“1000把。”負責人驚問:“怎麼賣的?”小c說他到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刹,朝聖者如雲,施主絡繹不絕。小c對住持說:“凡來進香朝拜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寶刹應有所回贈,你的書法超群,可先刻上‘積善梳’三個字,然後便可做贈品。”住持大喜,立即買下1000把木梳,並請小c小住幾天,共同出席了首次贈送“積善梳”的儀式。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很是高興,一傳十,十傳百,朝聖者更多,香火也更旺。這還不算完,好戲跟著在後頭,住持希望小c再多賣一些不同擋次的木梳,以便分層次地贈送給各種類型的施主與香客。就這樣,小c在看來沒有木梳市場的地方開創出很有潛力的市場。當客戶拒絕之時,一定要仔細觀察客戶的眼睛,以察知客戶心中真的意思,從而臨機應變施展不同的推銷技巧。
他需要什麼,就賣什麼
一個星期六的早晨,大衛給了小夥計一箱橙子,讓他到店外擺成兩個金字塔,分列窗戶兩側。擺完之後,大衛讓他在每堆橙子上放一個價格標簽。一個標簽上寫每個橙子8便士,另一個寫12便士。小夥計馬上就說,這樣不行,因為所有的橙子都來自一個箱子,它們不能賣不同的價錢!大衛的回答是:“同一種產品總會有一種以上的市場需要。”
就在這時,小夥計第一次認識到,客戶不一定都選擇最便宜的,一個冒失鬼可能常常會花大價錢。同一種產品,緊挨著擺成兩堆,標不同的價格,但就有人願意買貴一點的。為什麼?回答是,客戶隻看他想看的東西。有的客戶願意買8便士的橙子,因為用買兩個貴一點橙子的錢,可以買3個便宜點的橙子。而有的客戶則認為買12便士的橙子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橙子一定很新鮮、很甜,也許儲藏的時間也會更長。
講這個小故事,想要說明的是,你必須學會順應潮流,向客戶提供他想要的東西。問一下你的客戶,最吸引他的是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有魅力的是什麼,最有益處的是什麼,等等,當客戶回答你的問題後,盡你所能,滿足客戶的需要。
從表麵上看,一種產品賣不同的價格是不公正的,但這種做法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經商的最重要原則之一就是:不論在哪,隻要可能,削減你的成本,增加你的利潤。
深入了解客戶的心
一個秋日的上午,法蘭克進了費城一家大食品店的經理辦公室,打算向約翰·斯科特先生推銷保險。他的兒子哈雷問:“我爸很忙的,你預約了嗎?”
法蘭克回答說:“沒有,不過,你爸爸曾向我們公司索要過一些材料,我是聽了他的電話後來送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