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用邏輯擬訂說服計劃,找出重點和重要的話(2)(2 / 3)

有一次,曾國藩在吃晚飯的時間與幾位下屬閑談,談論當今英雄。他說:“彭玉麟、李鴻章都是雄才大略,我不能及。我可自許者,隻是生平不喜歡諂媚。”一個官員說:“各有各的長處,彭公雄壯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說到這裏,他說不下去了。曾國藩又問:“你們以為我怎樣?”眾人皆低頭沉思。忽然走出一個管書寫記錄的晚輩過來插話道:“曾師是仁德,人不忍欺。”眾人聽了齊拍手。曾國藩十分開心地說:“不敢當,不敢當。”後生告退而去。曾氏問:“此是何人?”下屬告訴他:“此人揚州人。入過學,家貧,辦事謹慎。”曾國藩聽後說:“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沒。”不久,曾國藩升為兩江總督,就派這位記錄的後生去揚州任鹽運使。

真可謂是“一句話勝讀十年書”。那位記錄的後生正是抓住了曾國藩“仁德”這一特點,贏得了曾國藩的認同,給自己帶來了一份福運。由此可見,隻要一句話能夠說到對方的心裏,往往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一語勾魂是很實用的本領,平時說話,你一句話就能迅速與對方展開融洽的交談,讓雙方很開心地交談,就能夠順利達到談話的目的。卡耐基說:“現代成功人士80%都是靠一根舌頭打天下。”會說話是一種本事,做到一句話就打動對方,那就要平時打好基礎。要做到一語勾魂,就需要你具有良好的素質、洞悉人心的能力、隨機應變的急智和妙語連珠的說話能力。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鍛煉。

要將說話能力發揮到極致,能一語勾魂,平時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選準適合對方口味的話說。

沒有人不希望別人關心自己,與他人交談,適當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別時時都以自己為中心。所有的話題都離不開“你”、“我”二字,在談話中,多使用“你”,會讓對方更舒心。如果你要談論對方的工作、孩子的學習、與愛人的情感情況,對方一定會有很多話跟你說。

丁文愛好寫作,整天處於“工作”狀態,盡是研究寫文章的事,為人內斂深沉。在一次會議上,李君與丁文搭訕:“你的口才好極了,上次在老鄉聚會上,你朗誦唐詩很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著名播音員方明朗誦的風采。你和我是同鄉啊,你的文章我經常讀哩,你是咱們家鄉的驕傲啊!”丁文聽了這樣的話十分受用,對李君感覺很好,兩人雖是剛認識,但立即就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此後兩人好得形影不離。

投合對方的口味,你的交談就能抓住對方的心,被對方所喜歡。因此,平時你要多關注他人,了解對方的口味,投合對方的口味說話,你一定能做到一語中的。

第二,話語裏流露出真誠。

沒有打不動人的話語,隻有不真誠的話。真誠是最能打動別人心的,隻要能讓對方體會到你話中的真誠,他就會與你推心置腹地暢談。比如說你與陌生人是會有隔閡的,但你隻要真誠,你就會讓對方怦然心動,他的防範心理就會瓦解。尤其是和異性交談,雙方性別不同,談話時雙方都會矜持,隻要真誠對方就會對你敞開心扉。誰也不會拒絕真誠的人,他有一種讓人禁不住心神蕩漾的吸引力。

你真誠的話別人能深刻地感受到,你的話語、語氣、眼神、表情,都會反映你的一切。在談話中,你要把自己的真誠展現出來,盡可能地讓你的真誠表現得淋漓盡致,更具張力,那麼你說的每句話都能影響對方的心靈。

第三,讓語言更具懸念。

故事需要懸念,因為它更能吸引人繼續聽下去,好文章的作者一定是製造懸念的高手。說話也一樣,在談話中,巧妙地設置懸念,會讓你的話語具有神秘的色彩,使你的談話更具吸引力。你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運用講故事,或者打比方的方法,就能很好地設置懸念。

“二戰”時期,英國外彙緊張,無力購買美國物資。美國總統羅斯福起草擬了《租借法》,欲通過租借的方式向英國提供物資援助,但一些美國人隻能看到眼前的利益,並不清楚《租借法》的深遠意義。為了說服他們,羅斯福說:“若我的鄰居家失火了,我有一段澆花園的水管,要是鄰居拿去水管,就能把火滅掉,就可以阻止火勢燒到我家。這時候我總不能對他說:‘朋友,這管子值50元,你得付錢。’鄰居這時候正好沒錢,我就不能死要這50元錢。”羅斯福用一個形象而貼切的比方,製造了思考的懸念,去說服美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