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用邏輯擬訂說服計劃,找出重點和重要的話(2)(1 / 3)

在野黨候選人的裏根1980年向在任總統卡特發起挑戰。當進行電視辯論時,出現在人們麵前的是這樣一幕:卡特這位總統麵容緊繃,心浮氣躁,不斷地指責裏根的過失。而裏根不但沒有向對手展開攻擊,反而是麵帶微笑、神態輕鬆自若,說起話來有條不紊,絕不像對方那樣如同潑婦般地謾罵,語氣鎮定反而像叔叔教訓那些愛撒野的淘氣小朋友一樣,隻報一句:“你又來這一套了。”

就是這樣戲謔的一句,剎那間,仿佛便把兩人的身份和地位對換了,把卡特比了下去。“你又來這一套了”這句話,一夜間全國風行。《時代》周刊的民調專家丹尼爾·揚科羅維奇指出,辯論後出現明顯的民意轉勢:“民眾對卡特的不滿積累已久,隻是對投票給裏根仍心存疑慮,但一場辯論掃除了這最後障礙。”卡特大勢已去。

第二,社交場合中恰當運用表情。

社會交往中,人們因為內部機製和外部環境的共同影響,會引起麵部的光澤、顏色、肌肉的變化,成為傳達自己對他人態度的一種信息信號。友善的表情給人溫暖,如微笑等,不友善的表情則會引發別人的震怒,如譏笑等。在社交場合中,一定要根據需要恰當運用自己的表情,從而避免與對方結怨。

公元前592年,齊頃公是當時的齊國國君,有一次他在朝堂上接見晉國、魯國、衛國和曹國的使臣,四國的使臣都帶來了墨玉、幣帛等很多貴重禮品來獻給齊頃公。獻禮的時候,齊頃公隻是看了看他們,發現晉國的亞卿鬱克是個獨眼,魯國的上卿是個禿頭,衛國的上卿孫良夫是個跛腳,而曹國的大夫公子首則是個駝背,不禁暗自發笑:這四國的使臣怎麼都是帶毛病的。

當晚,齊頃公拜見自己的母親蕭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個人當作笑話講給蕭夫人聽。蕭夫人聽了十分的好奇,執意要親眼驗證一下是不是真的。第二天剛好是齊頃公設宴款待各國使臣的日子,便答應了她的請求,讓蕭夫人躲在帷帳的後麵觀看。第二天,四國使臣一起來赴宴,他們進入宴廳之內,蕭夫人就掀開帷帳看向他們,一看四個使臣果然是樣貌奇異,就忍不住大笑了起來,她的隨從們全部笑得前仰後合。笑聲驚動了眾使者,他們立即知道齊頃公特意做了這樣的安排是為了讓母親開心,他們個個十分地惱怒,不辭而別。四國使臣商定各自回國都請兵伐齊,用血來洗刷他們在齊國遭受的恥辱。4年後,四國果然聯合起來共同討伐齊國,齊國不敵四國,在戰爭中大敗,齊頃公隻得與四國講和道歉,這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鞌之戰”。

第三,社交活動中要注重自己的儀態。

注重儀態儀表不僅是自愛自尊的體現,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絕不是大部分人認為的可重視可不重視的事情。儀態,是指一個人身體的風度和姿態。風度則是人內在氣質的外在表現,姿態是身體樣子的表現。你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有著其內在的體係。你的個人學識修養都可以通過你的儀態傳遞給他人,完成雙方部分的思想交流、感情表達。正如藝術家達·芬奇所說:“從儀態了解人的內心世界、把握人的本來麵目,往往具有相當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美國總統老布什能夠登上總統的寶座,與他儀態的改變是密不可分的。在1988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布什的競選對手杜卡基斯,猛烈抨擊布什是裏根的影子,根本沒有自己的政見。當然布什在美國選民眼中的形象也的確不佳,在民意測評中一度落後於杜卡基斯很多。沒有想到兩個月以後,老布什以另一種光彩照人的形象改變了劣勢,最後領先對手10個百分點,取得了競選總統的勝利。原來布什有個毛病,他的演講不太好,嗓音又細又尖讓人聽了不舒服,手勢及手臂動作總顯出死板的感覺,身體動作不美。後來布什接受了專家的指導,糾正了尖細的嗓音、生硬的手勢和不夠靈活的擺動手臂的動作,結果就有了新穎獨特的魅力。在以後的競選中,布什竭力表現出強烈的自我意識,改變了原來人們對他的評價。配以卡其布藍色條格厚襯衫,以顯示“平民化”,終於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總之,心情、表情、儀態都是社交禮儀中比較重要的部分,一旦做得不好就會招來對方的不滿。說服是一個非常講究禮儀的活動,處處都要體現對他人的尊重,不要忽略一些看似微小的禮儀,它有時會在關鍵時候決定你的成敗。

用一句話贏得對方的認同感

好聽的話誰都愛聽,關鍵是你能否說到對方的心裏。談話交流當中,如果雙方都保持心理距離,往往會你來我往地遮掩,難以進行有效的溝通,快速拉近與對方的心理距離是非常重要的,交際高手一兩句話就可以和對方像熟識的朋友似的交談。與人交談,一句話抓住對方的心理,讓對方聽著舒心,你就能一下子征服對方,讓對方對你產生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