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沒有不可戰勝的困境,隻有不去挑戰的現在(1)(3 / 3)

巴拉圭的戰爭讓人民陷入了冷漠和脆弱,巴布羅雖然身在遠離巴拉圭的千裏之外,卻依然伸出了自己的援助之手,為了人權,為了尊嚴,更為了人們不再冷漠,他在十幾年間一直付出著自己的努力。十餘年如一日的付出和奮鬥,這種對生命的敬畏,對人性的尊重,這種國際精神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

他的“為人權而奮鬥”、“為尊嚴而奮鬥”“為正義而奮鬥”都充滿了俠肝義膽,他的行動和話語是一聲春雷,驚醒了沉睡的良心,他的行動和話語是一把火炬,溫暖了冷漠的人情,他的行動和話語是一座向標,點撥了迷茫的心。

在社會愛心奄奄一息,溫暖之光漸行漸遠的今天,有人能夠大聲地說一句我不隻是在為自己奮鬥,我不是隻在為自己活著!我是在為人權而奮鬥!這是多麼令人尊敬和向往!

社會冷漠了,我們怎麼辦?

我們是在“樂於助人,舍己為人”故事的教導下長大的一代,我們決不能讓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我們身上失傳,更不能真的成為垮掉的一代。雖然越來越多的人變得冷漠,但我們決不能讓冷漠蔓延。我們要勇敢地承擔起責任,時刻想著幫助別人。雖然冷漠會讓人變得脆弱,但愛心能夠化掉冷漠。

冷漠隻會讓社會走向惡性循環,很多人因為害怕被訛詐而不敢伸出援手,殊不知訛詐的那些小人隻是一小部分,是社會的蛀蟲,不能因為少數人的惡行就停止了我們的善舉。如果一個人處於困境而沒有人施以援手的話,在他遇到別人處於困境的時候也不會幫助別人,那這個社會隻會越來越冷漠。隻有從我做起,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當社會出現冷漠事件的時候我們不能宣揚“各掃自己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種明哲保身的消極態度。同時媒體和每一個人都應該少一些責備,多一些理解,我們少一些譴責,多一些行動。而不是以人性冷漠為借口自己都不去做出行動,隻做一個新聞的旁觀者和道德的譴責者。社會的正能量就會被我們一點點激發,人們的善良會被一點點喚醒。隻有讓社會道德走上正確的循環,社會才會變得更好。伸出一次援助之手就會感動一個人,就會增加一點社會信任,當看到別人處於困難時,對別人進行幫助,那這社會就會照著良性的方向循環。

每一個人不用太在意別人是否樂於助人,隻要自己做對社會有用的事,做對別人有益的事就可以了!我們不但能夠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更能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而我們生活在這個和諧的社會就會更加美好。

我們拒絕冷漠,就能讓世人遠離脆弱!

世人的脆弱更多是因為我們的脆弱,而當我們拒絕冷漠時,世人能不能遠離脆弱?答案是肯定的。

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真實的故事,它一直指引著我們向善,告訴我們這世界的因果,每一次看到都讓我們感到溫暖,沒有冷漠。

在英國蘇格蘭的農村,一個農民救了一個掉進糞池的男孩,將那個男孩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而當獲救男孩的父親很紳士的前來感謝時,農夫拒絕了優厚的財禮。他堅持不能因為救了紳士的兒子而受到報酬,因為他以助人為樂。紳士為了感謝農夫將農夫的兒子帶走,資助他得到良好的教育,直到他在聖瑪麗醫學院畢業。這個農夫的兒子就是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專家亞曆山大·弗萊教授。他在1928年發明了舉世聞名的青黴素,拯救了世界上無數的病人。而那個掉進糞池的孩子就是英國偉大的政治家,丘吉爾首相,那個紳士就是丘吉爾首相的父親英國上議院議員丘吉爾!

如果那個農夫是冷漠的,害怕被訛詐,那掉進糞池的孩子就將失去生命!英國就不會有丘吉爾這樣偉大的政治家;如果紳士是冷漠的,不知恩圖報的,那農夫孩子的命運就是脆弱的!人應該是善良的,不被冷漠掩蓋,樂於助人,人更應該懂得感恩,不要認為自然而然,應該知恩圖報,更應該將愛心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