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生命的軌跡中有無數個奇跡(2)(2 / 2)

這裏提到的“貧瘠”並不是指我們的身邊有著如同非洲難民一般生活水平的人群,而是指一些對社會新鮮元素缺乏了解,卻又十分好奇的人群。這些人群成為了社會中的一個弱勢群體,因為太多的傷害太多的欺騙正在向他們襲來。

以傳銷活動為例。曾經大大小小的傳銷組織遍布全國各地,各種傳銷活動在給太多人帶來了傷害,但是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傳銷者心甘情願從事這項騙局呢?正是因為他們對商業活動,商業準則的知識十分匱乏,而他們又被一些幻想之中的利益所誘惑,導致很多傳銷者執迷不悟,最終走向了一條害人害己的道路。

傳銷者固然可恨,但是傳銷活動之所以可以迅速擴散與每個人都有著密切的關係。試想,當我們身邊的人開始從事傳銷活動時,我們會表現出怎樣的態度?遠離、抵觸。很少有人會去幫助這些人,很少有人把這些人當做自己奮鬥的目標。

假如在我們身邊的人從事傳銷活動時,我們可以及時加以正確引導,給予正確的忠告,那麼傳銷活動根本不會得以擴散,正是因為我們表現了太多冷漠,導致太多人被一些負麵因素所幹擾,失去了健康的生活,喪失了著急最基本的生活權利。

近年來,各種詐騙活動盛行。雖然國家在致力於打擊各種詐騙犯罪活動,但是仍然有各種全新的騙術傷害著太多人。很多人認為,詐騙行為形成的原因與當前的社會風氣有關,隻有糾正了社會風氣,使人們重新變得善良,才會徹底製止這些行為。

其實,詐騙者之所行騙是因為他們從第一個謊言中就獲取了意義,體會到了不勞而獲的樂趣。因此他們會編製更多的謊言以求從他人手中騙取更多,假如可以在這些人第一行騙之時製止或者揭穿他們,他們體會到了欺騙他人的代價,那麼事態就不會惡化,更多的詐騙則會被扼殺在萌芽中。然而正是我們對這種為他人正確最基本生活權利的猶豫不決導致太多的傷害,太多受傷的人出現了。

以2012年中國警方破獲的電信重大詐騙案為例。詐騙犯利用手機、銀行卡、電腦和網絡平台對全國各地不同的人群實施詐騙。詐騙總金額超過了2000萬,受害人超過了500人。其中江蘇一位企業家一次性被騙走了1260萬人民幣。而詐騙手段非常拙劣,就是依靠這位企業家對網絡交易缺乏了解,從而使得詐騙犯有機可乘,實施詐騙。

江蘇的這位企業家當時剛剛學會進行網絡交易,而詐騙犯利用這位企業家對網絡交易的陌生,以低價金鉤國外當紅走俏產品為由,對其實施詐騙。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家輕信了詐騙犯想起提供的各種網絡偽造國家級認證書,最終一次性打款1260萬元,導致自己損失巨大。

在這一荒唐的案件中我們應該有所反思。雖然企業家對網絡交易處於陌生狀態,但是企業中的其他人卻從未提醒過他,更沒有給出過任何建議。相信在這家企業中肯定存在對網絡交易有著深刻認知的人,但是一句“網絡有危險,交易需謹慎”的話語都不曾說出口,才導致企業受騙,才導致社會中不良風氣的形成。

從各式各樣的騙術中,我們雖然無法知道詐騙者未來的行騙手段,但是卻可以確定受害人群。無論詐騙方式如何發展,他們的主要對象仍然是一些無法跟上社會節奏,對生活知識缺乏全麵了解的人群。

社會中的這一弱勢群體,正是我們需要為之奮鬥的對象。從個人的角度而言,幫助親友躲避一些外來的傷害,就可以營造一個健康的個人生活環境。從公眾的角度而言,幫助陌生人躲避欺騙,揭露更多的騙局,則可以營造一個健康的社會環境,改善社會風氣。

貧瘠者的傷害來自於富饒者

貧瘠者的傷害來自於兩方麵:第一是他們意識不到的陷阱,第二則是看到陷阱卻無動於衷的路人。我們可以把這些路人稱之為富饒者,因為他們對生活的了解比較全麵。同時我們也可以把這些路人稱為傷害者,因為他們的無動於衷導致我們的身邊陷阱選來越多,傷害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