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的邢台市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位於邢台市某地的一家石膏廠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坍塌事故,當時事故現場正在作業的41名工人全部被壓在了廢墟下。由於事故地點地勢特殊,搶險工作十分艱難。曆經了七天七夜的救援,救援組才找到了被困的主要群體。但是救援組發現,在這不足三十平方米的小空間中,29人在沒有一滴水沒有一點食物的情況下堅持了170多個小時。
當救援足把這29人就上來之後,雖然所有人都非常虛弱,但是有些人還可以勉強說話,可以說話的人指著一個方向說道,那裏麵還有人活著。救援組馬上施救,最終卻挖出了一具屍體。十天的救援工作完成後,42人全部找到,除了第一次救出的29人之外,其他12人全部遇難。但是這些存活的人卻說了一個令所有人震驚的故事。
原來,這29人在被困三天之後幾乎前崩潰,甚至有人對當時的黑暗產生了強烈的恐懼,想要提前結束的自己的生命。但是當這29人即將全部絕望之時,卻聽到了一個微弱的聲音,這一聲音非常微弱,像是穿過了層層阻隔才抵達這裏。這個熟悉的聲音來自於他們認識的一個工友。工友告訴他們,他也被困在了廢墟中的其他地方了,但是他已經聽到救援組的聲音了,並且得知救援工作正在緊張地進行當中。這位工友勸告裏麵的29人,不要放棄,救援人員很快就可以將他們救出了。
隨後的兩天裏,這29人會按時聽到這位工隊回報的救援進度,以及他和救援人員的談話。但是後來的次數卻越來也少,直到第三天,這位工友沒有再發出任何聲音。困在裏麵的29人以為這位工友已經被救出,全部安心等待救援隊伍對他們的施救,果然到了第七天的時候他們被安全獲救,但是與他們想象的救援角度不同,於是有人指出在另一方向還有人存活。可惜最終救援隊找到的隻是一具屍體。
獲救的29人紛紛猜測,為何同樣被困的工友會編造謊言鼓勵他們。後來他們根據這位工友被困的地點以及深度猜測出,這位工友的的確確可以聽到救援隊伍的聲音,但是卻沒有與救援隊伍取得聯係。在得知救援隊伍正在緊張施救時,他所想到的卻是如何鼓勵被困在更深處的朋友們,而不是思考如何使得自己獲救。這位工友的表現與作為,令所有人為之敬佩。也使得他在所有人心中烙下了英雄的形象。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付出也許不是什麼驚天地的舉措,也許隻是幾句簡短的話語,但是隻要肯付出就可以產生效果,就可以收獲回報,也許一次付出使得自己失去了一切,但是這份付出卻換回了更多人的所有。
付出並不困難
付出並不困難,就在於我們一念之間。這一念之間產生的差別就非常巨大。也許我們可以拯救一個或者更多人的人生,也許我們的付出對於他人沒有絲毫幫助。但是極少有人會因為付出而後悔。因為我們可以在奮鬥的過程中收獲更多。
也曾有人說過,我不想付出。因為曾好心幫過倒忙,最終被人埋怨一通。其實,我們要理智而全麵地對待這件事,在我們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相信他們已經說過太多的謝謝,這些謝謝是他們真心真意對我們的認可,我們並不能因為最後他們道出的一絲埋怨而否定一切。
試想,假如我們需要別人幫助,是希望一個曾好心卻無意幫了倒忙的人來幫助我們,還是希望找一個陌生人幫助我們。必然是前者,因為我們可以確定他們有一顆願意為他人付出的內心。
這就是一種他人的認可,這就是我們付出的意義,這才是我們奮鬥的目標。
付出與收獲不同,付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收獲隻是短暫的瞬間。瞬間並不能代表永恒,因此獲取長久的快樂和幸福我們應該從付出中尋找。付出就代表我們在奮鬥,當我們把奮鬥的結果看淡之時,我們就不會再感覺奮鬥的過程是一種心酸的曆程,而是一種快樂的享受了。
從聖母院大學公開課獲取的人生箴言:
奮鬥與付出都是一種獲取快樂的途徑,但是太多人把快樂與幸福定位在奮鬥與付出的結果之上。這就導致太多人感覺結果是甜的,而過程卻是苦的。然而,我們不應該用瞬間決定永恒,付出不僅僅是為了結果與回報,因為本身就是一種快樂的享受,讓我們學會享受付出與奮鬥,我們就可以感受到更多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