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原來我們的生活可以更美好(1)(2 / 3)

作家轉身回到了閣樓上,站到窗前看著這群吵鬧的孩子不知如何是好。這時,作家聽到老奶奶對孩子們說道:“孩子們,感謝你們來這裏看望我,你們的歡快讓我感覺自己也變得年輕了,為了感謝你們每人獎勵你們一塊奶糖吧。”

這群孩子高興地接受了老婆婆的奶糖。隨後老婆婆說道:“孩子們,今天你們已經夠累了,快回家休息吧。”於是,這群孩子聽話來到離開了。老婆婆隨後抬頭看了看閣樓上的作家,笑著點了點頭。

作家看一切回歸了平靜會也回到屋子內繼續工作了。

第二天,這群孩子們又來到了廣場上吵吵鬧鬧。作家又一次無法創作,再次站到了窗前觀望。隻見老婆婆再次把所有孩子叫到身邊,沒人發了一顆奶糖,把孩子們勸走了。這次,作家走下樓,坐到了老婆婆身邊說道:“老婆婆,謝謝你幫我恢複了這裏的平靜,但是我發現這群孩子來這裏後您的生活好像更快樂了,為什麼你要把他們勸走呢?”老婆婆笑著說:“孩子,我把他們勸走是因為他們打擾你的生活,讓你感覺到痛苦。我清楚當一份快樂帶來一份痛苦之時,這份快樂不再是快樂。但是當我們減少了他人的痛苦之時,我才會收獲到最真的快樂。就像這群孩子來到這裏後,讓我感覺到不再孤單,但是當他們影響到你的時候,就影響了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你肯定會感覺我很討厭的。而此時,我幫助你減少了你的痛苦,也是有收獲的,從你住到這裏已經一年多的時間,從來沒有向到打過招呼,也沒有過交談,但是今天我們卻坐在一起聊天了,我又多了一個好鄰居,這就是我收獲的一份快樂。”

這位作家恍然大悟,突然明白了一種生活樂趣。這位作家就是美國曆史上有美國“莎士比亞”之稱的著名作家赫爾曼·梅爾維爾。

從爾曼·梅爾維爾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減少他人的痛苦其實就是在增添自己的快樂。也許兩個人是從未有過語言交流的陌生人,但是隻要減少了對方的痛苦,便可以收獲一個朋友,一份快樂。

快樂與痛苦的關係

很多人都不理解快樂與痛苦的來源,所以他們生活在扭曲的生活中。當朋友與其分享一份喜悅時,這些人不僅不會感覺到快樂,還會感覺到痛苦。因為他們感覺自己的朋友在炫耀,所以產生了嫉妒。

這就是典型分不清痛苦與快樂來源而造成的。痛苦來源於自身,因為當一個人隻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的缺陷時才會覺得痛苦。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分享的喜悅他都會當做一片痛苦的鏡子,隻能映射出痛苦的景象,因此這些人感覺到痛苦,這些人更不會明白如何減少自己痛苦,更無法減少他人的痛苦。

其實隻要我們清楚快樂的來源,就會明白如何減少痛苦了。快樂大多來源於他人,來源於外界,很少有人會因為自身而感覺到快樂。快樂是可以分享的,如朋友分享了成功的喜悅,我們感覺到快樂,這種快樂不僅僅是感覺傳染,而是一種真正的收獲,因為我們可以從這些成功者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更多可以獲得成功的東西,因此我們快樂。

而減少他人痛苦同樣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一個我們可以為之奮鬥的目標。在聖母院大學的公開課中,我們看到了很多快樂的人,裏麵有被幫助的人也有幫助他人的人,他們都很快樂,都很驕傲。他們稱自己是“奮戰中的愛爾蘭人”,那份激情和愉悅,來自於他們減少的痛苦,也是他們生生不息的奮鬥動力源泉。

所以,想要生活更快樂,可以看看聖母院大學中的奮鬥者,想一想爾曼·梅爾維爾的生活感悟。原來我們可以擁有更多的快樂,快樂是如此的簡單。

從聖母院大學公開課獲取的人生箴言:

我們都曾痛苦過,我們都曾感受過痛苦的滋味,我們一直在奮鬥,一直所追求的正是不再痛苦,一直在追求快樂。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快樂的最佳方式就是減少痛苦,而減少他人的痛苦,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快樂。

第二節 在他人的夢想中我們得到了更多的滿足

換一種思考方式:當幫他人實現一個願望時,所完成的是兩個願望呢?第一個是幫助他人的願望,第二是被幫助者所努力的夢想,也許這兩個願望分給了兩個不同的人,但實現願望的快樂和滿足則是共享的,尤其是提供幫助的人,還多收獲了一份感恩和一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