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的不是如何發揚“雷鋒精神”,而是在討論應該如何在人生道路中奮鬥,應該為何而奮鬥。有人說為他人而奮鬥是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有人說與其幫助他人實現夢想不如去實現自己的夢想。那麼深刻反省一下,夢想究竟是什麼呢?
很多人追求的不外乎是金錢、名利、地位三樣。的的確確在現實社會中這三樣東西引誘著太多人,成為了太多人的夢想,對這三種事物的追求也不能算是過錯,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有太多人迷失了本性,導致自己偏離了夢想最終的方向,選擇錯誤的方式。最多的表現就是,更多的人認為,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必須摧毀他人的夢想。
很多人把職場看作擂台,看作戰場,在這些人眼中,職場拚搏就好比賽場競爭,勝利者隻有一個,而失敗者隻能覆滅。因此,很多人選擇了極端的方式,從各個角度攻擊對手,用各種方式擊敗敵人。例如,在一家公司中,提升的職位隻有一個,但是候選人員卻很多。這是一種競爭,可是在這一競爭中太多的失敗者因此這次競爭離開了公司,雖然最終勝者選出,然而這卻不是公司想要的結果。而對於勝者而言呢,是不是真正地實現了自己的最終夢想?當然不是,相信每一個懂得上進的人所追的都是一種境界,一種層次,而不是一個職位。在他們的視野道路上隻有公司具備一定的實力,他們才能發揮最大才能,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當公司整體能力不足時,他們會說這個舞台不夠大,不夠好,承載不了我的夢想,我選擇跳槽。而這些人有沒有想過,公司之所以發展不夠快,不夠強大正是因為他們碾碎了太多競爭者的夢想呢?
每一個有夢想的人都應該懂得一個道理,追求夢想的條件是自己創造的,而不是我們從外界選擇的。而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我們完全可以成全更多人的夢想,並從中獲取實現我們夢想的條件。這並不代表追求夢想的人就應該墨守成規,永不跳槽。跳槽是一個有遠大誌向者的必經之路,而是否懂得這個道理的區別就在於,在這些人離開之際,在這些人為追求夢想而遠走他鄉之時,身邊人是充滿著不舍和感激還是無謂與怨恨。
在《士兵突擊》中我們看到,成才是一個有夢想的人,並且表現得十分功利。在成才結束完演習後決定離開鋼七連轉入紅三連之時,卻是一種意想不到的景象。當天瓢潑大雨相處了多年的戰友兄弟除了許三多沒有一人出來送成才。表現自己不是建立在打壓他人的基礎上,而追求夢想更是需要擁護者和讚同者這一堅實基礎的。
被稱為中國IT界傳奇人物的李開複也曾多次跳槽,而且每一次都是非常驚人。從穀歌公司的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到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再到蘋果公司媒體部門副總裁,最後到今日的獨自創業,李開複可謂中國企業家中的傳奇人物。雖然跳槽多次,但是李開複的每一次離開,都是想著相同夢想的,而且他每一次離開都是在無數挽留和不舍中決定的。無論李開複在穀歌、微軟還是蘋果,他都做到了兩件事:第一件幫助公司完成夢想,第二件便是幫助身邊的人完成夢想。可以說李開複是一位夢想家,因為他在幫助更多人完成夢想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的滿足,也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曾經有這樣一個少年,他對音樂的向往如同魚兒追求著大海,如同雄鷹向往著甜筒,如同繁星執著於皓月閃亮。他把對音樂的夢想融入到自己的靈魂中,執著如一,不曾改變,無論他經曆怎樣的困難,音樂都是他最終的追求。
在年少之時,父母就離他而去,瘦小的他與哥哥相依為命。當時的哥哥隻是以依靠路邊彈唱賣藝而賺取微薄生活費的孩子,兩人的生活非常清苦。哥哥手中的管風琴就是兩人賴以生存的工具。對音樂的執著促使這個年少的孩子決心到音樂之都漢堡拜師學藝,這不僅僅是為了生存,更多是出於他對音樂的熱愛。
然而,到達漢堡之後,這孩子發現,自己辛苦積攢下來的錢遠遠不夠交學費。可是他依然沒有放棄,每天圍著漢堡成各個學校轉來轉去,期望可以學到一些關於音樂的知識,哪怕是一丁點也好。終於,一位學校裏普通老師發現了這位執著的孩子,並被他對音樂夢想的執著所打動,答應他免去他的學費收他為徒。當這位老師收取了這位小徒弟後驚奇地發現,這個孩子在音樂上的天賦十分驚人,尤其是他的領悟能力,不是常人所能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