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生存不是理由,更不是借口(1)(2 / 3)

我們的存在意味著什麼?

縱觀近年來的社會變動,會發現一個奇妙的趨勢,貧富差距加大,人情關係疏離。表麵上看這兩者似乎沒有任何聯係,但是隻要我們對兩者進行一次詳細的透析,我們就可以找到連接這兩者之間的那條線。

經濟發展飛速的今天,很多人在追求財富,甚至是盲目地追求著財富。在這些人眼中,財富就意味著一切,什麼道德倫理、家庭親情,在財富麵前統統靠邊,財富雖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有了財富就可以重新獲得很多東西。這麼說並不是想諷刺什麼,更不是想要闡述任何人生道理,這隻是在點明現狀,此時此刻的社會的的確確存在的現狀。而且這類人在不斷增多。

而且,當這些人擁有了財富後,就開始改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用一種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世界,對於個人存在的意義不再做任何思考,而隻會思考他人的經濟價值,思考能否在他人身上獲取更多的財富,假如答案是“否”,那麼他人就不會存在於這類人的視線當中。那麼,這類人到底是意味著什麼呢?在眾人眼中這類人又代表著什麼呢?

這類人意味著冷漠和孤獨。即便這類人掌握著社會中的大量財富,但是沒有人敢和這類人交心交底,更談不上交流真感情。因為這類人的存在隻是為了自己的財富,與感情沒有絲毫關係,所以我們才會說貧富差距加大,人情關係疏離。

我們無法奢求這類人可以從金錢以外的角度思考“你會為什麼而奮鬥?”的問題,隻希望這類人可以從聖母院大學的故事中獲得一些精神方麵的財富。也許這並不能為他們開辟一條情感人生的路徑,但是卻可以指點他們尋找到人生的真正的意義。他們的存在並不是隻意味著情感的單薄,也並非無法尋找到除去財富以外的人生樂趣,隻是他們此時陷入了欲望的泥潭而無法自拔,我們為其扔出一條上岸的繩子,抓與不抓完全取決於個人思想,取決於他們證明自己價值的方式。

我們最佳的價值體現方式是什麼?

人生價值衡量的標準是多元化的,無論忽略了哪一方麵都會讓我們的人生失去魅力,但是我們一味地追求豐富自己,增強自我是不正確的價值體現。因為價值代表作用,隻有價值轉化為作用才是價值體現的最佳方式。

換而言之,人生的價值並不是我們可以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而是世界從我們手裏得到了什麼。很多人喜歡把自己的人生建造得鳥語花香,精靈剔透,令人為之向往,羨慕不已,從而獲得無數的追隨者。我們說這樣人生是有價值的,因為他們為他人製定了一個目標,上演了一場夢想。他們帶給了更多人無數次的共鳴,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

然而,更重要的是這種富有價值的人生該怎樣體現它的價值呢?

或許他們隻是為了炫耀自己的與眾不同,炫耀自己的人生成果,而無心去理會他人的感受,倘若真的如此,人生則毫無價值可言,因為價值無法轉化為作用時,一切價值都可以視之為零。

正如聖母院大學的教育精髓,每一個進入聖母院大學的學生所接受的第一條知識就是“我可以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我將如何展現自己的價值?”聖母院大學旨在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培養有能力更有思想的強者。這所世界所有學子都為之向往的教育聖所,最大的閃光點也在於此,他們在注重知名培養的同時更注重作用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