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青幫的成立原因來說,青幫應該與朝廷不應該有什麼深仇大恨才是,但是自從乾隆三十一年潘祖去世之後,青幫便陷入互相爭奪之中,最後雖說蘇慶祥當選了青幫的第二任領頭人,但是派係之間明爭暗鬥,有的聯合官府打壓幫眾,青幫的發展開始受到影響。直到乾隆四十五年蘇慶祥才憑借自己的鐵血手腕完成了青幫的統一。但是青幫的勢力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而這個時間隨著和珅的登台,全國的貪官汙吏大量湧現,江南官員看中漕運了這個肥缺,每年不斷的給青幫施加壓力,增填賦稅,青幫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幫眾不斷的反抗,好幾次幾乎與官府發生衝突,這樣長此以往下去,青幫必定會麵臨解散的危險,蘇慶祥也曾幾次拜訪官府但是都無功而返,還搭了不少銀兩,這讓青幫的領導人極其不滿,久而久之就像要報複官府,這次綁架阿桂就是青幫報複官府的方式之一。
當阿桂醒來的時候便發現自己安安穩穩的躺在一處略顯幹淨的茅草房屋裏,四周除了一桌一椅之外在沒有什麼東西,想起被打暈之前的事情,阿桂便一身惱火,但是阿桂卻清晰的知道現在並不是惱火的時候,當務之急還是要弄明白自己為什麼被綁架在此,但是待遇似乎還是不錯。因為… …
“老爺,你醒了,我家太師太請問老爺,若是醒了是否客房就餐。”就在阿桂思考接下應該怎麼辦的時候一個稚嫩的聲音從門外響起。
“好,我也有點餓了,這便去吧?”阿桂思前想後,與其在這裏瞎想還不如出去一探究竟。
“那我這便替老爺梳洗一番。”開門的是一個年紀和李塵約莫大小的童子,看著這個童子阿桂不由的想到了李塵,當時聽那人的口氣,李塵應該也被綁架至此才對就是不知那小子現在怎麼樣了?阿桂收起心中的疑問道;“好,敢問小哥,這裏到底是哪裏啊?”
“不好意思,老爺,這個問題我們太師太叮囑過,等你見了我們太師太他自會告訴你的?”那個童子說完之後便不再說一句話,專心的替阿桂梳妝。
阿桂馳騁疆場一生,什麼陣仗沒有見過,也許是越老膽子越大,不就是幾個毛賊嗎?他阿桂現今還不放在眼裏,等著梳妝完畢之後,阿桂跟著童子走出茅草屋這才發現現在是原來位於一片山林之中,山上樹林隱逸剛出房門便能看到山上有五色雲彩籠罩,此地若是不出阿桂所料的話應該就是傳說中的五雲山了吧?
五雲山古稱龍口山、慶雲山,在桐廬分水鎮南隅,距縣城37公裏。山不高,古木成林,風景幽絕。相傳唐元和年間山頂五色雲起,時人以為吉兆,改山名為“五雲”。唐代狀元施肩吾曾在此讀書,山東麓建有“玉尺樓”,豎一石碑,上鐫刻“唐狀元施東齋先生讀書處”。樓旁池塘名“洗硯池”,池中施讀書時種植的荷花,因花瓣和荷葉上沾有施洗硯時灑上的墨水,人稱“墨點荷花”。此處被後人視為讀書人的吉祥地,曆代都辦有學校,到了清朝乾隆時期的時候卻成了青幫的秘密聚集地了
五雲山,是西湖群山中的第三座大山,海拔三百多米。據說因有五色雲彩盤旋山頂,經時不散而得名。也有的說,山頂真際寺內有五口井(今隻剩下三口),水井中看天上雲彩倒影,形狀各有不同,故名。實際上是山的位置處在錢塘江和西湖兩水相夾之間,水汽充沛;山上山下溫差明顯,形成山地雲,經強烈陽光照射,便呈斑斕的彩霞。此地在乾隆前期已經被青幫所占,用來作為青幫的總部。其原因有四;一是,此地是西湖第三座大山,其山林崇山峻嶺,便於隱蔽,二是,此地有充足的平地麵積足夠青幫勢力的發展,三是,此地接近錢塘江,便於漕運的發展。四是,此地地處江南的繁華之地杭州,距離西湖距離也近,有了大量的遊人,使得幫會不用宣傳而顯得宣傳有力,更加便於便於幫眾的引進。想必這也與青幫在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內便發展為清朝一等一的大型幫會的一個原因。
阿桂看到山頂五色彩雲,便聯想到這裏很有可能便是五雲山,青幫在乾隆後期成立一個秘密的民間組織,但是此時的青幫還是以漕運為名的,屬於一個公開的組織,五雲山是青幫的地盤並不是一個秘密,,而阿桂雖不是江浙人,但作為當今第一大學士,又常年在外督查河務,對此又怎麼會沒有了解?隻是這青幫綁了他來到底有何用意?阿桂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