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出了茅屋便位於位於山腰之處,幾步走來卻發現前邊有一涼亭,,留有楹聯“長堤劃破全湖水,之字平分兩浙山”。仔細一看這也逼真寫出了這五雲山山景動情處。阿桂忍不住的讚了一聲‘好’使得那個童子一陣莫名其妙。前行幾步,遂過五雲山牌坊拾階而上。初,山茶遍野,古樹林立。少行百米,即有絕美別墅隱於山中。蛇形而上,再行數百米,阿桂便感汗流浹背、氣喘不已。稍歇再行,過竹林,至山頂,忽有一寺,寺門上書:真際寺。有千年古樹立於寺正門前,以木柵圍之。但見綠苔披樹身,翠葉滿新枝。入廟,香霧繚繞,佛音淨心。轉左門進左庭,有天井幽然,古樸純真。左庭亦有一左門,出門則別廟至五雲山背。五雲山背處便是青幫總部所在了。
繞過寺廟,阿桂一行繼續前行,約莫半盞茶功夫,便到了青幫總部所在了。幾十年的發展,青幫規模也算是規模宏大,單單是房屋,便是琳琅滿目,鱗次櫛比的坐落在那一片不小的空地。但是居住的人口應該就可達到幾百人左右。但是這僅僅隻是五雲山青幫的一部分。
在清幫主要以四庵六部作為行政管理中樞,所謂的庵,是依祖師而立的講學堂與中央行政部門,分別為朱寺庵、劉寺庵、黃寺庵、石室庵,這四個庵室,共通的部分便是羅祖教義傳授,其餘的則依祖師專長不同,而有所不同,朱寺庵的主講師為翁祖,講授的內容為禪學(臨濟宗派),以及武學(少林武學),此外下司轄兵部與刑部。劉寺庵主講師為錢祖,講授的則為經商交易之道與財務管理,並 為工部之直轄主管機關。黃寺庵主講師為潘祖,傳授行運管理學論,教授古聖賢之道,且直接司轄史部與戶部。石寺庵則為小爺仙逝後創立,主講者為宿領幫,講授幫規,授予新進人員義氣千秋,及江湖禮節,可以說是職前訓練所,另為禮部之直轄主管機關。
六部指的是吏部、禮部、戶部、工部、兵部、刑部。 這六部最初的主管,現在已不可考:
吏部專門編纂幫中大小事務,編寫清幫史書,並將史書置於杭州家廟蔵經閣樓上,此外除了史書的工作之外,亦負責抄經管理羅祖書籍與家譜,然不幸的是鹹豐四年太平天國之亂,杭州家廟遭太平軍焚毀,以至於文件史料無存。
戶部則負責管理人員,是清幫相當重要的人事主管部門,舉凡拜帖進家,人員晉升,各方師父,均需投書予戶部,由戶部詳列人員清冊之中,最後年終綜整後交予吏部,謄入家譜。
禮部則主管規矩儀注之訂定與考核人員禮儀,並於每次開香堂時,主持規劃與邀請各方老大到場,同時亦負責審核人員進家之三幫九代是否合乎規矩禮法,並於香堂設立時擔任執堂師一職。
工部則責於各項幫中工程,如造船,維修,後勤補給,香堂搭設等工作,是清幫效率挺高的工兵小組,所有各幫維修人員,均為工部管理,並接受一般民眾委任修船及其它建設工作。此外工部亦為清幫的基本會計部門,全幫所得計算與管理均為工部之責,清算後呈報劉寺庵。
兵部則為遇外敵時,統籌規劃作戰之部門;清幫弟子在外,難免與其他會社起些衝突,當衝突無法解決時,會先派出談判小組,這各幫的談判小組,歸兵部管理,當事情仍無法解決有可能發生戰爭時,談判小組會將問題回報與兵部,兵部則開始調動可用人力,實施戰鬥準備。香堂開設時,每香堂的左右護法,則由兵部派立。
刑部則為清幫的執法單位,當門下弟子犯有幫規時,各方師父會依情節輕重,回報予刑部,最後由刑部設立刑部香堂,對不肖弟子實行懲處。另外,不論開立何種香堂,門外與門內的巡堂師(內外刑堂),則由刑部派立。
現在這個位置隻是青幫行政階層四庵六部之一的黃寺庵,更有其他朱寺庵、劉寺庵、石室庵,分布於整個五雲山林之中。占據五雲山的三個方位,形成一個三角形,黃寺庵位於整個三角形的中心。另有六部散亂的分布在烏雲上的山林之中,剛剛阿桂從山腰而來的位置便是六部之中兵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