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時間
守時是人類的文明:守時是文明進化的產物,愈是先進的國家,對守時的觀念愈是注重。凡事講求高效率的現代社會,守時已是做人處事、交際往來的重要課題;在分秒必爭、講究服務的今日,守時已是代表信用、重視顧客,以及對他人尊重的行為表現。所以,守時是人類的一種文明。
世上凡是有所成就者無不看中守時習慣,我們不防看看以下幾位大人物的時間觀念。
一次,康德與朋友格林約好次日早晨8時整乘格林的馬車郊遊。7點45分,格林已備妥,7點55分,他戴上帽子拿好手杖,8點整,他便乘車飛駛而去。在普列高裏河的座橋上遇到氣喘籲籲的康德,格林視而不見,揚長而去。這件事對康德教訓極深,從此以後,他養成了準時的習慣,並且一絲不苟,每天晚上都在7點整離開格林家,人們往往以此來對表。
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1732-1799)在任職期間,常於下午四時在白宮宴請國會議員,接著計劃議國事。隻要規定時間一到,他不管人是否到齊,便準時開宴。哪怕隻有他一個人也是如此。遲來者,華盛頓總是說:“我的廚師隻問預約的時間到了沒有。”
拿破侖(1769-1821)有一次宴請手下幾位大將軍用餐,時間到了,那幾位將軍還未到,拿破侖便一個人大吃起來。等他們到了,他已吃飽了。便對他們說:“諸位,聚餐的時間過了,現在咱們開始研究事情吧!”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年輕時,一次與戀人幽會,可是過了約定的時間戀人尚未到。田中焦急地等了約三十分鍾,剛要離去,卻發現姑娘來了,田中下意識地看看手表,已過了31分鍾,不等戀人走近,田中轉身進汽車走掉了,這場戀愛自然告吹。田中不婉惜,他熱愛遵守時間的人。
抗日將領馮玉祥將軍對不遵守時間的人深惡痛絕。為此寫下了警世之聯:一桌子點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間疾苦;兩點鍾開會,四點鍾到齊,豈是革命精神。
想要成功就應當做守時的人,浪費自己的時間已十分可惜,更不能浪費別人的時間。許多你想打交道的精明、成功的人土,並沒什麼“係統”去判斷別人和決定買誰的東西,與誰做生意,幫助或信任誰。如果你不是守時者,別人會對你作負麵評價。可以說遵守時間是一個有助於打動別人的簡單方法。
守時就是遵守承諾,按時到達要去的地方,沒有例外,沒有借口,任何時候都做到。如果你對別人的時間不表示尊重,你別指望別人會尊重你的時間。如果你對自己的時間不尊重,你就沒有信譽、沒有道德的力量。但守時的人會取得職員、助手、貨商、顧客……每一個人的好感。
時間是最公正的消耗品,它不會因權貴、貧賤、俊醜而“短斤少兩”。一樣的品質,一樣的尺度,在它麵前人人平等。
時間最珍愛愛惜它的人們。聲色犬馬、碌碌無為,時間就會從你的身邊悄悄溜走;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你就會覺得時間在有意為你放慢步伐。
守時能使人生活不懶散,進而奮發積極;守時是對他人守信,必能獲得人和;守時是守法的基本,自能受人尊敬。有時,守時也關係到國家的安危。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征戰不休,連吃敗仗的齊景公派田穰苴將軍,與寵臣莊賈領兵回擊。受景公寵愛的莊賈因驕橫狂妄,未按約定時間到達軍營,田穰苴因此將莊賈就地斬首。由此可知,守時是自古以來,攸關成敗安危的重要關鍵。
守時是社交的禮貌:跟別人約好時間,就不能遲到。常有人約會遲到了,就振振有辭的說:因為堵車、因為臨時有電話、因為出門前有訪客……這些都不是理由,不浪費別人的時間,才是最好的理由。你已經與別人約好了時間,就不能遲到,因為這是失禮的行為,而且在商場上,如果遲到了,必然因此會喪失合作的機會,所以守時是社交的一種禮貌。
守時是生活的義務:在職場上,上下班要守時,交貨、付款要守時,這是職業的基本道德;在生活中,上下飛機要守時、搭乘火車要守時、參加社會活動也要守時,這是國民基本的禮儀;學生上下學要守時,吃飯、睡覺、交作業、交試卷,也要守時,這是我們應有的學習態度。所以,守時是人們的一種義務。
守時是領導的需要:守時,就是惜時,就是對他人及對自己的尊重。一個領導者,要能讓部屬對他服從,守時是最基本的要件之一。如果領導者上班遲到,開會也遲到,便會讓部下對他的言行不信任,甚至於也會對他的能力產生懷疑。所以,守時是領導者的一種需要。
時間可以成就一個人,成功的秘訣在於守時,有時間觀念,這是一種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