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學會掌控你的時間(3)(1 / 2)

事實上,時間都是“計劃”出來的。能夠合理規劃自己時間的人就等於一天中比別人多出了幾個小時。

A、B二人鬥智,A出了一個題目讓B來完成。這個題目看起來是不可能完成的,即在一個同時隻能烙兩張餅的鍋中,3分鍾內烙好3張餅,每張必須烙兩麵,每麵烙1分鍾。這樣算下來,最少需要4分鍾才能可能把3張餅烙完。可是A隻給了B3分鍾的時間,這怎麼辦呢?

B想了想,突然想到了在3分鍾內烙3張餅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宗旨就是打破常規的烙餅方法。先烙兩張餅,1分鍾後,把一張翻烙,把另外一張取出,放入第3張餅,等第2分鍾過後,把烙好的餅取出,並將已經烙好一麵的餅放入鍋中,同時,將第3張餅翻烙,這樣等3分鍾過後,3張餅就全部烙好了。

哲學家及詩人歌德說過,我們都擁有足夠的時間,隻是我們能好好地善加利用。假如蕭伯納沒有為自己定下嚴格的規定,保持每天寫出5頁稿紙的文字,他可能永遠隻是個銀行出納員,他度過了9年心碎的日子,9年總共才賺了30塊錢稿費,但由於他一直把寫作當成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去做,並嚴格執行自己定下的計劃,終於成了世界著名的作家。

看過《魯濱遜漂流記》的讀者都知道,就連漂流到荒島上的魯濱遜也不忘每天定下一個作息表。由此可見,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事先都要有一個計劃,這樣才能保證你有時間完成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為自己製訂一個行程表,是合理規劃時間的一個重要方法。隻要嚐試擬訂行程表,原本淩亂不堪的各種預定計劃,就會顯得條理井然起來。

人們之所以忙得不可開交,追究其原因,是因為心中缺乏一個對時間整體上的把握。人們總是習慣在工作即將截止之前,趕緊手忙腳亂,加班熬夜。這種做法,經常導致工作水平下降。相反,及早著手準備才是快速完成工作的保障。

美國哲學家富蘭克林說:“我們不能向別人多借些時間,也不能將時間儲藏起來,更不能加倍努力賺錢買一些時間來用。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把時間花掉。”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是不可增加、轉讓、變更和儲存的,隻有合理地安排時間,對自己的時間進行管理,才能有規律、有步驟地完成每一項工作。必須仔細規劃時間,盡量將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並有效地安排做事的主次順序。隻有這樣,你才能在“時間就是金錢”的法則中遊刃有餘,贏得主動。

心理學家感歎,無論走到哪裏,我們都會聽到一種抱怨:“隻要我有更多的時間,我就會……”當問到人們喜歡更多地擁有什麼東西時,你會得到各種不同的回答:金錢、假期、家庭生活時間、愛好、教育等。再向他們發問,什麼才能使他的生活更輕鬆,你會得到更加一致的答案:“我需要更多的時間!”是的,每個人對於時間都有永無止境的要求。不過現在,你需要改變對時間的態度,並清楚你的時間是多麼的容易流失。

合理規劃時間應當注意以下三點:

(1)製定第二天的工作計劃

在你準確地製定了目標並寫下來之後,就該製定時間計劃了。晚上睡覺前想想第二天的計劃準備好了嗎?

寫下你第二天要做的事情:要會見的人、要執行的任務等與工作有關的事情。在把你生活中的屬於其他類別的重要事情添加在單子上。寫完之後,把單子放好,忘掉它,開始抓緊時間睡覺。

第二天早晨,你可能會出來活動一下,吃早餐的時候再瀏覽一下你的索引卡或計算機檔案材料。一天中要做的都是這些類似的決定。

(2)要善於有效分配時間

千萬不要平均分配時間。應該把你的有限的時間集中到處理最重要的事情上,不可以每一樣工作都去做,要機智而勇敢地拒絕不必要的事和次要的事。一件事情發生了,開始就要問:“這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千萬不能碰到什麼事都做,更不可以因為“反正我沒閑著,沒有偷懶”,就心安理得。

(3)要學會處理兩類時間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存在著兩類時間:一類是屬於自己控製的時間,稱作“自由時間”;另一類是屬於對他人他事的反應的時間,不由自己支配,稱作“應對時間”。

兩類時間都客觀存在,都是必要的。沒有“自由時間”,便完全處於被動、應付狀態。但是,要完全控製自己的時間在客觀上也是不可能的。沒有“應對時間”,隻有“自由時間”,實際上也就侵犯了別人的時間。因為個人的完全自由必然會造成他人的不自由。

每個人每天都有24個小時。人們用它來投資經營自己的生命,而結果卻往往有天壤之別。這其中,如何規劃、支配你的時間是關鍵。使用時間的方式不同,效率自然也就會不同。

合理規劃時間,你就能夠更加合理地利用時間,向時間要效率,掌控自己的時間,是人生過程中一項基本的任務,也是一件大事,它關係到你的人生成敗,你的工作效率,你的生活質量,以及你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