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例子。
例子一:劉靜,安徽蚌埠人女孩,高中畢業,現為一家在全國200多座城市建立了300餘家汽車銷售連銷店,銷售總量10.7萬輛,淨資產過億的汽車公司銷售總監,年薪60萬。
一個普通的高中生,憑什麼登上總監寶座,成為“淘金女皇”的呢?據了解,劉靜1998年高考落榜後,來京求職,找到一家汽車銷售公司做前台接線員,後來被安排到辦公室做文職工作。一年後,該公司因代理一個重要品牌出現質量問題被中央台曝光瀕臨倒閉。當時她偷偷到過別的汽車銷售公司應聘過,但被該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你連大學門檻都沒邁進一步,憑什麼來我們這裏上班?”所阻。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激發了她刻苦鑽研汽車銷售技巧、汽車產品知識的決心。通過幾年的摸爬滾打,使她在汽車銷售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創下了5個月銷售476輛車的記錄,因此她被提升為主管。之後,被總經理送到北大MBA班培訓學習,被派到德國學習汽車銷售管理經驗,最後被任命為銷售總監。
例子二:楊豔華,山西五台人,1998年畢業於山西財經雜誌網站大學,經濟學學士,畢業後就職於山東某市人事局,因不滿意於機關“朝九晚五”的生活及薪資,跳槽於北京一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任銷售部經理賣醫療產品,兩年下來業績平淡,自以為不是幹這行的料,現又步入職場,準備再尋找一份滿意的工作。
劉靜和楊豔華不同的起點和不同的結果說明:學曆僅能說明一個人具有某一學習經曆或者說具有某一專業係統知識的可能性,它不完全代表一個人在具體崗位上的能力。一個人應根據自己的能力,確定目標,始終堅持。劉靜在認定目標後,堅持到底。在深刻的工作經曆中積累了經驗,培養出了超越自我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在課堂上培養不出來的。因此,可以說學曆是成功的基礎,能力是成功的關鍵。
從企業方麵反饋的信息來看,人才高消費也已經開始降溫,一個高中生和一個本科生同樣都能勝任的工作,他們會選擇高中生,因為二者的心態是不一樣的,高中生會更滿意這份工作,不會輕易跳槽,當然這另一方麵也表明了廠家開始考慮到了用人成本,可見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
針對人才市場中學曆“貶值”現象,智聯招聘(Zhaopin.com)最近做了一次職場調查,結果顯示:隻有15%的人認為學曆要求很有必要,同時也有7%的人對此全盤否定。而76%的人客觀地認為用人單位對學曆的要求要依據實際崗位需求和個人能力進行判斷再做決定,其中61%的人選擇了“應該更看重能力”。
用人單位的務實觀,使得有學曆沒能力的求職者麵臨的是被淘汰的命運,而有能力的求職者不管學曆如何大都會被相應的崗位聘用,因為能力更能彰顯一個人的價值。
每天進步一點點
成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成功來源於諸多要素的幾何疊加。比如:每天笑容比昨天多一點點,每天走路比昨天精神一點點,每天行動比昨天多一點點,每天效率比昨天提高一點點,每天方法比昨天多找一點點。
每天進步一點點,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也不是可求不可遇的,隻是每天都不能自視甚高而眼高手低,不能踩在昨天的榮譽上自以為了不起。不滿足,不停步,不回頭,在平和的心境下不要總想著創造什麼奇跡,隻是在月上柳梢頭時發現今天著實沒有白過就好,自己心理踏實,迎接明天的早晨就不會心虛。
華人企業家李嘉誠就是我們的榜樣。
李嘉誠先生是一個非常重視學習的人。他雖然年歲漸老,但依然精神矍鑠,每天要到辦公室中工作,從來不曾有半點懈怠。據李嘉誠身邊的工作人員稱,他對自己業務的每一項細節都格外熟悉,這和他幾十年養成的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