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學習有一個秘訣就是每天當自己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看半小時的新書,了解前沿思想理
論和科學技術,據他自己稱,除了小說,文、史、哲、科技、經濟方麵的書他都讀,每天都要學一點東西。這是他幾個年保持下來的一個習慣。他回憶說:“年輕時我表麵謙虛,其實內心很‘驕傲’。為什麼驕傲?因為當同事們去玩的時候,我在求學問,他們每天保持原狀,而我自己的學問日漸增長,可以說是自己一生中最為重要的。現在僅有的一點學問,都是在父親去世後,幾年相對清閑的時間內每天都堅持學一點東西得來的。因為當時公司的事情比較少,其他同事都愛聚在一起打麻將,而我則是捧著一本《辭海》、一本老師用的課本自修起來。書看完了賣掉再買新書。每天都堅持學一點東西。”
今天,你可能是一個價值很高的人,但如果你故步自封,滿足現狀,那麼明天,你的價值就會貶值,被一個又一個智者和勇者超越。今天,你也可能做著看似卑微的工作,人們對你不屑一顧,而明天,你可能通過知識的不斷豐富和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及修養的日益升華,讓世人刮目相看。
任何人思想覺悟的提高,學識才幹的長進,工作成績的取得,良好習慣的形成,都有個持續努力、逐步積累的過程,常常是“每天進步一點點”的總和,不可能一蹴而就。好高騖遠,急於求成,是成才成功的大忌。即使具有特殊的天賦,也無法一步登天;拚盡全力突擊一番,同樣難以手到擒來。九層之台,始於壘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循序漸進,日積月累,才符合成才成功的客觀規律。有的人在某個階段出現的突進、飛躍,其實是積以時日,能量聚積到臨界程度後自然爆發的成果,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撐竿跳高王子布勃卡的橫竿是一厘米、一厘米升高的,110米跨欄飛人劉翔的速度是0.01秒、0.01秒加快的。一個人驕人的成就來自於一點一滴的進步,甚至有賴於一生一世的積累,指望一朝成才,馬到成功,隻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每天一點點的進步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天天都有目標,時時都能努力,人人都可為之,僅此而言,已彌足珍貴。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最初也許隻有一點點,隨著時間的推移,便產生天壤之別,原因就在於平時進步積累的多寡。雖然每天隻進一點點,但每天都超越了昨天,如此日有所進,月有所變,用心寫好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加號,不論鑽研什麼學問、從事什麼工作,都能享受勝利的喜悅、達到理想的高峰。因此,我們應該珍惜這每天的進步,爭取每天有進步。可以說,成功往往不是看誰哪一階段跑得最快,而是看誰前進的步伐更持久。
約翰·伍迪是一位成功的體育教練。年輕時,他多次參加奧運會,累計得過十枚金牌。在他執教的二十多年裏,又培養了十一位得過世界冠軍的運動員。
“你認為一個人要成功,最重要的是什麼?”有一天,在一次訓練的過程中,他的一個學生問他。
“不安於現狀,永遠追求新高度,並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約翰·伍迪說。
約翰·伍迪認為,作為一個運動員,在其成長過程中,會經曆很多階段,在任何一個階段安於現狀,都可能導致運動生涯的終止。比如,一個運動員如果取得地區冠軍就滿足了,他絕對不可能取得全國冠軍;如果他取得全國冠軍就滿足了,他絕對不可能取得世界冠軍;當他取得一項世界冠軍就滿足了,他絕對不可能取得下一項世界冠軍。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我經常這樣教導我的隊員。”約翰·伍迪說,“他們沒有讓我失望。”事實上,整個世界都是競技場,每一個人從出生那天起,就投入到比賽中了。比學習成績,比工作成果,比事業成就,比家庭幸福……成功的人,總是那些不安於現狀、每天都在進步的人。
每天進步一點點是我們確保工作與生高效的重要原則。每天提高一點點的威力是無窮的,隻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力,堅持到“第28天”以後,你進步的程度會讓自己都感到驚訝。
一個人,如果每天都能提高一點點,就沒有什麼能阻擋他抵達成功,成功與失敗的距離其實並不遙遠,很多時候,它們之間的區別就在於你是否每天都在提高你自己,如果你不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的話,你就不可能贏得幸運的青睞。
每天進步一點點,會讓我們充滿力量。隻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沒有人能夠打敗我們。《易經》上說“日新之謂盛德”,《尚書》上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些名言正是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每天都能夠進步的人,是不會被打敗的。失敗者之所以失敗,隻是由於夢想一口吃成一個胖子,結果卻忘記了踏踏實實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