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時刻為人生充電(3)(1 / 3)

學習是“苦”還是“樂”,其實關鍵在於你對學習的態度,如果你找到了學習的興趣所在,如果你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如果你找準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在學習中不斷獲得成功,那麼,學習就會變成一種享受、一種樂趣,你也就會擁有更多的陽光、更多的興奮!

那麼,怎麼才能讓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呢?

首先,要明確學習的目的。

少數人學習的出發點不是為了獲取知識,不是為了獲得精神上的享受,而是為了在未來獲得更多的物質享受,他們雖然是以一種主動的心態去學習,但卻是在被動地獲取和接受知識。所以,他們無法真正地享受學習,不能享受學習為他們帶來的可持續的快樂。

而與此恰恰相反的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那些動人心弦的、流傳千古的古代優秀詩文,卻正是那些飽經滄桑、物質貧困的人為我們留下的,陶淵明、杜甫、白居易、蘇軾、蒲鬆齡無不如此,他們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滿足了他們的精神追求,使他們真正做到了快樂學習。

把學習當做日常的生活方式和正常的生命狀態,把學習看做生存的需要和發展的前提,這是富有時代特點的學習……

如果你能夠深刻地理解到學習的目的,那麼,學習的快樂也就會噴薄而出。

其次,必須理解學習的作用。

人天生存在著發展的需求,在認知方麵就是求知欲,而求知欲的滿足是相當快樂的事情。學習就是我們獲取知識的過程,是我們由無知到有知的過程。通過學習,我們的思想得以豐富,我們的智慧得以增長,我們的素質得以提高。

隻有學習,我們才能更好地繼承前人優秀的經驗;隻有學習,我們才能使自己更快地成長;隻有學習,我們才能知道什麼是過去、現在和將來;隻有學習,我們才能得到新的啟發,進一步開發自己的潛能,造福人類……

學習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樣枯燥乏味,其中也蘊藏著五彩繽紛的世界。我們不應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反而應該把它看成是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後,必須掌握學習的方法。

可以想像,當一個人的學習效率比以前提升3~10倍以上時,他會有什麼感覺?興奮、自信、快樂、對前途充滿信心和期待,躊躇滿誌地要實現自己的種種夢想,等待著考試,等待著他人的讚揚,想著要重新站到領獎台上!這就是學習的快樂!

對於求知者來說,最好的興趣愛好當然是求知欲。那些精力充沛、智力發達的人們在完成日常工作之餘,可以從事自己愛好的事業,有的人鑽研科學,有的人鑽研藝術,大多數人主要從事文學創作,有這種高雅的業餘愛好的人是真正高尚和幸福的人。哲人們大都愛好廣泛,多才多藝,從文學到數學,從曆史到社會科學,他們都廣泛涉獵,甚至有自己獨到的研究。當然,任何事物都要講究一個度,對知識的追求和愛好這一嗜好也不能任其自由發展,如果縱之過度,就會使人精疲力竭、精神萎靡不振,自己的分內之事又幹不好,這就是本末倒置了。

能力彰顯價值

能力更重要還是學曆更重要?一直在社會上存在一些爭議。其實文憑說白了就是一張紙,而自己的能力才是最好的“文憑”,才更能體現價值。

麵對競爭越來越大的社會,很多父母都比較重視孩子知識的積累,而忽視了孩子能力的培養。東方的孩子相比西方的孩子獨立思維能力比較弱,這跟中國的家庭教育也有關係,麵對問題孩子總是習慣在家找媽媽,在學校找老師解決,他們習慣讓別人幫他做,而不是自己獨立思考,因而解決問題能力、決策能力都相對較弱。兒童教育心理學專家表示,對孩子的教育就是要在人生最需要潛能激發的階段給他自信心、溝通能力,激發他非常豐富的創造力思維。可見,能力的培養在人生當中占據著更重要的份量。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曆反映了一個人的層次和高度,沒有一個恰當的學曆,你再強的能力也往往不被人所發現。而沒有相應的工作經曆和足夠的能力,再高的學曆最終仍逃脫不掉被社會淘汰的命運。學曆、經曆、能力這三者在職業的發展道路上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隻有當學曆、職業經曆、能力契合完美時,事業才能成功。

能力,包括學校學的知識,這是能;還有在實踐中磨煉出的才能,這是力。從能到力,從知識到才能,中間還有一段距離。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說:“學而不行,可無憂與?”學習而無實踐,能沒有憂患嗎?中國的傳統是非常注重能力教育的,即親身體驗,努力去做。

正如孔子所說:“凡知者,或未能行;而行者,則無不知。”取得成功的人未必都有很高的學曆,但取得成功的人必然都有深刻的經曆。

用人關鍵是要看能力而不隻是學曆,當然我們並不否認學曆的重要。用人單位在挑選人才時,學曆是肯定要考慮的因素,因為它決定了公司整體的知識結構,但不是唯一的參考量,IT業內資深人士認為:“企業招聘時,按照優先順序分別會考慮:是否適合企業文化、個人品行、能力和學曆。”顯然學曆因素隻占了四分之一,並且居於能力之後。學曆雖然在求職的開始階段會為應聘者提供一些優先的機會,但是如果沒有能力也是徒然。因為任何職位招聘都有一段時間的試用期,這就是在考察一個人的能力,最終或取或舍,能力是決定因素。另外,用人單位要求所聘人員有多年相關工作經驗看重的也是能力。現在用人單位也都走出了“唯學曆”、“唯學位”的誤區,而突出強調“兩個導向”,即能力導向和業績導向。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很難用學曆體現出來,隻有能力才能體現實力,而把一個人同其它競爭者區別開來的唯一公正的標準就是業績,可見用人單位強調的這兩個導向不無道理,而隻重文憑不看能力,那才是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