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時刻為人生充電(1)(3 / 3)

所以你每天都應該尋找一些零碎時間來為自己的人生充電。所謂零碎時間,是指不構成連續的時間或一個事務與另一事務銜接時的空餘時間。這樣的時間往往被人們毫不在乎地忽略過去。零碎時間雖短,但倘若一日、一月、一年地不斷積累起來,其總和將是相當可觀的。凡事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幾乎都是能有效地利用零碎時間的人。

本傑明·富蘭克林曾說過:“世界上真不知有多少可以建功立業的人,隻因為把難得的時間輕輕放過而默默無聞。”

滴水成河,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59倍。

美國近代詩人、小說家和出色的鋼琴家艾裏斯頓善於利用零散時間的方法和體會頗值得我們借鑒。他寫道:

其時我大約隻有14歲,年幼疏忽,對於愛德華先生那天告訴我的一個真理,未加注意,但後來回想起來真是至理名言。從那以後我就得到了不可限量的益處。

愛德華是我的鋼琴教師。有一天,他給我教課的時候,忽然問我:“每天要練習多少時間鋼琴?”我說大約每天三四小時。

“你每次練習,時間都很長嗎?是不是有個把鍾頭的時間?”

“我想這樣才好。”

“不,不要這樣!”他說,“你將來長大以後,每天不會有長時間的空閑的。你可以養成習慣,一有空閑就幾分鍾幾分鍾地練習。比如在你上學以前,或在午飯以後,或在工作的休息閑餘,5分鍾、5分鍾地去練習,把小的練習時間分散在一天裏麵。如此則彈鋼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當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的時候,我想兼從事創作。可是上課、看卷子、開會等事情把我白天、晚上的時間完全占滿了。差不多有兩個年頭我一字不曾動筆,我的借口是沒有時間。後來才想起了愛德華先生告訴我的話。到了下一個星期,我就把他的話實踐起來。隻要有5分鍾左右的空閑時間,我就坐下來寫作一百字或短短的幾行。

出乎意料之外,在那個星期的終了,我竟積有相當的稿子準備我做修改。

後來我用同樣積少成多的方法,創作長篇小說。我的教授工作雖一天繁重一天,但是每天仍有許多可資利用的短短餘閑。我同時還練習鋼琴,發現每天小小的間歇時間,足夠我從事創作與彈琴兩項工作。

零碎時間也可以為我們創造出很大的價值,世界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視利用零碎時間。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

一天,生病的達爾文坐在藤椅上曬太陽,麵容憔悴,精神不振。一個年輕人路過達爾文的麵前。當他知道麵前這位衰弱的老人就是寫了著名的《物種起源》等作品的達爾文時,不禁驚異地問道:“達爾文先生,您身體這樣衰弱,常常生病,怎麼能做出那麼多事情呢?”達爾文回答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時間。”

的確,達爾文非常珍惜時間,他曾在給蘇珊·達爾文的信中說:“一個竟會白白浪費1小時的人,就不懂得生命的價值。”

零碎時間看起來十分短暫,但如果你善加利用,積少成多,時間長了也是一筆很好的財富。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如果每天臨睡前擠出30分鍾看書,假如一個中等水平的讀者讀一本一般性的書,每分鍾能讀300字,30分鍾就能讀9000字,一個月是252000字,一年的閱讀量可以達到3024000字。而書籍的篇幅從60000字到100000字不等,平均起來大約75000字。每天讀30分鍾,一年就可以讀40本書,這個數目是可觀的,遠遠超過了世界上人均年閱讀量。然而這卻並不難實現。

如果你覺得自己缺乏思考問題的空閑時間,不妨試著堅持每天睡前擠出三十分鍾的時間,一旦形成了習慣,就很容易長期堅持。或許就是這每天的三十分鍾,正是你命運的轉折點。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美國曾召開了一個有企業家、學者和管理學家參加的美國質量大會,專題研討新世紀質量問題。美國質量管理專家與企業家們在大會上提出,20世紀是生產力的世紀,21世紀則是知識與質量的世紀。

的確,我們現在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在這個曆史過程中,技術、經濟、社會、政治上的變革頻率更快,世事變化更頻繁。一個成功人士的終生學習與改善,已不再是可有可無了。

正如輟學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問題一樣,不再學習的人更容易在自己人生生涯中碰到麻煩。比較完美的人似乎始終在不斷提高自己,他們觀察、跟別人交談、傾聽人家的經驗,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