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第四十三章 再次使用自殺的伎倆(1 / 3)

監獄是鋼筋混凝土和高壓電網組成的禁閉押犯的場所,它的厚重威嚴足以體現懲罰的力度;監獄警察是頭頂國徽的執法者,他們的執法如山體現著對祖國的忠誠和對人民的負責。

監獄裏的罪犯,民警的執法如山使他們感到痛苦煎熬,在扭曲的心靈上不斷孳生反改造的苗頭。

丁浩加刑後,為了使他更好改造,勞改局把他調到了新的監獄。他的表現,早已“名聲遠揚”,剛到新監獄就已經是名人了。入監後,除了民警找他談話,進行個別教育外,沒有犯人敢和他多說話,這對於善於吹牛的丁浩來講,很是失意。剛入監的時候,犯人們都說監獄是“惡人”的天下,如今自己終於修煉成“惡人”了,為啥一點感覺都沒有?不但不敢拔份,連正常交流的快樂都沒有。管教幹部死死盯著自己,其他囚犯躲著自己,這種眾矢之的的生活實在難熬,簡直是生不如死,他渴望改變這種狀況。

爸媽和姐姐每月一次的接見,給了他很大的安慰。一次接見,姐姐說:“心兒上幼兒園了,全托,大人不用操心,幼兒園教育質量很高;麗娟為了把公司辦好,直接搬到公司住了;為了讓爸媽不孤單,她給爸媽弄了一隻小狗,雖然不是名種,但是小狗非常通人性,很乖,爸媽很喜歡……”

兒子、妻子丁浩沒有盡到責任,沒有什麼可以掛念的,唯獨聽說家裏養了一隻小狗他倒有興趣,很想看看,可爸媽到監獄是不允許帶小狗來的。晚上,躺在監舍的鋪板上,他翻來覆去睡不著,想一想真寒心,爸媽聽到姐姐誇獎家裏那隻小狗的時候滿臉喜色,自己真感到慚愧!一隻狗主人養大了它,也通人性,能夠在老人膝下承歡,為老人排遣寂寞。相比不走正道的兒子,還不如養一條狗?

長期以來,自己一直在乎別的犯人說什麼,顧及自己是否是一個漢子,死要麵子活受罪。在監獄這個社會渣滓聚集的地方,為什麼不轉變一下思維,更好的適應監獄的環境呢?在監獄改造的犯人,隻有刑期長短,沒有貴賤之分,隻有身體好壞,沒有身份之分。所有違紀都是為了逃避改造,為了求得瞬息喘息。

有多少人在堂而皇之議論別人不道德、缺乏人性的時候,自己卻在幹違背社會公德的事情,自己無能力譴責,也不願意這麼做,可自己也不能老充大頭,經常和管教幹部對著幹,給別人做茶餘飯後的笑料。自己智商高,難道就體現在被加刑上?他想給自己以往的行為尋找一個恰當合適的注解,可是想來想去,終於還是覺得自己很傻。多少人道德廉恥全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傍大款、性賄賂,認幹爹、送媳婦什麼醜惡的事情都有?這些人隻要不被法律追究,一樣能夠在人前吆五喝六!自己是一名犯人,怎麼不懂得適者生存的道理呢?

監獄的每一寸土地都體現著懲罰,法不容情時,監獄警察的每一句話都是懲罰的命令,背後都是血淋淋的代價;一旦講起了人道,監獄警察願意法外施仁的時候,監獄就不再是“地獄”,犯人也不再是囚徒,大家彼此稱學員,監獄化名叫“學校”。也可以把監獄理解為一個矛盾的載體,自己雖然不能貿然估計監獄警察的職業道德水準,可為什麼不選擇當“學員”住“學校”呢?也許是自己內心深處存在和警察對立的罪惡思想,才造成自己一直生活在“地獄”過著名副其實的“囚徒”生活。

已經死過幾回了,每一回尋死,政府都迅速把自己送到醫院,從四神手中把自己拉回來,難道他們舍不得自己死?絕對不是!長期以來,覺得別的犯人對管教幹部的話言聽計從、遵守監規紀律是懦弱的表現,一旦別人冒犯自己,馬上就實施報複,從來都是用敵對的心態對待任何人,結果呢?每一次都是得到了嚴厲的打擊!每一次自己心靈和肉體都受到了“洗禮”,嚐盡了苦頭,可自己總是幻想,自己是個“鬥士”、英雄”,為自己沒有向管教幹部屈服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