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臨床診斷學學習研究(1 / 2)

臨床診斷學學習研究

綜合醫學

作者:張中喜 鄒平

摘要:目的 針對醫學生學習臨床診斷學的內容進行剖析。方法 將臨床診斷學的學習重點、臨床診斷思維、人文醫學及三基訓練有機結合進行研究探討。結論 學好臨床診斷學要重視早臨床、多臨床、反複臨床,既要與時俱進,掌握臨床診斷的新技術,更要重視三基訓練,勤於實踐,精於思考,不斷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

關鍵詞:臨床診斷學 研究

臨床診斷學是研究如何運用診斷疾病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診斷思維對患者提出診斷的一門臨床學科,是基礎和臨床之間的橋梁學科。它闡述疾病的各種病因、發生機製及其臨床表現,講解問診和檢體診斷的基本內容和方法技巧,學習如何用科學的臨床思維和方法去識別、判斷疾病。因此,臨床診斷學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門必修課,是開啟臨床大門的一把金鑰匙。隻有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學會醫患溝通技巧,建立和諧的醫患關係,掌握診斷疾病的基本方法和步驟,才能在臨床中對各種疾病進行正確的診斷和處理。

1.臨床診斷學的學習內容

臨床診斷學的內容廣泛,包括醫學生臨床實踐之初,亦即從臨床見習接觸患者開始,學習傾聽患者的陳述,學習醫患溝通的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與配合,做到關心、體貼、愛護患者,一切從患者利益出發,切勿因為學習知識與技能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學習用臨床技能去發現各種病變,學習評價臨床各種資料,並能用動態的思維進行分析、綜合,聯係疾病發生的基本知識,對疾病做出診斷的全過程。

1.1症狀診斷 症狀是指疾病引起患者主觀感受到的生理功能變化和病理形態改變。醫師通過與患者對話,聽取其陳述,進行病史采集,研究各種症狀發生、發展及演變的過程,聯係其病理生理基礎,得出初步診斷的印象或可能性診斷。

1.2檢體診斷 醫師利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傳統的器械工具(聽診器、血壓計、叩診錘等)對患者進行係統的觀察和檢查,發現疾病所引起的機體解剖結構或生理功能上的客觀變化。

1.3輔助檢查 包括心電圖、肺功能、內鏡檢查及內科常用診斷技術操作,均屬臨床診斷常用的檢查措施,可借以了解相應器官的病理變化或功能狀態。

1.4病曆記錄 是將問診、查體等所獲得的臨床資料經過醫學的思維加工,形成的書麵材料,它既是醫療活動的重要文件,也是患者病情記錄的法律文件。

2.臨床診斷重點強調早臨床、多臨床、反複臨床

臨床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為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診斷學理論學習期間,盡早安排臨床見習;臨床工作期間,多參加病房的疑難、危重病例討論與醫療查房,不斷總結和深入學習。這樣,可以拓寬診斷思路,提高理論水平和臨床操作技能。通過多臨床、反複臨床掌握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演變、揭示疾病本質的過程,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首先具備為患者解除疾苦、發掘致病原因的意識和強烈願望,必須具備精深的醫學基礎和臨床醫學知識,必須具備良好的臨床技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