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例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康複訓練與健康指導
醫療保健
作者:徐斌
摘要:本文通過探討分析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康複訓練與健康宣教指導的方法,得出結論:正確的健康指導和康複訓練能增強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腰背肌的功能,有助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的全麵康複,降低複發率。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症 康複訓練 健康指導
腰椎間突出症又稱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好發於20~30歲的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目前國內綜合療法是現在治療本病運用比較多的方法,其中運動療法、物理因子治療及與針灸的配合是臨床最常用的有效療法[1]。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可以經非手術治療緩解或治愈,但也容易複發。現對128例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並歸納總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128例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此組病例排除手術治療,其中男性80例,女性48例,年齡21~49歲,平均年齡30.5歲,病程1~5年。所有病人均經CT或MRI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
1.2方法 128例病人均采用常規的綜合治療,在以腰椎牽引、針灸、整脊複位法按摩的基礎上加用藥物輔助治療,所有病人經治療後均症狀緩解出院。
1.2.1建立病人檔案 病人出院時均建立康複檔案,介紹訓練方法,製定康複計劃,定期複查,檢查並記錄康複效果。詳細記錄病人的一般情況、既往病史、入院時的臨床症狀體征、相關輔助檢查,以及出院時的臨床症狀及體征。
1.2.2康複訓練指導
1.2.2.1靜態訓練康複法 (1)直腿抬高鍛煉:仰臥,主動進行直腿抬高運動至不能上抬,他人輔助進一步抬高5度~15度,病人感腰背部或患側肢體稍感不適或輕微疼痛後,慢緩放下,雙下肢交替進行。(2)仰臥位拱橋式腰背肌鍛煉:仰臥屈膝,用頭部、雙肘及雙足作為支重點,弓形撐起背部、腰部、臀部及下肢,至病人認為最高度後放下,再撐起。每日由50次漸增到200次。(3)飛燕點水式背伸肌鍛煉:病人俯臥位,頭、頸、胸及雙下肢同時抬高,兩臂後伸,僅腹部著床,整個身體呈反弓形,如飛燕點水姿勢。(4)伸腰鍛煉:身體直立,兩腿分開,兩足同肩寬,雙手上舉或扶腰,同時身體做後伸動作,逐漸增加幅度,並使活動主要在腰部而不是髖骶部。還原休息再做,重複8~10次,動作要緩慢,自然呼吸不閉氣,適應後可逐漸增加練習次數。
1.2.2.2動態康複訓練法 (1)倒退散步:每天早晚半小時左右,可增強腰部肌肉運動及協調性。(2)遊泳:條件允許的病人可每天堅持遊泳1小時。(3)合理使用健身器材:同樣主要選擇能訓練腰背部肌肉的器械,注意勿過度,一定要規律地鍛煉。病人根據自身的情況和病情輕重自行練習,並注意“動靜結合”。
1.2.3健康宣教
1.2.3.1心理指導 采取相應的心理疏導,使病人消除心理障礙,增加信心,以良好的心態麵對疾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3.2體位幹預 初次發作時,應嚴格臥床休息,強調大、小便均不應下床或坐起,這樣才能有比較好的效果。臥床休息3周後可以在佩戴腰圍保護下起床活動,3個月內不做彎腰持物動作。緩解後,應加強腰背肌鍛煉,以減少複發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