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3糾正姿勢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在退行性變基礎上積累傷所致,積累傷又會加重椎間盤的退變,因此預防的重點在於減少積累傷。平時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時的床不宜太軟。長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變姿勢。職業工作中需要常彎腰動作者,應定時伸腰、挺胸活動,並使用寬的腰帶。如需彎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髖、屈膝下蹲方式,減少對腰椎間盤後方的壓力。範學玲等提出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的日常保健應做到“四不能、兩注意”:即不能久坐,不能負重,不能強扭腰部,不能過度運動、注意保暖,注意堅持6個月以上的功能鍛煉[2]。
1.2.3.4飲食建議 應忌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宜選用清淡可口,易消化,含膠原纖維多的維生素。腰痛緩解後,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
2.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製定的《中醫病症診斷療效標準》製定療效評價方案。臨床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彎腰50°以上,恢複正常工作。顯效:腰腿疼痛明顯減輕,基本勝任日常生活,但活動多時,腰部疼痛,休息後能緩解。無效:病人症狀無改變。訓練結束後隨訪7~12月。128例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治愈114例,好轉14例,無效0例,有效率達到100%。複發:一年後複發3例,複發率2.34%。
3.結果分析
經過康複訓練和健康宣教,128例病人經過康複訓練及健康宣教指導,治愈114例,顯效14例,無效0例,隨訪6―12個月,複發3例。結果分析顯示,在對128例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進行康複訓練指導和健康宣教後,對於臨床症狀的控製和體質的改善有顯著的療效,而且具有經濟、便利,操作性、實用性強的優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4.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主要原因是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受到相應的損傷或應力作用所致,造成纖維環破裂和髓核組織突出。此多發病有恢複慢和易複發的特點,恢複期康複健康指導和功能鍛煉至關重要。其治療原理並非將退變突出的椎間盤組織恢複原位,而是改變椎間盤組織與受壓神經根的相對位置或部分回納,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鬆解神經根的粘連,消除神經根的炎症,從而緩解症狀。本文提出的康複訓練方法,都是加強腰背部肌肉的鍛煉方式,有助於維持及增強腰椎的穩定性,從而延緩腰部勞損退變的進程,可以預防已經突出的椎間盤進一步外凸,以及突出椎間盤對周圍組織的刺激,從而有效地預防腰痛的發生。通過健康指導,可以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防止外力作用於腰部,也可預防突出的椎間盤進一步加劇,也可以防止腰痛的發生。
根據每個病人情況製定不同的康複計劃,每天按醫囑進行,同時對功能進展情況進行測定,及時調整訓練內容,不斷製定新的康複目標,能夠有效減少複發而達到治愈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12.
[2]範學玲,許成君.膠原酶溶解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雜誌,2004,19(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