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藥物治療方法(2 / 2)

1.5乙酮可可堿(PTX) PTX是非選擇性的磷酸二酯酶抑製劑,可增加cAMP和cGMP的聚集,從而減輕炎性介質和細胞因子TNF-α的損傷。南加利福尼亞肝髒中心用PTX治療重症AH(DF>32)並觀察其預後。其中49位患者口服PTX400mg,tid,52位接受安慰劑(維生素B12)治療4周。結果顯示,PTX組死亡12人,而對照組死亡24人。提示PTX治療可提高AH的生存率,減少AFLD的主要並發症——肝腎綜合征。因其抗炎和對肝髒保護的安全性,通常將PTX作為AH的主要治療方法。

2.中藥治療

中醫認為,脂肪肝是由於過食肥甘厚味、傷食礙胃,或久臥久坐,體豐痰盛,或七情內傷所致肝疏泄失職,脾運化無權,水濕內停,痰濁內生,氣滯血瘀而形成。王江河等對100例脂肪肝患者中醫辨證分型,屬肝鬱脾虛型患者較多。這與中醫對脂肪肝的認識基本相符,為脂肪肝的中醫治療提供了較為客觀的依據。清熱疏肝解鬱,健脾化濕祛痰,活血化瘀可作為本病的治療原則。

陳立群等用健脾化濕、疏肝理氣之二陳湯合逍遙散加味治療脾濕肝鬱型脂肪肝。兩方共用具健脾祛濕、疏肝理氣之功,切中脾濕肝鬱型脂肪肝的病機特點。

王誌強[1]擬疏利降脂湯治療脂肪肝取得較好療效。藥物組成:醋柴胡、鬱金、枳實、茵陳、澤瀉、茯苓、白術、半夏、陳皮、生山楂、決明子、丹參、赤芍。諸藥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化痰利濕、活血祛瘀之效。

馮明輝等[2]經多年臨床實踐研製出去脂膠囊治療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療效顯著。

3.現代藥理研究對常用治療脂肪肝藥物的認識

澤瀉既能幹擾外源性總膽固醇的吸收,又能影響內源性膽固醇代謝。有阻止脂類在血清內滯留或滲透到血管內壁的功能,並有促進膽固醇的運輸和清除作用,對各種原因引起的動物脂肪肝均有良好效應。山楂可擴張血管,降低血清膽固醇,增加胃液,促進脂肪消化。

丹參有護肝降酶、促進肝細胞再生及抗纖維化的作用,可降低血脂,特別是甘油三酯,並可改善肝髒微循環,增加血流量。大黃具有調整免疫功能,疏通肝內毛細血管與膽管,恢複肝細胞功能,使脂肪細胞活力下降,減少脂肪吸收,加速脂肪排泄。

草決明具有幹擾脂質合成的抑製總膽固醇沉積的作用。槐花可有效降低肝、主動脈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增加膽固醇-蛋白複合物的穩定性。三七可阻止膽固醇吸收。

酸棗仁可抑製膽固醇在血管壁堆積。苜蓿中含有皂甙亦能抑製膽固醇的吸收。茶葉可降低脂肪酶活性,促進腎上腺素誘致的脂解酶活性,從而促進脂質分解和清除。

綜上可知,對於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醫治療有明顯療效,但要注意辨症分型用藥,從而有效緩解病情。

參考文獻

[1]王誌強.疏利降脂湯治療脂肪肝45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04,26(9):664-665.

[2]馮明輝,杜發斌,龐傑,等.去脂膠囊對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誌,2006,16(5):28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