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文化差異角度的英語翻譯不對應性探討(2 / 2)

三、對策

雖然在上文中介紹了英漢翻譯中詞彙的不對應性,但是這種由文化差異所造成的不對應性是可以彌補的,從而使文化信息的傳遞成為可能。奈達提出翻譯的“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原則,他認為翻譯的目的應該是原文和譯文在信息內容、說話方式、文體、文風、語言、文化、社會因素諸方麵達到對等。而為了達到這些對等,必須了解他國文化,並在翻譯中進行調整。以下兩種方法最為常用:

1.意譯法

有些習語無法直譯,也無法找到同意的習語套用,因此,在受這種文化差異的局限時,不得不舍棄原文的字麵意義,以求譯文與原文的內容相符和主要語言功能相似的方法。然而,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物質環境裏,自然生活條件基本上是相同或相似的。因此,我們各自的語言裏就存在著不少選詞、用詞上的相似之處。在翻譯時,可選具有相同文化信息的詞進行意譯,以達到文化語義等值。

2.音譯法

一些原語文化中特有的物象在譯語中是“空白”或“空缺”。隻能采取音譯法把這些特有的事物移植到譯語中去,然後使用簡明的英語進行解釋,盡量彌補文化差異所造成的不對應性。這樣,既保留了原語文化的“異國情調”,又可吸收外來語,豐富譯語語言文化。

四、結語

不同的語言文字有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內涵:一種語言文字中的某些含義,有時候很難通過譯文用另一種語言文字傳達給讀者。而翻譯中所失去的恰恰就是跨文化的含蓄與微妙。在文化翻譯的過程中,不同的國家語言習慣與文化等方麵的不對應性決定了翻譯中的等值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有層次的。首先應達到文化語義層次的翻譯等值,然後是語言形式層次的等值。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為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譯者應有很強的跨文化意識,擔負起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橋梁作用。從譯語的角度出發,根據譯語的語言特點選擇恰當的方式表達出原語的語用含義,以實現文化再現。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2]馮蕾.文化差異與旅遊詞彙漢英翻譯的不對應性[C].首屆全國旅遊暨文化創意產業翻譯研討會論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