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文化差異角度的英語翻譯不對應性探討(1 / 2)

基於文化差異角度的英語翻譯不對應性探討

文學藝術研究

作者:曾瑞鑫

摘 要:翻譯是在一定文化背景條件下進行的語言形式的轉換,它涉及的不僅是兩種語言,也是兩種文化。文化差異使得原語和譯語在詞彙層麵統一並非易事,因此,如何處理好文化差異在形式和功能上的對等是文化翻譯的關鍵所在。本文從文化差異的角度闡述了翻譯過程中詞彙的不對應性,並就此提出了一些翻譯策略。

關鍵詞:文化翻譯;文化差異;不對應性;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8—0229—01

一、文化翻譯概述

翻譯是在一定文化背景條件下進行的語言形式的轉換。它涉及的是兩種語言,也是兩種文化。要對一種語言進行翻譯,必須先理解這種語言,並理解產生這種語言的文化背景知識,其次是考慮譯語的文化背景和用譯語進行表達的問題。歸根到底,翻譯是跨文化基礎上的信息轉換,是跨文化的交際。這就是文化翻譯。文化翻譯在重視原語其它層麵信息忠實轉換的基礎上強調原語文化信息的忠實再現。

二、文化翻譯的不對應性

著名的翻譯家奈達(Nida)在1964年提出了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這一概念。他認為:“在翻譯中,意義是第一位的,形式是第二位的。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來看,翻譯必須考慮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在譯文中體現文化因素的方式方法。其關鍵是,譯文是否能在譯語的文化背景中產生原文在原語文化背景中的相應的效果。”奈達在此提到了翻譯中不但要注意從原語到譯語的語義轉換,還要注意其文化的差異和文化功能的移植。文化的差異多體現在詞彙意義的不同。要做到在詞彙層麵上做到原語與譯語的統一並非易事。詞彙的使用沒有一定的規則,以譯語的詞代替原語某個詞有多種可能性,而詞的選擇恰當與否對譯文準確性影響極大。翻譯好這種詞,就要處理好形式對等與功能對等的關係。翻譯從表麵上看,似乎隻是語言間的轉換,但實質上它是一種跨文化的交流活動,正如美國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所說的那樣:“翻譯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對於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因為詞語隻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離開文化背景去翻譯,不可能達到兩種語言之間的真正交流。翻譯不僅要跨越語言之間的差異,構建詞語的對等,更要反映或重建另一種文化。翻譯者不僅要關注源語言與目的語言之間的差異,更要注重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