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景觀空間中的“第四維”創造(3 / 3)

景觀空間的邊界形態是多樣化的,可以是人工營造的地形、擋牆、台階,也可以是長椅、亭廊、花架,同時應當考慮多種人群的使用,既可被青少年使用又可以被老年人或其他人群使用。景觀環境是開放的空間,與周圍空間能否滲透是吸引人群的一個重要因素。成功的邊界設計應是通透而豐富,曲折而富於變化,並在適當位置設計休息和觀光的空間。往往景觀環境的邊界越豐富,邊界上逗留的人就越多(圖7)。

三、“第四維”的實踐因素

縱觀世界上有魅力的城市,我們發現城市“第四維”的創造對一個城市魅力個性和持續發展起到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的國家在具體實踐上采取不同的方法。並不是一味的追求創造性,在1982年上任的巴塞羅那市長帕斯誇爾·馬拉加利總結了城市公共空間開發的新政策哲學:“我們要重建我們失去尊嚴的城市景觀!”

可見,不同城市的人文曆史情感的塑造都植根在現有的民情之中。分析其共性將對我國城市景觀空間的實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第四維”空間是社會性、藝術性、生態性的平衡。“第四維”實踐關注的是人類與自然、文化、社會的關係,它涵蓋了三個方麵的意義,即:“生態環境”、“藝術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和諧,並使之大到平衡,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的人文空間。

第二,城市的代謝和更替關係到城市文化的遺留。城市的代謝與更替是城市公共空間重新利用的一個重要部分。這些方麵恰恰是使城市與生產技術和複雜的人文情感發生深度聯係的有效途徑,並能夠為城市公共空間的發展開拓空間和提供實驗的機會。如北京的798,上海的新天地,8號橋。這種重新定義和再利用的做法,使人們對於原有建築景觀和城市空間的創造產生了新的感悟。

第三,公共景觀藝術更直接地創造“第四維”空間。相對來說,在城市的各個構築物中較為成功的公共景觀藝術作品,與一個區域的規劃和道路設計係統相比,更能夠直接而鮮活地顯示和傳達情感,顯示出更為強烈的美學感染力和藝術的自由表現力。

第四,色彩設計研究對“第四維”創造的影響。今天,人們開始注重維護傳統人文色彩景觀,有意識地對新開發的城市色彩進行總體的理性地規劃。不同的地理環境直接影響了人類、人種、習俗、文化等方麵的發展。這些因素都導致了不同的色彩表現。作為城市空間中不可缺少的表現因素,色彩是城市景觀重要的評價因素之一。

複雜化的城市背景下,城市景觀的基礎建設應提出積極應對變化的未來發展策略。研究國外的城市景觀創造對於我國的城市景觀建設具有引證的作用,但不具備適用性,不能照搬。我們應該從景觀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深入研究城市景觀創造中的“第四維”因素,通過設計行為引發所有人參與,創造可持續的、“以人為本”的城市景觀空間。

參考文獻

[1](丹麥)揚.蓋爾.新城市空間(第二版).何人可譯[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

[2](美)克萊爾.庫珀.馬庫斯,卡羅琳.弗朗西斯.人性場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俞孔堅,孫鵬,王誌芳等譯[M].北京:中國工業出版社,2001.

[3]白德懋.城市空間環境設計[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

[4]陳曉彤.傳承.整合與善變——美國景觀設計發展研究城市[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5]蘆原義信.傳承.外部空間設計.尹培桐譯[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5.

[6]張平宇.城市再生:我國新型城市化的理論與實踐問題[M].城市規劃,2004(4):28

[7]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