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媒體信息處理技術:多媒體(Multimedia)技術目前以被廣泛的應用到了學校的日常教學過程中,但是多媒體信息本身的數據量比較大,要想實現其在互聯網上高效地傳輸,就必須使用壓縮與解壓縮技術。多媒體壓縮技術可分為無損壓縮技術和有損壓縮技術兩大類,每一類又有多種壓縮編碼方法。無損壓縮技術的壓縮比要小於有損壓縮的壓縮比,無損壓縮技術中比較典型的算法有:哈夫曼編碼、行程編碼、算術編碼和LZW編碼;有損壓縮技術中比較典型的算法有:預測編碼、變換編碼(含DCT編碼、小波編碼等)、模型編碼(含分形編碼)、混合編碼等,其中目前最為流行的是離散餘弦編碼(DCT編碼)、小波編碼和和分行編碼。以離散餘弦編碼為例,它對靜態圖像的編碼在20倍左右的壓縮比下仍然能保持很好的圖像質量,對動態圖像的編碼在120倍的壓縮比下,數據流所恢複的視頻信號信噪比還是相當高的。
(3)流媒體技術:在多媒體信息的傳輸方法中主要有下載傳輸和流式傳輸兩種。下載傳輸是指將一個音視頻文件整體由服務器傳輸給客戶機,並保存到客戶機本地硬盤上的過程,主要特點就是隻有當某個文件全部傳送到客戶機後才能夠開始播放。然而由於一般的多媒體文件都比較大,所以傳輸時延很長,同時對客戶機的存儲空間也有一定要求。流式傳輸是指將多媒體文件經過特殊的壓縮方式分解為一個個壓縮包,再由服務器向用戶計算機連續地、實時地傳送信息的一種傳輸技術。流式傳輸中多媒體文件可以邊下載邊播放(即時播放),不占用客戶硬盤空間,但需要有一定的網絡帶寬支持,如果帶寬低於多媒體流需要的帶寬,會造成視頻和音頻數據的停頓。
(4)多媒體通信技術:E—Learning係統中,師生所在實際地理位置不受限製,虛擬教室中師生之間要進行實時的交流與通信。多媒體通信技術中有單播、組播和廣播三種形式。被廣泛應用的組播技術是一種基於組的廣播,組播的源和目的地之間是一種基於組內的一對多的關係,組播方式中服務器隻需發送一個信息包,路由器一次將數據包複製到多個通道上,這樣發出請求的所有客戶機便可以共享該信息包。
參考文獻
[1]郝興偉.基於知識本體的E—learning係統研究.[山東大學工學博士學位論文].山東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07,6:34—36.
[2]陳活.IPv6下遠程多媒體教學係統網絡服務質量研究[J].軟件導刊,2011,3:2—5.
[3]伍孝金.IPV6技術與應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3:50—53.
[4](美)QingLi.IPV6詳解卷二:高級協議實現[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8:783—785.
[5]齊俊傑.流媒體技術入門與提高(第2版)[M].國防工業出版社,2009,8:2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