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後,在地質、化工、冶金等部門有關地質隊的共同努力下,找硫成果顯著。已發現的硫礦產地幾乎遍布全國各省、自治區,其中大型硫鐵礦床主要分布在廣東雲浮、英德、安徽馬鞍山、廬江、內蒙古烏拉特後旗、甘肅白銀廠、湖南瀏陽、河南靈寶、山西陽泉、四川古藺、敘永等地;大型自然硫礦床分布在山東泰安地區。此外,許多銅、鉛、鋅、鎳等有色金屬礦床中共(伴)生有不少硫鐵礦。全國已探明的各類硫礦的儲量,基本上能滿足全國化學工業的需要。
(一)白銀廠硫鐵礦。
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六年,地質部六四一隊在白銀廠地區普查勘探銅礦的同時,對與銅礦伴生的硫鐵礦一起進行了勘探。白銀廠硫鐵礦床規模大,品位高。五十年代以來,它一直是中國化學工業所需硫礦石的主要產地之一。
(二)大降坪硫鐵礦。
大降坪硫鐵礦是一九五八年農村興修水利時發現的。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五年,廣東省地質局七二三隊對雲浮大降坪硫鐵礦進行了普查勘探,查明該礦床規模巨大,品位很高,開采條件優越,不僅是中國最大的,也是世界上罕見的特大型硫鐵礦床。化工部門正在加緊建設礦山。
(三)廬江、向山硫鐵礦。
安徽廬江地區分布有兩個大型硫鐵礦床,一是何家小嶺,二是大鮑莊。何家小嶺硫鐵礦床是六十年代初,由安徽省地質局三二七隊進行普查評價,到八十年代初,三二七隊再次對該礦進行詳細勘探,擴大了礦區規模,證實是一個中、低品位的特大型礦床。大鮑莊硫鐵礦床也是由三二七隊探明的。七十年代末,三二七隊在廬江地區普查勘探鐵礦時,綜合評價了與鐵礦共生的黃鐵礦,查明該礦是一個中、高品位的大型礦床。
向山硫鐵礦位於安徽馬鞍山市。一九四一年日本人曾建豎井開采,由於地質資源不清,一九五七年化學工業部三四二地質隊進行了普查勘探,在礦區外圍寨山、南山一帶找到新礦體,在馬鞍山發現了新礦段。從五十年代起,向山礦一直是華東地區的硫鐵礦主要產地。
(四)東廟、炭窯口硫鐵礦。
七十年代以來,內蒙古冶金地質勘探公司五一一隊先後在烏拉特後旗的東廟、杭錦後旗的炭窯口地區,普查勘探有色金屬礦時,發現和探明了兩個中、高品位的特大型硫鐵礦床,從而改變了華北地區缺硫的資源麵貌。炭窯口硫鐵礦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硫鐵礦生產基地。
(五)英德硫鐵礦。
這是廣東省開發最早的硫鐵礦,包括硫磺山、樟坑、馬口、西礦湖、錦潭、井衝角—沙口等采區。五十年代初期化工部即在此處部分礦區作過係統的地質工作。三十年來,已生硫鐵礦石600多萬噸。
三、鹽類礦產資源勘查
鹽類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工作興起於“一五”計劃的後期,以找尋鉀鹽為中心,先後在雲南思茅盆地、四川盆地、湖北江漢盆地、湖南衡陽盆地、甘肅河西走廊、新疆庫車盆地、山東大汶口盆地、江西清江及周田盆地、安徽定遠盆地、江蘇蘇北淮安、河南桐柏、廣東龍歸盆地、青海柴達木盆地和山西運城鹽湖等地找到了鉀鹽、岩鹽、硼礦、石膏、芒硝、鈣芒硝、天然堿等礦床。江西、安徽、江蘇、湖南、廣東等地岩鹽的發現,改變了這些地方完全依賴海鹽的狀況。一九七○年三月,江西九○九地質隊在會昌縣周田地區找到大型鹽礦。一九七一年,安徽發現了定遠鹽礦;四川在一九七一年新獲100億噸岩鹽儲量。四川的威西鹽礦,從在石油測井中發現岩鹽現象開始,經地質部第二地質普查大隊九年的工作,於一九七六年提交了岩鹽儲量174億噸。一九八二年,建材部門西南地質公司在四川渠縣找到並勘查了淺層雜鹵石(硫酸鉀),為鉀鹽開辟了一個新資源。
一九五七年初,青海省地質局柴達木地質隊,在地質部六三二隊工作的基礎上,承擔以尋找硼、鉀為主的鹽湖勘查工作。在地質科學院礦床所、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鹽湖研究所、北京地質學院等單位的配合下,勘查了盆地中的73個現代鹽湖或鹽類沉積區,經十多年的工作,先後發現了硼礦、鉀鹽以及食用鹽、氯化鋰、氯化鎂、芒硝、天然堿等多種鹽類礦產,產地37處,探明各種鹽類礦產儲量500多億噸。